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后妃傳奇> 5、帝後西奔珍妃沉井

5、帝後西奔珍妃沉井

2024-10-04 14:20:03 作者: 上官雲飛

  庚子年(1900)7月20日,八國聯軍即將兵臨城下,北京城裡一片風聲鶴唳。

  慈禧決定攜帶光緒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時,大家都換了百姓布衣聚在壽寧宮,據老宮女回憶:「慈禧忽感觸前事,出珍妃於牢院。強詞珍妃帶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因命太監將樂壽堂前的井蓋打開,要珍妃自盡,珍妃堅不肯死。當此千鈞一髮的時候,眾人不能因此緩行,遂令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珍妃之死,此是實情。」慈禧如此怨恨珍妃,比置之死地而後快,除了上面所說的珍妃賣官事發,並且譏刺慈禧垂簾聽政之事外,還有較為遙遠的原因。光緒既親昵珍妃,與皇后不睦,作為姑母的慈禧自然不悅,「二妃屢受孝欽鞭責,訴之上,上勿敢言,由是母子夫婦之間微有隙。」孝欽乃慈禧敬稱。後來,當慈禧捏住了珍妃的把柄,老帳新帳一起算,也就好解釋了。慈禧一行離宮出走的日子為7月21日,慈禧沉珍妃在頭一天的下午。領班太監崔玉貴、王德環奉慈禧之命提前將珍妃帶到樂壽堂的頤和軒。據崔玉貴回憶,珍妃被帶到時,身穿淡青色綢子旗袍,頭冠則被摘去兩邊的垂絡。慈禧端坐殿中,說洋人馬上要打進城來了,外面亂糟糟的,誰也保不定會發生什麼事兒,萬一受到侮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對不起列祖列宗,即明確暗示珍妃自盡。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會給祖宗丟人的。」慈禧見珍妃不鬆口,又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珍妃據理不讓:「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下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這話戳到了慈禧挾持天子的痛處,當即惱羞成怒,大聲呵斥:「你死到臨頭,還敢亂說!」珍妃頂撞:「我沒有應死的罪!」慈禧說:「不管你有罪沒罪,都得給我死。」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言下之意你慈禧說了不算,得皇上下令才行。慈禧嚷道:「皇上救不了你!來人,把她扔到井裡去!」崔玉貴、王德環一起連揪帶推,將珍妃丟進了貞順門的井裡,珍妃一路掙扎呼叫皇上,最後大聲喊道:「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珍妃是光緒帝真正傾心愛戀的女人。她的一生,短暫而又悽美,她與光緒帝患難與共的感情,讓人唏噓不已!

  她深愛的皇上沒能在她最危急的時刻來救她,甚至連最後一面也沒能見到。

  珍妃所以在冷宮裡忍辱等了三年,無非是盼望光緒好起來,自己也跟著好起來,「但願天家千萬歲,此身何必恨長門」,只求光緒能好,在冷宮裡忍幾年也算不了什麼!當雙方困難時期,彼此隔離,「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她和光緒的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老太后那樣的兇狠壓迫下,光緒又怎能好起來呢?只能悵嘆「朕還不如漢獻帝」罷了(光緒在瀛台被困時,看《三國演義》自己嗟嘆的話)。做了三十年的皇帝,連自己唯一知心的女人都庇護不了,「噤若寒蟬」,死了愛妃問都不敢問一聲,也真讓人可憐了。過去唐朝李商隱曾譏諷唐明皇說:「可惜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玄宗當了四十年年的皇上,到後來被迫在馬嵬坡讓楊玉環自縊身亡,還不如莫愁嫁到盧家能夠白頭偕老。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這雖與光緒的性質完全不同,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吧!

  遙想當年,「小喬初嫁了」,到光緒身邊,備受恩寵,也曾經發過這樣的痴問:皇上這樣地對待我,不怕別人猜忌我嗎?光緒很自負地說:我是皇上,誰又敢把你怎麼樣呢(見德齡《光緒秘記》)。單純的光緒把一切估計得太簡單了,這正像搞戊戌變法一樣,對政局的估計太簡單,可憐只落得在逃亡路上用紙畫個大烏龜,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粘在牆上,以筷子當箭,射上幾箭,然後取下剪碎以之泄忿罷了。

  清代宮廷內闈之事,現代人不可能十分清楚,但大致可以推想得出來:當時宮裡后妃論聰明才智,有政治頭腦的,可以說非珍妃莫屬了,將來寵擅六宮,是絕對無疑的。但與慈禧政見不合,留下此人,終成禍患,一有機會非置之死地不可。俗話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預先砍去光緒的左右手,免得慈悲生禍患,到將來樹葉落在樹底下,後悔也就來不及了。慈禧對這件事是預謀已久的。崔玉桂也說,慈禧處死珍妃,「絕不是臨跑前倉促之間的舉動」。如果說因為珍妃年輕貌美,怕招惹是非,丟了皇家的體面,那麼慶親王的女兒四格格,比珍妃遠年輕,也是出名的漂亮,也可以說是金枝玉葉吧,為甚麼帶著她跑到西安呢?前後一對比,慈禧的心事是昭然若揭的。宋太祖的時候也有這樣的一段事:大將曹彬奉命兵伐江南,江南小朝廷李煜趕緊派使臣來問原因,並說「我們沒有禮貌不周的地方呀,為甚麼興兵討伐我們呢?」趙匡胤很直率地說:「大丈夫榻旁豈容他人鼾睡」。這大概就是珍妃致死的原因吧!——歷史是容許人聯想的。

  1901年春和議成,八國聯軍將退,慈禧命崔玉貴回京探聽消息,並查看宮內事宜,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內務府將珍妃從井中撈起,裝殮入棺,7月24日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內務府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1901年11月28日,慈禧、光緒還宮,11月30日即下懿旨:「上年京師之變,倉促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闈殉難,洵屬節烈可嘉,加恩著追贈貴妃,以示褒恤。」慈禧假惺惺地以貞烈殉節掩世人耳口。而且為避輿論,藉故將崔玉貴謫貶,弄得好像都是手下太監闖的禍。民國二年(1913),45歲的隆裕皇后逝世,與光緒合葬景陵。瑾妃此時已升為皇貴妃,因上面已無皇后管著,成了宣統必須尊敬的皇太貴妃,對宮中事務有了相當的決定權,於是趁機將妹妹從宮女墓地遷葬光緒景陵妃嬪園寢。皇家規定,皇帝皇后的墓地稱陵寢,嬪妃的墓地稱園寢。瑾妃還為珍妃立碑稱「恪順珍貴妃之墓」,總算為妹妹爭到了她應有的名分。也許,在今人看來遷葬這種名分毫無意義,人已早死,再要這種名號有啥意思?然而,在當時人的眼裡,那可是馬虎不得的大事。尤其對宮中嬪妃來說,一輩子爭的要的,還不就是一個稱謂名分?瑾妃還在珍妃遇害的井旁立了一小小靈堂,供著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光緒的一片真情。

  清代學者惲毓鼎為悲嘆珍妃之死而作了這樣一首詩:

  金井一葉墮,淒涼瑤殿旁;

  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

  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

  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