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華高歌:走進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大愛無疆》——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楊紹軍

《大愛無疆》——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楊紹軍

2024-10-04 14:04:07 作者: 何建明

  帥澤鵬 周正福 宋占飛

  一個充滿愛心而且努力把愛心化為實實在在行動的人,那麼他的靈魂是極其高尚的,他的人格魅力是偉大的。

  ——題記

  楔子

  楊紹軍,65歲,湖南省常德市陽光孤兒院院長。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28年間,他將自己賺來的3000多萬元全部用於慈善事業,先後收養了7名孤寡老人、360多名孤兒和40多名父母服刑的子女,資助過1500多名貧困者、失足青年、災民和下崗職工。

  他創辦的陽光孤兒院被國家民政部譽為「神州第一院」,先後有美國、加拿大、法國、波蘭、烏干達等來自四大洲10多個國家的官員來此考察、參觀。

  近幾年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香港《大公報》、新浪網等全國數十家知名新聞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專題報導。

  他榮獲首屆「中華慈善獎」、「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全國光彩之星」等榮譽稱號,當選為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2年,國際慈善組織授予他「愛心工程獎」,成為我國目前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

  2009年9月,他被評為「全國助人為樂模範」,並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60周年國慶大典。

  一

  1955年。初冬的一天。天色漸漸暗淡下來。

  一場洪水過後,河面顯得凌亂和淒楚,涼風陣陣,寒氣逼人。11歲的楊紹軍有氣無力地劃著名一隻小船,兩隻大眼睛急切地四處張望。他的心裡在不停地焦急地呼喚著:媽媽,你在哪裡?

  他只知道早晨從床上醒來時就沒有看見媽媽。爸爸告訴他,媽媽為了給家裡人弄點吃的,昨天把自己那件一直捨不得穿的衣服賣掉了,得了5毛錢。今天天還沒亮就一個人出了門,去街上排隊買豆渣,準備用豆渣煮野菜當飯吃。全家人已經有兩天沒有吃東西了。

  都過中午好久了,媽媽怎麼還沒回來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楊紹軍心裡一直惦記著媽媽,怕媽媽出什麼事,也想幫媽媽一把,他想到用船去接媽媽。他的肚子裡早已空蕩蕩,餓得快要虛脫了。時間在飢腸轆轆中碾過一趟又一趟,他一邊劃,一邊感覺船槳越變越沉,豆大的汗珠從他額上不斷滾落下來。慢慢地,他那雙皮包骨頭的手就越來越不聽話了,全身變得軟綿綿的,眼前突然有無數顆大大小小的金星直冒,化作漆黑一團,他失去了知覺……

  小船便在湖面上漂蕩。

  「小伢兒,快醒來!」當楊紹軍迷迷糊糊醒來時,才發覺自己已躺在岸邊一戶人家的堂屋裡。這時,一個慈眉善目的爺爺從鍋里盛來一碗稀粥,扶著楊紹軍的身體,要他趕緊趁熱吃下去。

  好香啊!好久沒聞到這種味道了。楊紹軍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那碗稀粥就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他太餓了,這碗稀粥仿佛就是他的救命稻草,他太需要了。漸漸地,就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剎那間舒服起來,如同久旱的秧田終於得到雨水的滋潤一般,他的精神一下子好多了。

  「爺爺,我餓,我也要吃。」一個小妹妹哭著向那個爺爺要吃稀粥。

  「先盡這個哥哥吃著,他是客,他餓病了不吃點東西就會死掉哦。」那個爺爺不停地哄著小妹妹。

  望著眼前這位慈祥的爺爺,看看旁邊骨瘦如柴的小妹妹,楊紹軍覺得這個爺爺一定是個大好人,是他救了自己一命。這位爺爺一直等到晚上楊紹軍恢復體力後,才親自把他送回了家。臨別之時,懂事的楊紹軍哭出聲來,給這個爺爺磕了一個響頭。

  後來,楊紹軍才知道,這個救自己性命的爺爺家裡其實也非常窮,也是幾天難得見到一粒米呢,當時給他吃的那碗稀粥幾乎是他們一家人的晚餐啊。

  一碗稀粥,把楊紹軍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保住了一命。一位素不相識的爺爺無私地幫助自己,令楊紹軍逐漸懂得了關鍵時刻幫助別人的重要,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楊紹軍的祖父祖母、爸爸媽媽,也是喜歡做好事的人,有時候討米要飯的人路過家門口,他們即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給別人吃。這種家庭的薰陶,對小小的楊紹軍也起了一定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那個時候起,一顆顆無私、善良、關愛的種子在楊紹軍幼小的心田裡生根、開花、結果。

  「別人幫助了我,救了我的命,所以我也要幫助別人。」楊紹軍樸素地想,在心裡暗暗發誓,等自己長大後、有能力了,一定要報答別人,報答社會,儘自己的所能,做好事,做善事,像老爺爺一樣,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像老爺爺一樣,「寧可自己不吃,也要把飯讓給餓肚子的人吃」。

  二

  正是少年時代那次難忘的經歷,引導著楊紹軍走上慈善事業之路。

  他明白,要幫助救濟別人,除了有熱情,有一顆滾燙的心之外,自己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行。於是,他開始朝這個目標邁進。

  1980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楊紹軍率先在常德縣丹州鄉辦起了養豬場和酒廠。經過苦心經營,努力奮鬥,僅兩年的時間,他家就甩脫了貧困的帽子,成了村里少有的「萬元戶」。

  除養活家裡老老小小8口人,楊紹軍手頭還有點節餘的錢。這時,他就想著要給鄉里鄉親辦點好事。

  一般人行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多數都是在某種機緣下遇到了可憐的人,心靈有所觸動,才出手幫助的。但楊紹軍不同,在「慈善事業」一詞還未在中國流行的時候,楊紹軍就已經在自覺地贍養身邊的孤寡老人了,並同時贍養多位老人,而且一養就是10多年!

  當時,他所在的丹州鄉陽湖村有幾個孤寡老人,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子女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楊紹軍覺得這些老人們的生活很艱難,值得同情。

  沒過多久,他就主動獨自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每月定期為有住房且身體好一點的五保戶送錢送糧送菜,幫他們挑水劈柴,洗衣洗被。有3個無家可歸的老人楊紹軍就乾脆把他們接到了家裡,請專人替他們洗衣、做飯,照料他們的日常起居,使這些老人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平常,楊紹軍總是擠時間,經常對這些孤寡老人噓寒問暖,和他們拉家常。老人們想逛街了,楊紹軍就陪他們去圩場上看熱鬧,買東西。老人們想看戲了,楊紹軍就帶著他們去劇場裡看看節目。每一個老人過生日時,楊紹軍都會買來生日蛋糕,點亮蠟燭,召集家人來,舉行一個簡短的儀式,齊聲祝福老人,讓老人十分開心。

  在他眼裡,這些老人都是自己的親人。在老人們的眼裡,楊紹軍比自己的兒子更孝順。

  一次,劉老爹生病了,總是拉不出大便,吃了一些藥也沒有什麼好效果。看到劉老爹痛苦的樣子,楊紹軍硬是用自己的手指頭幫劉老爹在屁股眼裡一點一點地摳出來。劉老爹被感動得直落淚。

  10餘年如一日,無私照顧那些孤寡老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楊紹軍做到了。

  1994年的早春,當身邊最後一位老人帶著滿足和微笑走了的時候,楊紹軍為他辦了一場莊重的葬禮。

  當地人只要一說起楊紹軍,沒有不豎起大拇指夸好的。他的善行在當地傳為美談。

  送走最後一位老人後,楊紹軍的感覺不是「如釋重負」,而是感到有點失落,他是個非常重感情的人,那段時間,他的心裡頭總覺得缺少了什麼。是啊,贍養了那麼多年的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就這麼一個一個地走了,一個一個地從楊紹軍的生活里消失了。雖說這是人生必然的規律,但楊紹軍心底里還是捨不得他們,他幾次難過得潸然淚下……

  三

  一天,楊紹軍正急匆匆地趕路,突然發現前面圍著一大堆人。還聽到一個孩子發出揪心的哭喊聲,便忍不住湊上去看看究竟。

  他撥開人群,原來一個粗壯的男人正在對一個瘦弱的十二三歲的小孩子拳腳相加。小孩的臉上印上鮮紅的指印,連鼻血也被打出來了,站在人群中的楊紹軍忍不住大聲質問:「你這人怎麼這麼狠心?把你兒子打成這個樣子。」

  那人不理會楊紹軍,揚起手準備繼續出自己胸中的惡氣。

  楊紹軍憤怒地上前一步,抓住那人的手,把一個即將落下的耳光攔截在空中。

  那人兇巴巴地說:「關你屁事?誰叫他偷我的包子吃!」

  楊紹軍蹲下身來迷惑不解地打量著小孩:衣衫襤褸,滿臉髒兮兮,一雙白運動鞋已穿成黑色,兩個大腳趾從孔洞裡露了出來。

  小孩哭著斷斷續續告訴楊紹軍,他是一個孤兒,得病的奶奶70多歲了,躺在家裡沒人照顧,他和奶奶已經兩天沒有吃一點東西了,他是餓得沒辦法了才去偷別人的包子吃的。

  楊紹軍心裡一酸,自己小時候沒少嘗挨餓的滋味,更能體會到一個孤兒的艱難。他的眼眶一下濕潤了,對眼前的這個孩子充滿了憐憫,把孩子拉到一邊安慰,又轉身對那男人說:「你不要再打了,他偷你的3個包子,由我付錢。」

  楊紹軍離開人群時,還特地從身上拿出5元錢塞給那孩子,要他給奶奶買東西回去吃。並叮囑孩子回家後找親戚,找政府,將自己的情況說清楚,爭取得到大家的幫助。

  這件事雖然過去好長一段時間了,但楊紹軍一直惦記著放不下,心情無法平復下來。他想,這些孤兒,無父無母,小小年紀就無人照管,甚至流落他鄉,實在太可憐了。一旦混跡社會,為非作歹,那更可怕了。如果有人能幫他們一把,或許就能改變他們的人生。

  於是,楊紹軍逐漸萌生了要幫助孤兒的念頭。他要辦一家孤兒院,為那些失去親人、衣食無著的苦命孩子營造一個新的溫暖的家,使他們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愉快健康地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改變他們不幸的命運。

  萬事開頭難。

  創辦孤兒院之初,楊紹軍才發覺資金缺口太大了。不過,他認準了的事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干。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把自己經營得不大好的小酒廠的設備賣了,還找幾個朋友借了16萬元,把舊廠房粉刷一新,購置了一批孤兒的生活用具……

  1996年3月1日,是一個令楊紹軍十分激動的日子。在常德市委、市政府和武陵區委、區政府以及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占地12畝、擁有4棟平房和1棟3000平方米綜合大樓的陽光孤兒院正式開院。來自常德轄區9個區、縣、市的26個孩子在這裡安家了。

  這裡有學習室、娛樂室、球場、餐廳、澡堂、寢室等,孩子們每人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個床頭櫃。寢室里有電扇,學習室里有冷暖空調。還聘請了12名工作人員,負責他們的學習輔導和生活管理。

  接著,楊紹軍又為他們四處奔走,解決城鎮戶口,就近辦理好入學手續,買來衣服鞋帽、書包文具……

  楊紹軍說,孤兒院之所以取名為「陽光」,就是希望孤兒們能像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享受黨的陽光雨露,幸福生活,茁壯成長。

  的確如此,有了楊紹軍砌築的遮風擋雨的乳燕新巢,孤兒們像其他孩子一樣,從此有了溫暖的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孤兒院周圍的農戶一個個都住上了樓房。楊紹軍擔心孩子們誤認為孤兒院的「家」還是比別人差,會刺激深藏在幼小心靈中的自卑感,這對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是不利的。於是,楊紹軍下定決心,要儘快地進一步改變面貌。

  「我一定要讓孩子們住上高樓大廈,要有一流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打定主意,楊紹軍就開始一個勁朝目標奮鬥。他勒緊褲帶,從自己牙縫裡一分一分地不斷積累著資金,同時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於2000年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當地最好的4層孤兒公寓大樓。2001年投入300多萬元,建起了兩棟現代化的後勤和員工大樓。2002年在市區投入500多萬元,建起了一棟孤兒宿舍。2004年又投入400多萬元,修建了1棟綜合辦公大樓,還在院內建起了一個占地200平方米的大花園……

  這一變化,讓遠近那些有爹有媽的孩子們也羨慕不已。

  在孤兒院裡,楊紹軍就自然成了孤兒們的監護人,學習、生活、身體、心理乃至升學、入伍、就業等等,他總是毫不推卸地承擔著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

  有些在社會上混過的孩子,已經沾染了不少壞習氣、壞習慣,要把他們扭轉過來,使他們走上正道,楊紹軍真的費盡心思。

  楊紹軍為孤兒院制定了「養大為本、教好為綱、成才為的」的辦院方針,為工作人員明確了「一切為了孩子」的服務宗旨,為孤兒確立了「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做人」的目標。楊紹軍不僅自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把孩子們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呵護和教育,還要求招聘的28名工作人員保持一顆愛心,熱愛公益事業,認真負責,處處給孩子們樹榜樣、做表率。

  孤兒院實行學校式教育、軍事化管理、親人式服務。每天按時起床、洗漱、做操、吃飯、上課、自習。多數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楊紹軍就把孤兒院成立的3月1日那天作為孩子們共同的生日。到了這一天,楊紹軍即使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買來大蛋糕,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圍在一起唱《祝你生日快樂》,吃著甜甜的蛋糕。他是想用這些做法和場景來慢慢感動孤兒們幼小的心靈。

  為了讓孤兒們儘早接觸外界,融入社會,楊紹軍讓這些孤兒們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到正規的學校讀書,而且幫他們全額繳納學費,避免被人歧視,心靈受到傷害。

  楊紹軍把院裡的每一個孩子都看成是自己家的心肝寶貝,無時無刻不疼愛著他們,關心著他們。

  李俠是城東半邊街居委會的一名孤兒,從小父母就去世了。他12歲那年,唯一的親人奶奶也離他而去,他只好在社會上流浪。為生活所迫,他常常小偷小摸、打架鬥毆。入院第一天就要別的孩子叫他老大,給他錢,誰不給就打誰,他還經常尿床。楊紹軍聽說吃狗肉能治好尿床的毛病,就連續個把月買來狗肉燉給他吃,買來中藥給他補身子。

  細心的照料使李俠身體養好了,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同時,楊紹軍又趁熱打鐵,幾次找他談心,使李俠漸漸變得懂事起來,不僅不再稱王稱霸,還像哥哥一樣愛護關心孤兒院的弟弟妹妹。

  楊紹軍的關愛一直成為李俠學習的動力。李俠在學習上越來越用功,後來每次成績都是班級第一名。高考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澳門科技大學,還獲得了該校的校長獎學金。

  可是,2005年,正在大學讀書的李俠突發腎功能衰竭,需要急救。得到消息的楊紹軍心急如焚,連夜趕往澳門,與學校協商把李俠接到內地腎移植技術最好的醫院進行搶救。當時腎源十分緊張,楊紹軍急得沒辦法,只好以很少示人的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四處找珠海市有關部門幫忙,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腎源,並出資為李俠作了換腎手術,使李俠的病情轉危為安,得以繼續完成他的學業。

  楊紹軍辦孤兒院14年來,先後使160多名孤兒成年後融入社會,有的正讀大學或者研究生,有的成為人民教師,有的進入事業單位,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表現優異。其中18名孤兒參軍入伍,1人當了營職幹部,5人任班長,4人成士官,5人被評為優秀士兵,3人立功受獎。

  四

  楊紹軍的愛心是博大的,他的慈善是廣義的。

  除了苦心經營孤兒院,他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也是不計個人得失、見難就幫。有時只要聽到哪裡有人需要幫助,他就會主動找上門去,攬過來幫上一把。有人說楊紹軍搞慈善有癮,這話一點不假。

  一次,楊紹軍得知社會上有一些夫妻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在家生活困難,無人管教,導致大多失學在家,或者破罐破摔,而且還影響到他們父母的思想改造。

  楊紹軍於心不忍。為此特地趕到省會長沙,找到省監獄管理局領導,提出想收養一批這樣的孩子。監獄局領導們聽完匯報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十分感激地說:「老楊,你幫了我們的大忙,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呀!」

  2008年8月25日。湖南省一個名為「陽光溫暖行動」的活動在常德市陽光孤兒院正式啟動,來自全省各個監獄服刑人員的首批25名特困未成年子女開始入院學習。不久,這方面的人數就達到了40多人。

  2005年的一天,孤兒院的大院裡出現了一個動人場景:一個農民模樣的小伙子帶著父母親來到楊紹軍面前,千恩萬謝,熱淚長流,然後在眾人眼下長跪不起……

  原來,兩個月前,楊紹軍去醫院看望一位住院的員工時,見到一位年約十七八歲瘦骨嶙峋的農村小伙子躺在病床上,口裡直喘粗氣,其父母親一邊號啕大哭一邊清理衣物。楊紹軍問緣由,才知道他們來自桃源縣水溪鄉,孩子唐偉峰患了腦瘤,在廣東省住院花去近6萬元,這次轉回老家治療,賣掉了家中房子、耕牛和所有能夠變賣的一切家具,還借債3萬多元。現在院方已經通知他們,孩子的病很難治好了,加上交的住院費早已花光,只能出院回家安排後事去。

  「我們這樣回去,孩子就只有等死啊!」不到50歲的父母望著奄奄一息的兒子,仰天長嘆,眼淚泱泱。在一旁的病友介紹說,「他們一家三口5角錢的榨菜要吃幾天呢,實在可憐啊。」

  楊紹軍聽著聽著,眼眶濕潤了,如鯁在喉。他二話沒說,急忙安慰唐偉峰的父母:「不要出院,我來想辦法!」又轉頭叮囑一同來的工作人員,每天送飯時專門給唐偉峰送一份營養餐。

  不久,他又親自開車去長沙,找到湘雅醫院著名的劉教授為孩子確診。他還為唐偉峰先預交了1萬元醫療費,並承諾所有的費用都由他負責。臨走時楊紹軍又掏出1000元給唐偉峰的父母做生活費。由於診斷及時,病人僅一個多月就康復出院了。

  2006年10月。楊紹軍從當地報紙上得知,本地一個遠在海南打工的女子胡萍,身患癌症,已到了晚期,在海口市醫院住院治療,不得已拖欠了一筆巨額治療費。她的親人因家貧無力承擔任何費用,包括路費,更不敢前去料理。奄奄一息的胡女士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在臨死前見上親人一面。

  讀完報導,楊紹軍又是心頭一緊,非常難受。他當即放下報紙,拿出手機打電話,通過報社找到胡女士的母親,說服她的家人,並聯繫購買了4張機票帶領他們飛赴海口。

  看到昏迷不醒的病人,楊紹軍與她的親人一道好不容易做好醫院的工作,共同商量後決定將病人接回常德治療。病人不能坐在飛機上,楊紹軍又反覆與航空公司取得聯繫,說明情況,公司同意按特別情況處理,拆掉3把坐椅讓病人躺著乘機。出發前,楊紹軍又出面電話聯繫常德市第一中醫院派救護車到桃花源機場迎接。

  整個航程前後,非親非故的楊紹軍忙前忙後,汗流浹背,病人的家屬都被感動得淚如雨下。

  一次,楊紹軍來到有「湖南屋脊」之稱的石門縣山區走訪,他看到個別孤寡老人住的是破偏屋、蓋的是又硬又黑的破棉被,床是幾塊石頭加門板,灶由一些不成形的磚頭疊攏,一屋的家產不超過300元。

  孤寡老人徐玉翠因雙腿長瘡流膿,長期臥病在床。村里無錢請人護理,更無錢給她治療,只得由村幹部輪流值班,給老人用鹽水清洗患處。

  此情此景,令楊紹軍動容。他每每見到這種場面,就要送上500元錢。

  楊紹軍在察看一個鄉敬老院時,了解到50多人每個月的生活開支只有5000元,其中還包括4名工作人員的工資,人均每天僅2塊多錢吃飯,生活之差可想而知。他當即囑咐隨行的助手,今後每天給敬老院的老人送一次豬肉,1個月要送2000元的豬肉。從此,老人們天天有肉吃,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幾年來,楊紹軍為這個敬老院光買豬肉就用了15萬多元。

  常德市德山開發區居民高桂林的女兒高超被摩托車碾斷了右腿,成了終身殘疾。法院判決肇事者賠償37萬元,但肇事者根本無力賠償,高桂林欲哭無淚,只好到處散發求救信。楊紹軍知道後慷慨解囊,到上海為高超訂做了假肢。

  他還資助小帥穎的媽媽換腎。幫助4個四川民工回鄉過年。救助垂死的益陽老人還鄉。幫助漢壽老工人救治患尿毒症的兒子……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事例,每一個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楊紹軍樂善好施的名聲不僅在常德婦孺皆知,而且在全省全國也很有名氣,以至於各地都有人找他,或來信求助,或打電話請求幫忙,更有人千里迢迢來到常德,登門求助。楊紹軍都一一熱心相助,盡力解決他們的急事、難事。

  他在遞給別人的聯繫卡上就寫著這樣的話:「您有什麼急事、難事、煩心事,可以與我聯繫,我一定竭誠為您幫忙。」

  楊紹軍多次說過:「我這個人就是見不得遭罪的,聽不得可憐的,心裡放不下有難的。」

  是啊,楊紹軍真的不愧為一個聞難就幫的自覺的慈善家。

  五

  也許,有人要問,楊紹軍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呀?是四面八方贊助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楊紹軍從事慈善事業與眾不同,他一手辦經濟實體,一手辦慈善實體,是用經濟實體的收益來保障、促進慈善實體的發展的。

  社會上給陽光孤兒院捐贈學習、體育等用品,楊紹軍都接受,但他從不接受來自社會的捐款,哪怕是一分錢也不會要。

  他用的全是自己的血汗錢。他說他自己的錢已經夠用,用自己掙的錢不僅心安理得,也為孤兒院的孩子們樹立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榜樣。

  他苦心孤詣精心打造的「陽光孤兒院」,靠的是他創辦的一系列經濟實體作支撐。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發展經濟,積累財富,以此作為從事慈善事業的基礎和支撐。

  為了慈善事業,楊紹軍不得不學商、經商,他辦起了駕校、被服加工廠和養豬場,用心經營著這些實體,不斷摸爬滾打。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楊紹軍發揚當初靠養豬發財起家的精神和幹勁,用心經營著3個實體。他廣招優秀人才,實行民主管理,建立激勵機制,自己不懂的知識就不恥下問,沒有經驗就求師拜友學,逐漸成為了商界的高手。

  這對於一個已過花甲之年、身患多種慢性病的人來說已是超負荷運行了,但楊紹軍咬著牙,堅持著。他心中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使自己的實體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

  近幾年來,3個實體每年贏利大概200多萬元,除開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費用和流動資金外,實體的收益全都用於孤兒院建設和孤兒的各項開支。

  為了一心一意辦好孤兒院,楊紹軍想方設法加強管理,增加效益,積累資金,從不濫開支一分錢。

  有一段時間,為了緩解突然增添的經濟壓力,楊紹軍通過多方籌資,準備購進5台計程車投入營運。當時,一位親戚找上門來要向他借錢做生意。楊紹軍說,你做生意是一個小家庭的事,可以緩一緩,陽光孤兒院的事是社會大事,耽誤不得,我真的沒有錢借給你。那位親戚碰了壁,只好氣呼呼地走了。

  楊紹軍的家人曾多次提議要自家修建一棟住房,可楊紹軍總是說不急,拖了又拖,其實他是不願分散資金和分散精力。所以至今全家人仍然擠在一棟租用的狹窄的公房內。

  為了解決愈來愈多成年孤兒的就業問題和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源,幾年前,楊紹軍又千方百計籌借1000餘萬元,征地30餘畝,建成了一個成年孤兒就業中心,目前該中心準備引進幾個生產項目。中心全部投產後,不僅可以使全院成年孤兒就地就業,還能夠成為孤兒院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他的慈善事業形成更強有力的資金後盾。

  20多年來,楊紹軍辛辛苦苦從自己的企業中創造出了3000多萬元的利潤,他毫不吝嗇地全部用於他鍾情的慈善事業。難怪他常常說,我拿自己掙的錢來做善事,心裡感到特別快樂。

  一個僅有兩個餅的人能夠給別人1個餅吃,比起一個豐衣足食的人請別人吃一頓美食顯得更難能可貴,因為他需要的不僅僅是慈愛,更需要潛藏於心中的那種博大的兼愛之志和克己的巨大力量。

  由此看來,如果按照個人擁有的資產和用於慈善事業資金的比值,可以這樣說,楊紹軍是一個最盡力的慈善家。

  六

  為了慈善事業,楊紹軍可謂歷經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吃盡了苦頭。

  記得剛開始他提出辦孤兒院時,家裡人是反對的,甚至沒有一個人表示贊成。父母就說,家裡好不容易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有一點點積蓄,又要去折騰,弄不好就成了貼肉的廚子,還要虧本呢。

  幾個兄弟姐妹更是譏諷:你有能力幫助別人,怎麼不先幫助我們呢?我們都還沒有脫貧呢!

  左右鄰舍的人也有議論,說他都50多歲的人了,小時候吃過那麼多的苦,現在日子好過了,好好的清福不去享,偏偏去管別人的事。

  家人和旁人的反對,楊紹軍都能理解,並最終說服家人支持他。他無論如何也不想放棄自己的計劃,因為他自己小時候受過太多的苦難,他知道那些孤兒四處漂泊的滋味。在他的心中有一股股暖流在涌動,需要傳遞……

  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自己的財富好像一定要傳給家族子孫的。但是楊紹軍卻不這麼認為,他想:人的一生,就是幾十年,只要有住有吃、有衣服穿就夠了,攢那麼多錢做什麼呢?人死以後,所有的財產都是社會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後代也沒什麼必要,兒孫們如果有本事,你不給他留任何財產,他也能靠自己的能力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如果他們不爭氣,你就是留再多的財產,他也會很快就敗光!」楊紹軍說過。

  他說儘自己微薄之力來做一點善事,幫助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改變他們的人生,的的確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啊。

  在平素創業的日子裡,他總是身體力行,親自動手幹活,不怕髒,不怕累,有時還帶病堅持工作。

  孤兒入了院,孤兒院就是孤兒的家,楊紹軍自然就成了他們的監護人。孤兒的學習、生活、心理、情緒、身體乃至升學、入伍、退伍安置、就業等責任幾乎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就拿孩子們生病來說,僅小傷小病,一個月就得出現好多次需要處理。每年總有幾例闌尾手術,楊紹軍都親自上醫院安排治療,不管哪個孩子發急病,不管是深更半夜,只要是需要打針、吊水、動手術,他都親自開車從城裡趕到孤兒院,再把孩子送到市里最好的醫院及時治療。

  由於楊紹軍熟知孤兒們,孤兒院裡的孩子他幾乎每一個都能說出基本情況來。有一對孿生姐妹,一般人很難分清誰是姐姐誰是妹妹,但楊紹軍不管什麼時候都能分辨出來。姐妹倆叫「楊爺爺」時的表情,和她們跟楊紹軍在一起說話時的情景,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是一家人呢。

  1998年秋天,湖南沅水、澧水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楊紹軍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心想這場洪災一定會有很多家庭受難,有很多人吃飯、穿衣、生活都成問題,自己應該幫幫忙,儘儘力。

  說干就干。9月13日一大早,楊紹軍就急匆匆驅車趕往100多公里外的澧縣災區。一到災區,他就馬不停蹄,了解情況,展開救助。他在一棟倒塌的房屋邊看到一個受傷的小孩,在當時找不到其他親人的情況下,楊紹軍主動提出把小孩接到孤兒院裡去生活。一連幾天,楊紹軍都是凌晨6點鐘出門,要忙到晚上半夜才回家,他為災民四處送物資,送溫暖,為政府減輕負擔。

  有一年,孤兒院要新招收60名孤兒入院。報名體檢那天,近100名孤兒和200多名陪同的親人以及縣、鄉帶隊的工作人員把孤兒院擠得水泄不通。楊紹軍恰好那兩天腰部疾病發作,疼痛難忍,但他仍然堅持出面接待客人。他親自帶著大家參觀孤兒院的院容和設施,逐個詢問孤兒的情況,徵求孤兒本人的意見,到大醫院對孤兒進行身體檢查,連300多人的食宿他都親自安排和檢查。兩天下來楊紹軍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瘦了兩斤。

  楊紹軍一天到晚忙得像個旋轉的陀螺。有時他進車間,看質量,問銷售,算利潤,有時他又找孤兒談心,問這問那……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忙時一天只吃一兩餐飯,大部分時候要到夜裡12點後才能上床睡覺。他真的是發瘋似的撲在自己的事業上,廢寢忘食地忙碌。老伴說他的心裡沒有什么小家,裝的全是如何幫助別人。

  有人給楊紹軍算過一筆帳,近15年來,他每年的工作時間都在5400多個小時以上。

  這些年來,楊紹軍對別人慷慨,對自己卻十分吝嗇。他始終堅持節衣縮食,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進休閒娛樂場所,甚至他連穿著打扮也如同農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身旁不少人也潑冷水,認為楊紹軍傻,有錢有名了還沒日沒夜地干,何必吃這號虧呢?

  楊紹軍卻說:「我願意做這樣的傻子。再過10年我就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了,這些孩子也將一個個長大成才,我並不希望他們給我個人回報,只想他們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所貢獻。」

  烏干達國家婦女代表團在訪問楊紹軍的陽光孤兒院時,曾給予極高評價。代表團有人驚奇地問楊紹軍:「你是什麼級別的幹部?」

  當時,楊紹軍不假思索自豪地回答:「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國老百姓。」

  2007年3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聽了他的匯報後非常高興,也給予了高度讚揚。這是楊紹軍終生難忘的,每當想起總書記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他就信心滿滿,動力無限……

  尾聲

  上善若水,大愛無邊。

  從事慈善事業是艱難的,困苦的,也是漫長的,楊紹軍能一直堅持到今天,實屬不易。

  28年,彈指一揮間。楊紹軍由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在忙忙碌碌之間就漸漸步入老年。28年,又是多麼的漫長。近1萬個日日夜夜,楊紹軍完完全全地為孤兒,為困境中的人們不辭辛勞,毫不吝嗇地耗費著自己的一滴滴心血……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楊紹軍常說:一個人活在世上能使更多的人幸福和快樂,那他自己當然是更幸福、更快樂。這樣的人生是多麼有意義、有價值。

  富以能施為德。是的,財富本身沒有熱血,但她可以變得有情有義,可以成為萬人敬仰的慈善。行善是一種美德,行善就是一種良心的播種。

  生活在我們尊敬中的慈善家,遠比孤獨地占有銀行存摺上的數字的守財者要更偉大、更光榮。楊紹軍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奉獻的慈善家。

  是啊,楊紹軍是平凡的,但他的確是偉大的。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靈魂的高尚,他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格的魅力,感受到了人世間的無限溫暖。

  這是一個慈善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永續不斷的人性光芒的閃現。

  他的偉大,足以讓我們熱血沸騰,激情澎湃,從現在做起,從腳下做起……

  陽春三月,生機勃勃。楊紹軍參加完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孤兒院。他說心中的目標更高了,幹勁更大了,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是啊,他在洞庭湖畔的常德又將譜寫慈善事業的新篇章……

  (作者帥澤鵬: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常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常德日報社記者站站長、先後發表文學作品約300多萬字,已由出版社公開出版詩歌集《小荷》、《抒情的天空》、《田園》、《每個人都是一扇門》和報告文學集《青春的答卷》等。有100多件作品獲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