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時代.卷一> 綜述社會主義中國20年

綜述社會主義中國20年

2024-10-04 12:14:59 作者: 師永剛

  中國革命是偉大的,然而,革命以後的道路將更加漫長,任務更加艱巨。

  ——毛澤東(1949年)

  社會主義中國已成功地進行了20年。20年前,共產主義戰士開進北京,毛澤東奪取了中國政權。而建國後的道路似乎還很漫長和艱辛。像許許多多改革者一樣,毛澤東發現建設一個國家比進行一場革命還要難。因此,當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聚集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並慶祝共產黨領導20周年的時候,他們也意識到了所面臨的問題是如此之多,如此之嚴重。對毛澤東和中國來說,這本該成為「勝利的一年」,因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勝利結束,被折騰得亂七八糟的國家開始恢復法制和秩序。但是,對中國來說,1969年是令人憂慮的,正如1949年後的許多年份一樣。

  建國後的第一個10年中,中國似乎正在發展成為一個世界強國,而如今這種希望卻越來越渺茫了。1949年以來,中國發展的確很快,它正朝著亞洲強國的目標邁進,並躋身世界核俱樂部。同時,中國與蘇聯之間的意識形態大論戰也展開了。不過,中國的經濟還很落後,軍事力量也很薄弱,政治上仍然分裂,並且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尚未建交。

  中國有7億6000萬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5,但其中有5億是農民,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儘管努力辦學,一半以上的人口仍是文盲;有85%的勞力要從事糧食生產,這樣才能養活這個人口大國。建國後第一個10年的經濟年增長率為10%,而1959年以後卻降到了1%。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當1949年共產黨奪取政權時,中國的狀況極其惡劣。當時中國處在歷史大變更的時代,得到了美國的密切關注,因為美國一直認為中國是個很獨特的國家。經歷了2000多年極其複雜的文化之後,相對封閉的中國遭到了西方的侵略,其中有商人、傳教士、士兵和技術人員。首先,中國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推翻了清政權,然後,在蔣介石的帶領下,新的領導人致力於把中國人民從外國的欺侮下解放出來,最重要的是,要把國家推向現代世界。共產黨參與並主導了民族主義革命,於是,一場內戰使中國陷入了混亂狀態。

  共產黨很快控制了通貨膨脹,鎮壓了土匪,重新調整了工業和交通,平分了糧食,建立了稅收制度,對人民提供基本的保健。在所有人的記憶中,中國第一次出現了講求效率、誠實可靠的政府,儘管在強行平分土地時有些粗魯。1952年,毛澤東為了鞏固政權,採用了勸導和整頓的辦法,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已準備就緒。

  經濟學家們相信,中國共產黨如果耐心等待,到1967年左右就會實現自給自足。但是毛澤東失去了耐心。1957年,他提出了「大躍進」,企圖使中國在一夜之間步入現代化。這一目標是荒謬的,因為工業生產年增長率要達到33%,並要求人民為這個目標努力奮鬥。「那時,工人們連家都不能回,」一位工廠廠長對澳大利亞記者雨果·波蒂斯克說,「他們要連續工作12小時,有時甚至是14到16小時。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盡最大努力去工作。」人們辛勤地工作著,灌溉,修水壩,還在各家的院子裡支起了成千上萬個土煉鋼爐。不到兩年的實踐證明,「大躍進」使中國更加落後了。

  但毛卻在「大躍進」後,又開始不安起來:「中國不滿20歲的年輕人沒打過仗,沒見過資本家,也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是個什麼樣子」,1965年,他這樣對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說。與自己的年輕時代不一樣,當代年輕人沒有受過嚴峻的革命考驗,所以,毛澤東擔心他們會因此變得懦弱。時下中國與蘇聯在意識形態上的分裂令人擔心,因此毛澤東害怕中國以後會走蘇聯的老路——中產階級因追求物質利益和舒適的生活,而拋棄了自我犧牲和鬥爭的精神,最終叛變革命。這位老革命家的解決方案就是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一樣,這場堂吉訶德式的「文革」運動,其目標不僅要摧毀腐化的政黨和國家官僚主義,還要激發全國人民,重新恢復他們的革命熱情。

  1966年,毛澤東發動了「文革」風暴,很快席捲全國。紅衛兵充當了毛澤東的急先鋒,在他們的強烈衝擊下,黨政機關遭重創,像劉少奇這樣的領導人被趕下台。中國經濟下滑,學校關閉了近兩年。當日本《朝日新聞》周刊記者秋岡本月訪問上海同濟大學時,他發現學校只有今年和明年將要畢業的班級,除此以外,就沒有其他班級了,也沒有人知道何時可以報名入學。各幫派之間的鬥爭非常殘酷,最終使毛澤東放棄了原來的主張,並命令軍隊恢復國內秩序。

  雖然最初毛澤東提出了美好的設想,但當前的領導人最緊迫的任務是恢復法制和秩序,整頓經濟,緩和與蘇聯的衝突。為了國家利益,甚至有必要做出一些讓步。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平息國內的混亂,因此無暇在國外進行冒險。在一段時間內,中國軍隊仍將保持防禦態勢,除非與蘇聯的衝突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目前,兩國爭端處於極其緊張的階段。3個月來(8、9、10月),為了迫使中國進行邊境問題談判,蘇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為了達到此目的,蘇聯暗示如果中國不同意談判,就會以武力解決爭端,可能會首先攻擊中國的核裝置。

  無論之後的局勢如何,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所面臨的問題仍然會存在。1980年全國人口將增至10億,而那時仍然缺少現代化國家的必要因素——穩定的工業基礎。為了使中央政府恢復在「文革」期間喪失的權威,北京必須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時,北京不得不決定是否要改變對其他國家冷淡的態度。毫無疑問,北京最終還是要緩和對美國的敵視態度。華盛頓可以通過拆除其自身的一些反華壁壘,對中國採取更妥協的立場,來幫助北京改變其立場和姿態。

  美國前任駐東京大使、哈佛大學的埃德溫·歐.賴肖爾說:「從長遠看,中國帶來的主要問題可能不是因富強而威脅我們的根本利益,而是由於經濟上滿足不了國內人民的需要,從而使人類1/5的人口依然處於動亂和貧弱之中。」只有當北京的領導人著手努力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時,中國才會踏上毛澤東20年前提出的漫長征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