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歷史疑案的謎與霧 1、大妃阿巴亥殉葬之謎
2024-10-04 14:20:39
作者: 上官雲飛
努爾哈赤於寧遠兵敗之後而崩。一代帝王生命結束之日,恰恰是子嗣們奪權爭位的白熱之時。大妃阿巴亥足智多謀胸懷大志,且由其所出的三個兒子在八貝勒中占有了強勢,更為重要的是,在努爾哈赤死前的4天中,惟有她在身旁承命侍側。因此對於皇太極、代善等競爭勢力來說,她是最致命的對手。若不將她剷除,她可借「遺命」之威,任用封、賞、貶、諫之權,有可能將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女主天下的戲劇再次上演一遍。皇太極他們決定先下手。
像許多遊牧民族一樣,滿族先人女真的汗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努爾哈赤身後的大位由誰來繼承?當時沒有一個固定的制度。努爾哈赤生前為著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努爾哈赤晚年在汗位繼承問題上非常煩惱,他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宣布《汗諭》: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所以,他死之後,屍骨未寒,汗位之爭,非常慘烈。當時在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此外,還有多爾袞、多鐸。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齒均列第四,為什麼卻能登上後金國汗的寶座?
當時的形勢是: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爭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性魯莽,軍力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這種人,名聲比較差,可做統兵大將,但不能做一國之君,更沒有條件爭奪汗位;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代善性格寬柔、深得眾心,且軍功多、權勢大。努爾哈赤曾預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說:「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極雖懷大志、藏玄機、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爭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於不利的地位,於是不得不暗設機關。
早年小福晉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借大福晉同大貝勒代善難以說清道明的「隱私」,施一箭雙鵰之計:既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又使大福晉阿巴亥遭到懲處。大福晉阿巴亥在這次事件中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努爾哈赤死時,她當時37歲,正值盛年,丰姿饒艷。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當時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多爾袞、多鐸兄弟也有資格同皇太極爭奪皇位。要削弱多爾袞、多鐸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另外,努爾哈赤臨終之時,雖然只有阿巴亥一人守在身邊,她向諸位皇子傳達老汗王的遺囑是「多爾袞嗣位、代善輔政」的努爾哈赤的臨終遺命。遭到四大貝勒的斷然否定,他們是有道理的,因為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不但汗王生前反覆強調,而且書寫成訓示交給了每位貝勒,白紙黑字,證據確鑿;而所謂的臨終遺言沒有第二人能夠證明,即使汗王真的在去世前的昏迷中說了類似的話,也只能視為錯誤的命令,不可執行。
阿巴亥既然放出了所謂「臨終遺言」,即便不能把家族推向鬥爭的血海,也會埋下不睦的種子,早晚釀成災禍。而且,皇太極地位聲望漸隆,怎肯將皇位讓給還不懂事的多爾袞呢?當時八旗人馬中,皇太極掌握兩黃旗,代善掌握正紅旗,阿敏掌握鑲藍旗,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所余鑲紅、正白和鑲白三旗旗主,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在他們分別只有十九歲、十二歲和十歲的時候,就成為擁有一旗、與諸兄並駕齊驅的權勢很大的旗主。諸兄能夠成為旗主,完全是因為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流血拼命,而幼弟恃母親受寵而得汗王厚賜,怎能讓人心服口服?
此外,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所掌握的力量已經超過四大貝勒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再有他們的母親阿巴亥以國母之尊聯綴其上,那麼其他五位旗主誰不畏懼?誰又敢不服從?那麼阿巴亥就能因此而左右八旗、左右整個大金國的政局,破壞八王共執國政的均衡,對大金國、對他們每個人,尤其是對與阿巴亥有宿怨的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必須除掉阿巴亥。因為除掉這個總首領的母親,就容易使三個同母兄弟分離,不能形成三人聯合的雄厚力量。一旦多爾袞、多鐸成年,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一定要馬上將他們的母親處死,才能保證後金政權的穩定。所以大福晉沒有別的選擇,她必須死去。
在努爾哈赤死去十八個小時之後,他最寵愛的大福晉阿巴亥被四大貝勒逼迫生殉,理由是努爾哈赤有遺囑在先:大福晉雖然年輕貌美,但心懷嫉妒,常常使汗王不快,如果留下,將來恐怕會成為亂國的根源,所以必須殉夫。按當時的習俗,妻殉夫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愛妻,一是沒有年幼的兒子,阿巴亥雖然符合前一條,但她確有兩個幼子需要撫育,而且她不相信汗王會留下這樣的遺言,她要據理力爭。
大妃阿巴亥足智多謀胸懷大志,且由其所出的三個兒子在八貝勒中占有了強勢,更為可怕的是,在努爾哈赤死前的4天中,惟有她承命侍側。因此對於皇太極、代善等競爭勢力來說,她是最致命的對手。若不將她剷除,她可借「遺命」之威,任用封、賞、貶、諫之權,還不鬧得天地翻覆?於是,他們捏造汗父「遺言」,迫令阿巴亥隨殉。
根據《滿洲實錄》記載:四大貝勒告訴她:這是汗王的遺命,他們縱然不忍心、不願意,卻不敢不從。而且,從殉的儀式都已經準備好了。按規矩,當殉者盛裝坐炕上,眾人對之下拜,然後以弓弦扣頸勒斃;若殉者不肯殉,則群起而扼之,至死為止。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到了這一步,阿巴亥還有什麼辦法?她只能屈從,換上禮服,戴滿珠寶飾物,雖然照規矩殉者不得哭,她還是哀告諸貝勒,請求他們照顧她的幼子多爾袞和多鐸,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她還說了些冠冕堂皇的話:「我自十二歲侍奉汗王,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汗王恩厚,我不忍離開他,所以相從於地下。」就這樣,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和幾個貝勒說先汗有遺言,讓大福晉殉葬。在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的威逼下,她自縊而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
福耶?禍耶?苦耶?樂耶?一個女強人就這樣倒下了。跟阿巴亥同時陪殉除了庶妃阿濟根,還有那個向她擊射暗箭的小妃德因澤。不知道她最終能否原諒那個熱衷於搬弄是非的小女人?無論卑鄙無論崇高,無論渺小無論偉大,無論喧囂無論沉默,無論得寵無論失愛,她們各自的終點卻是那個共同的土堆,歷史的如此安排讓人匪夷所思……」
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多鐸年幼,失去依靠,沒有力量同皇太極爭奪大位。據《清史稿·索尼傳》記載,多鐸曾說:「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由此看來,努爾哈赤生前或有遺詔,可是至今沒有見到。多爾袞攝政時也曾經說過:「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奪立。」皇太極到底是繼位還是奪位?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代善失勢、多爾袞失母,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處於有利地位。新汗的推舉議商,在廟堂之外進行。大貝勒代善的兒子貝勒岳託、薩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說:「這是我的夙願!你們所說,天人允協,誰不贊同。」這樣,父子三人議定。第二天,諸王、貝勒、貝子聚於朝廷。代善將他們的意見告訴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諸貝勒。沒有發生爭議就取得共識,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風平浪靜。皇太極終於登上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