寬容,讓壞情緒沒機會滋生
2024-10-04 15:04:22
作者: 張濤
《周易》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人與人的接觸交往中,矛盾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即使我們老實做人、老實做事,也免不了有找上門來的麻煩。每當遇上這樣的事,我們就應該用風度和涵養代替怒火,以容人之心行君子之事。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二》中記載了宰相呂蒙正不喜歡計較別人過失的事。
呂蒙正剛剛出任宰相的時候,有很多人瞧不起他。第一次上朝,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的帘子內用手指著呂蒙正,故意大聲說道:「這小子居然也能當上參知政事呀?」言語間滿是戲謔的口氣,存心要讓新上任的呂蒙正下不來台。呂蒙正沒有介意,只是裝作沒聽見走了過去。朝堂上有和呂蒙正交好的官吏,聽罷十分生氣,派人要查那位中央官吏的姓名,好施以懲罰。呂蒙正連忙阻止他,這讓與呂蒙正交好的官吏十分為他抱不平。下朝以後,呂蒙正勸告與他交好的官吏說:「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則終生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大家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
呂蒙正度量如海,《宋史》評價他:「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時皆服其量。」
呂蒙正不記仇,正是懂得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若是真的查了那個中央官吏,以後看到這名字肯定心裡不舒服,只會使自己常常不愉快罷了,不如得過且過,就這樣讓事情小事化了。
《戰國策》中講述了孟嘗君的一個故事:
孟嘗君平日裡用自己的錢財養了不少門客,本是希望這些門客關鍵時刻能為他所用,但是,當孟嘗君被齊王驅逐出國境的時候,這些門客竟然不念及孟嘗君的恩惠,一個個棄他而去,甚至還有人落井下石。
後來孟嘗君重新得勢要回到齊國,他記恨那些門客,就把那些人的名字刻在木板上,想著一定要讓他們吃到苦頭。
孟嘗君回到齊國邊境的時候,遇到了齊人譚拾子。譚拾子問他:「你是不是恨那些得勢時趨之若鶩,失勢時四散離去的人?」孟嘗君點了點頭。譚拾子說:「這社會本來就是誰富貴就靠近誰,誰貧賤就遠離誰。猶如集市,早晨人總是滿滿的,到了晚上就空蕩無人。這不是人們愛早恨晚,而是根據需要來的,因此希望你不要恨那些人!」
孟嘗君聽後,便把刻在木板上的那些自己痛恨的人的名字全部削掉了。
寬容別人不是軟弱的表現,相反因為你的寬容,他人會產生歉疚的心理,又怎麼會再變本加厲欺負你呢?寬容別人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要是你明白,你的記恨和報復最終傷害的人其實是你自己,你就不會因為別人的傷害而無法釋懷了。對過去的不公耿耿於懷,最後不斷加重自己痛苦的記憶,這是對別人的不寬容,更是和自己過不去。
一位女士帶著自己年邁的父親擠上公交車,可是公車上的老弱病殘專座已經坐滿了,於是女士就指著坐在老弱病殘專座上的一位老人要求他為自己的父親讓座。這位老人雖然比女士的父親年輕些,但也是70歲的高齡,鑑於自己的年紀,身體又不方便,就沒有起身讓座。女士見老人不肯起身讓座,直接開口大罵,言語簡直不堪入耳。老人經不住罵,就一聲不響地起身讓了座。老人讓座之後,女士並沒有停止大罵,還是一句一句地叫嚷著,還越嚷越生氣了。公交車上的人開始看不慣了,想要制止這位女士,老人見狀,趕忙對女士說:「別罵了,太生氣會氣壞自己的身子。」老人說完,車上一陣沉默。
老人沒有和女士針鋒相對,而是顯示出自己的胸懷和涵養,一直不計較,最後一句話擲地有聲,那位女士也感到不好意思。
你針鋒相對,正好讓他人的挑釁傷害了自己,寬大處事方是君子所為。
有個蒙古族年輕人生活很貧窮,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就當起了小偷。一次他偷了草原上一對老夫婦的牛,宰殺後賣掉,不想被這對老夫婦發現了。老夫婦也是生活拮据的人,家裡的財產就只剩這頭牛了。被發現後,年輕人想這下完了,老夫婦一定不會放過自己的,可這對老夫婦卻對他說:「我們不怪你,知道你生活拮据,也不容易,只是殺生是大罪孽,我們不要求你賠償什麼,只要你以後做個善良的人就可以了。」年輕人沒有想到能得到這樣的原諒,十分感動,決心悔過自新,於是將自己準備帶去宰殺的其他牛放掉,以後再也沒做過這樣的事。
老夫婦是失去了一頭牛,但是他們讓草原上又多了一位善良的人。因為年輕人知道悔改,所以兩位老人十分高興。
寬容之心能帶來內心的愉悅和平靜。就像上面事例里的老夫婦一樣,用寬容之心換回一個善良的靈魂。缺乏寬容之心就容易鑽牛角尖,容易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已經受到了傷害,還要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自己增添負擔,真是划不來。
時時刻刻懷有容人之心,就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