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武功
2024-10-04 14:24:10
作者: 上官雲飛
1)、中法戰爭
1883(清光緒九年)至1885年,中國軍民抗擊法軍侵略越南和中國的戰爭。
1884年8月上旬,法艦3艘進犯台灣基隆,被守軍擊退。23日,以「遊歷」為名事先闖入福建馬尾軍港的法慈禧太后呼政處——頤和園樂壽堂國遠東艦隊突然向港內的福建水師實施猛烈攻擊,挑起馬尾海戰。福建水師倉促應戰,11艘艦艇除兩艘駛向上游擱淺外,余被擊沉,傷亡700餘人。其後,法艦又炮擊馬尾福州船政局,並轟毀閩江下游兩岸炮台,揚長而去。26日,清政府被迫正式對法國宣戰。
至1885年4月上旬,中法簽訂停戰協定,前線清軍奉命剋期停戰撤回。6月上旬,中法簽訂《中法新約》。時人認為「法國不勝而勝,吾國不敗而敗」,對戰爭結局表示不滿。儘管清政府一再妥協,但由於前敵軍民的浴血拚戰,終使中法戰爭成為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唯一一次沒有向西方侵略者割地賠款的戰爭。中法戰爭後,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命運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清政府也從軍事上全面總結教訓,立即組建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決意大力加強海軍建設,以抵禦外來侵略。
2)、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至1895年,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因戰爭爆發於舊曆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早在日軍占領遼東半島後,清廷便開始通過外交途徑向日本請和。威海衛失陷後,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的和談代表在日本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及《議訂專條》三款、《另約》三款、《停戰展期專條》兩款。處於戰敗地位的清政府向日本賠償軍費白銀2.3億兩,割讓台灣、澎湖列島等,喪失了大量國家主權。此後,台灣愛國軍民進行了反抗日本占領的艱苦武裝鬥爭。
此後,中國人民為反對《中日馬關條約》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台灣軍民在劉永福等領導下自發組織起來抵抗日軍割占台灣,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中國軍民抗擊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等國侵略軍聯合入侵的戰爭。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加緊侵華,而且不斷策劃瓜分中國。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情況下,中國北方興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夏,京、津地區義和團的聲勢尤為浩大,引起列強恐懼。4月6日,英。法、德、美等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於短期內將義和團「剿除淨滅」。5月底6月初,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八國又藉口保護使館和租界,陸續派軍隊進入北京、天津,各國軍艦則集結於大沽口外,伺機進犯。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使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集團對義和團的態度發生轉變,企圖「用拳滅洋」,以維護其統治地位。慈禧任命支持義和團的端王載漪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調董福祥部武衛後軍入京,配合義和團行動。6月10日,駐天津租界的八國聯軍2000餘人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率領下,分批乘火車向北京進犯,揭開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序幕。至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同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及荷、比、西等11國在北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從此,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民族危機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