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盤,我做主——挑戰者
2024-10-04 14:08:40
作者: 李娟娟
1769年,拿破崙出生於法國東南面的科西嘉島上。幼年時期的拿破崙認為自己並不是法國人,希望有一天科西嘉能脫離法國的統治獲得獨立。
9歲時,拿破崙離開了科西嘉,到異地求學。按照父親的要求,拿破崙進入了一所軍校。在這裡,拿破崙因為身材瘦小總是被其他同學欺負,還因為來自殖民地科西嘉,被稱為「鄉巴佬」。不過由於拿破崙的努力,漸漸獲得了同學們的尊重,並在178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挑戰者的童年大都不幸福,因此他們會偽裝成十分強硬的樣子,並認為只有強硬才能生存。通常情況下,挑戰者成長於三種家庭環境。第一種是在家裡經常挨打,漸漸學會用反抗的形式來避免挨打。第二種是常常扮演強硬的角色,不會在人前展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面。第三種是從小就被灌輸強權思想,只有強者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弱者是被人們所唾棄的。
畢業後,拿破崙到巴黎求學。在拿破崙16歲時,接到了一個噩耗,他的父親去世。這下,拿破崙本就貧寒的家境變得更加糟糕,他不得不提前畢業。雖然拿破崙不得已放棄了學業,但卻從未放棄學習。他利用部隊服役的空閒時間,閱讀各種書籍,尤其喜愛亞歷山大的戰史。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拿破崙也開始閱讀思想家的作品,其中盧梭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他。但在拿破崙成為皇帝後,他便開始斥責盧梭的思想和作品。
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覺得科西嘉獨立的時機到了,立刻趕往科西嘉,但最後失敗了。不過像拿破崙這樣的軍事天才,遲早會在這種風雲變幻的時代嶄露頭角。
拿破崙在協助督政府鎮壓保王黨叛亂後,立刻受到重用。在1797年3月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總司令,到義大利打仗。拿破崙擊敗了奧地利,並脅迫奧地利簽訂了對法國有利的條約。這場勝仗讓拿破崙獲得了「法蘭西英雄」的稱號。
1799年,拿破崙在群眾和軍隊的擁護下,發動了政變,由於政變時間是11月,正值法國的霧月,因此也被稱為「霧月政變」。這下,拿破崙成為法國的統治者。
後來,拿破崙加冕稱帝。在加冕稱帝的儀式中,拿破崙做出了一個意外舉動,他主動拿走了教皇手中的皇冠,然後戴在自己和皇后的頭上。在他看來,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奮鬥所得,而不是教皇賜予,自然用不著教皇給自己戴上皇冠。在拿破崙的獨裁統治下,法國發動了多次戰爭,死了不少士兵。
挑戰者通常都是強者,他們相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他們非常看重權力,尤其是在自己的領地上,要擁有絕對控制權,他們的地盤只能自己做主,不允許任何人插手。
挑戰者會給人以自信、堅強的感覺,具有權威性,會使人產生服從的心理。拿破崙雖然發動了許多戰爭,不少士兵因此而喪命,但他在法國人的心中一直是英雄和偉人。挑戰者有膽有識,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願意不懈努力,甚至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地也在所不惜。在拿破崙的統治下,法國成了歐洲霸主,是歐洲許多國家都忌憚的對象,但拿破崙卻根本不在意,他要實現統一歐洲的夢想,為此不惜踏上征服俄國的道路。只是這一次,拿破崙失敗了,他被流放到一座小島上,成了一個名義上的皇帝。
挑戰者極其好鬥,喜歡挑起戰爭,在面對困難時決不退縮,並將困難看成是對自己意志力的考驗;挑戰者喜歡征服他人,通過威脅和報復的方式讓他人對自己屈服。被流放到小島上的拿破崙很快捲土重來。歐洲同盟軍自然不可能讓拿破崙重新掌權,可是面對聲勢浩大的同盟軍,拿破崙毫不畏懼,積極應戰。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失敗了,他失去了皇帝的稱號,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從此拿破崙再也沒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挑戰者最具領袖特質,歷史上的不少偉人和英雄都具有挑戰者的性格。對於普通挑戰者來說,他們通常都是環境的主導者,希望可以指揮他人,因為挑戰者有很強的成功欲望,也有很強的控制他人的企圖,喜歡將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
挑戰者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會為了自己的權益而與其他人作對,並且認為自己是中心人物,他人理所應當為自己做出調整,團結一致完成他的目標。如果挑戰者的目標與所有人是一致的,那麼挑戰者就會成為一個積極人物,因為挑戰者具有很強的自信,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極端情況下,挑戰者是十分危險的,因為他們會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犧牲所有人的權益也在所不惜。他們會產生毀滅的衝動和行為,破壞一切不服從自己的東西,甚至會表現出反社會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