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治

2024-10-04 14:22:55 作者: 上官雲飛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關的第八十年,許多社會矛盾,錯綜複雜,積累很深。他盛年登雍正「為君難」璽極,年富力強,學識廣博,閱歷豐富,剛毅果決,頗有作為。康熙政尚寬仁,雍正繼以嚴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點是「改革」,可以說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

  1)、勤政和反腐倡廉

  勤政,是雍正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突出特徵。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樣勤政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萬機,終年不息。僅以硃批奏摺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共有41600餘件,他在位12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多在夜間,親筆硃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

  反腐倡廉。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連續頒布11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不許暗通賄賂,私受請託;不許庫錢虧空,私納苞苴;不許虛名冒餉,侵漁貪婪;不許納賄財貨,戕人之罪;不許剋扣運費,饋遺納賄;不許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許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嚴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二月,命將虧空錢糧各官即行革職追贓,不得留任。三月,命各省督、撫將幕客姓名報部。嚴禁出差官員縱容屬下需索地方。後以戶部庫存虧空銀250餘萬兩,令歷任堂司官員賠補。同年設立會考府,進行審計,整頓收支。這一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員。與曹雪芹家是親戚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為經濟虧空而被革職抄家。《清史稿·食貨志》說:「雍正初,整理度支,收入頗增。」史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說明雍正整頓吏治的績效。

  雍正在位時,還有幾舉重大舉措。

  2)、建立密折制度

  什麼是密折呢?密就是機密;折就是將奏文寫在摺疊的白紙上,外面加上封套。康熙朝有奏摺,雍正朝密折制度加以完善。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奏摺。康熙朝具摺奏事的官員100多人,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摺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諸如颳風下雨、社會輿情、官場隱私、家庭秘事等。皇帝通過奏摺可以直接同官員溝通,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實際情況。奏摺運轉處理程序,因「閣臣不得與聞」,而避開閣臣干預,特別是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制權力。雍正朝現存滿、漢文奏摺41600餘件,是研究雍正朝歷史的重要檔案資料。

  3)、設軍機處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雍正創設軍機處,作為輔助皇帝決策與行政的機構。地點在紫禁城隆宗門內北側。軍機大臣沒有定員,少則二人,多則九人。主要職掌:每日晉見皇帝,商承處理軍政要務,以面奉諭旨名義,對各部門、各地方發布指示;面奉諭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發,稱為「廷寄」,封函標明「某處某官開拆」字樣,由兵部捷報處發送;謄錄保存公文,就是將皇帝批閱的奏摺,謄錄副本,稱為「錄副奏摺」。這項措施使大量檔案得以保存。在清初,重要的軍政機構有三個:一是議政處,二是內閣,三是軍機《雍正帝硃批奏摺》奏摺制簡化了文牘手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處。議政處源自關外,大部由王公貴族組成,稱議政大臣,參畫機要。後設內三院,即後來的內閣。軍務歸議政處,政務歸內閣。議政處的權力逐漸減弱,到乾隆朝撤銷。內閣,仿明朝制度,逐漸排斥議政處於機務之外。而軍機處建立後,軍政要務歸軍機處,一般政務歸內閣。軍機處權力遠在內閣之上,大學士的權力為軍機大臣所分,逐漸排斥內閣於機務之外。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才有一定實權。內閣宰相,徒有虛名。軍機處的建立,標誌著皇權專制走向極端。明代內閣對皇權有一定的限制,如詔令由內閣草擬、經內閣下發,閣臣對詔令有權封駁。但是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軍機處的設立,使清朝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許屬臣阻撓旨意。

  4)、攤丁入地

  中國過去土地和人丁分開納稅。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但此前出生的人丁還要繳納丁銀。雍正推行丁銀攤入地畝。這項賦役制度的重大改革的值得盛讚、肯定的積極意義在於,從法律上取消了人頭稅,減輕了貧窮無地者的負擔。但是,自「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之後,特別是實行「攤丁入地」制度之後,社會人口,急劇增長。道光年間,人口之數,突破4億。

  5)、改土歸流

  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由世襲土司進行管轄。此前已有「改土歸流」的舉措,但雍正全面實行「改土歸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區分別設立府、廳、州、縣,中央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同內地大體相同。雍正帝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促進了這一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民族與邊疆問題,東北地區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已經解決;東南的台灣、北方的蒙古,到康熙時已經得到解決;西南的民族問題,雍正時已經解決;新疆和西藏,到乾隆朝得以解決。

  6)、廢除賤籍

  賤籍就是不屬士、農、工、商的「賤民」,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他們不能讀書科舉,也不能做官。這種賤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北京樂戶、廣東戶等。在紹興的「惰民」,相傳是宋、元罪人後代。雍正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樂戶、惰民、丐戶、世仆、伴當、疍戶等,命令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

  7)、確立新的立嗣制度

  立嗣,是雍正留給清代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就是建立秘密立儲制度。清朝皇帝的繼承人問題,康熙以前沒有定製。清太祖死後,因皇位繼承演出大妃生殉的悲劇,害得多爾袞從小失去母親;清太宗死後,尚未入殮,幾乎演出兵戎相見的慘劇;清世祖死後,倉促讓一位8歲的孩童繼位,大清出現一位英明的君主實屬幸運;清聖祖死前繼承人未定,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殘的悲劇。大清皇朝,是家天下,用什麼辦法在家族內確立接班人,是清朝建立100多年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用嫡長制?雖可以避免兄弟之爭,但不能保證選優。明亡教訓,已有前車之鑑。用太子制?康熙帝失敗的教訓,雍正已經親歷切膚之痛。如何解決?雍正採取的一個辦法是預立皇位繼承人,但不公開宣布,這就是秘密立儲。即將傳位詔書置密封錦匣中預先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是建儲制度的一項偉大創舉。其積極的方面是,既有利於在皇子中選優,又避免皇子們爭奪儲位,相對地保證了皇位繼承的平穩過渡。

  順治選了康熙繼位,雍正選了乾隆繼位。這兩位大清皇帝,都君臨天下60年,開創出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的「黃金時代」——「康乾盛世」。應當說,雍正有眼力,有見識,看準並決定要乾隆繼承、光大他的事業,確是選對了接班人。這對大清帝國、對中華民族、對亞洲歷史及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