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中國大視野
2024-10-04 12:13:53
作者: 師永剛
共產黨中國不是一塊「禁地」,在空中已有間諜衛星的年代,已經沒有「禁區」。中國領土的總面積比美國50個州的總面積稍大,在美國偵察衛星的鏡頭下,中國的一切暴露無遺。然而在世界上眾多封閉的社會中,數中國最為神秘,其神秘令世界擔憂。共產黨中國已與其兩個強大的鄰國印度和蘇聯發生過衝突,還捲入越南戰爭。
對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一個很容易理解,另一個則讓人吃驚。第一個答案是美國對中國了解並不多,因為中國非常神秘,從而掩蓋了一些事實,讓人捉摸不透。另一個讓人吃驚的答案是,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除了有可能比不上蘇聯,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一個在中國研究了20多年中國問題的專家說:「漢學」現在在美國非常流行,現在美國有10個比較大的和50個比較小的學術中心在研究中國,約有5000萬美元的私人捐款最近用於這方面的研究。
對中國的觀察與研究已成為美國政策演變不可缺少的基礎。為了取得必要的資料,做出現實的分析,政府和學術界的專家們都在搜索大量各種各樣的公開和非公開資料。美國最大的領事館位於香港,在那裡有一個翻譯組,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中國期刊,有些期刊還是從偏遠的地方偷運出來的。北京電台的廣播以及其他一些內部電台的廣播,都在美國設在中國周邊的先進偵聽設備的監聽之下。無人駕駛飛機、高空飛行的U—2飛機和衛星照相記錄下公路、鐵路、鋼鐵廠、油井、核工廠、飛彈射擊場和軍隊的行動。美國政府的分析家早些時候辨認出中國蘭州的氣體泄漏廠、包頭的鈽反應堆、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核試驗場。他們很早就預報了中國三顆原子彈爆炸的時間。
有關中國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政府和學術界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面臨同一個問題,即如何去梳理和鑑別這些資料。以下是駐美國和亞洲的《時代》記者在訪問了30多位中國問題專家,根據他們最新的知識、推斷和估計,做出的有關中國問題的判斷的主要部分:
打敗蔣介石17年之後,共產黨政權便在中國大陸牢固地建立起來。加州大學教授羅伯特. 斯卡拉波羅認為,通過內部革命推翻中國共產黨的可能性極小,除非出現了全球性戰爭或其他比較大的、不可預測的危機。其他一些中國問題專家也持同樣的觀點。共產黨已統一了各省,集中了所有權力,實施集權統治,已牢牢掌控了政府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毛澤東一個重要的理論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保證其統治的槍桿子掌握在中國共產黨手裡,其黨員人數有1900萬,是所有國家的共產黨中黨員人數最多的。這個政權的最頂端是毛澤東和另外6個政治局常委。
共產黨中國有約270萬軍隊(和美國的293萬多人和蘇聯的300萬人大致相當),其規模巨大,但按美國或蘇聯的標準,算不上現代化。其步兵有180萬人,分為35個野戰軍(110個師),訓練有素,輕武器裝備充足,但其交通、維修、後勤服務、通信和醫療方面都很差。而且,大約有100萬民警和逾2000萬的民兵,配備的都是老式的或勉強能用的武器。中國軍隊也許只能在其境內打一場反對外來侵略的本土戰爭,但由於其現代化水平低,很難越境作戰。中國的空軍屬二流水平,大約有17.5人和2500架飛機。大部分直升機(1900架)和美國、蘇聯先進的飛機相比,都已過時。其海軍力量依美國標準根本不值得一提,有14萬人,裝備有30—50艘柴油動力的蘇聯潛艇,一艘飛彈發射潛艇,幾艘驅逐艦,大量機帆船。中國雖然已進行了三次核試驗,但其核能力依然弱小。約有1300名工程師和500名科研人員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據估計,到1967年底,中國將擁有10到20枚核彈,但至少在1970年以前不會有洲際飛彈。並且,除了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到1985年以前,中國不會有能力用洲際飛彈進行核打擊。
中國經濟雖然在改善,但依然不容樂觀。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700億美元(而日本是710億,英國是860億,美國是7140億)。在中國的第一個10年,經濟快速發展(1959年GNP達850億美元),後因大躍進(家家戶戶砌高爐,跑步走向共產主義)而大退步。這是政府管理不當的一個典型。密西根大學的教授亞歷山大·愛克斯坦認為:大躍進的錯誤,「葬送了中國10年的經濟發展成果」。中國經濟在過去的二三年有所回升,但現在只是接近於1957年的水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小台灣的人均產值幾乎是中國大陸的3倍)。經濟狀況的另一個標誌,就是中國機動車的數量。中國只有236000台,比起日本的5782085台、蘇聯的4391000台、紐西蘭的830063台,少得可憐。要和美國比起來,就俄亥俄州庫雅荷加縣的小汽車和卡車數量(706653),就差不多是中國所有機動車的3倍多。中國大陸依然是一個落後國家,依然處於維持生計的水平,其經濟依然是以農業為基礎,而農業手段仍然比較原始。為了養活每年增長的1500萬人口,中國每年必須有2%—3%的食物增長率,這一目標還沒實現。為了保證食物的產量,不得不降低新工廠建立的速度。同時,拒絕蘇聯的援助以及核發展的巨大投資也對經濟有影響。
沒有人再被餓死,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條件比即便是5年前也要好。雖然生活水平依然很低,人民卻顯得非常健康,一派豐衣足食的樣子。福利雖然很少,但很公平。每天2000大卡的食物定量,每年兩件衣服或兩碼的棉布,每月一塊洗衣皂。像大米之類的基本生活用品的公平供應體制也建立了。
就現在美國對中國了解的情況來看,專家們首先意識到還有很多美國應該知道卻不知道的東西。比如,有關毛澤東及其同僚每年決策的具體過程,我們一無所知。在共產黨中國,誰是鷹派?誰是鴿派?在關鍵問題的爭論中,是毛澤東一人說了算,還是通過集體表決?美國知道最少的就是有關黨的幹部機構的資料,我們只能見到很少量的有關領導幹部的傳記形式的材料。美國想知道農業的情況和有關經濟的更可靠的數據。精確的人口統計尤其麻煩,專家們估計,現在中國人口約為7.5億,但也有可能高達8億或少至6.5億。
當老一代領導隱退、新人上台時,對中國的研究將會越發顯得重要。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盧西恩·派伊說:「雖然中國依然保持社會主義,但肯定會發生很大變化。」有很多跡象,需要中國問題專家們關注與研究。他們要密切關注有無這樣的跡象:年輕的技術型官員是否像蘇聯的技術官員一樣,在反對僵化的理論方面,有何進展。毛澤東的繼承人是否會致力於處理自己的問題,而面對美國在越南的強大勢力而退卻,並與蘇聯達成妥協,在國際上不再採取一種如此偏激的立場,在台灣問題上不再如此固執?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哈佛大學的約翰·林德伯克說:「我們作為世界公民的責任之一,就是使中國變得更加成熟。」另一個中國問題專家、國務卿臘斯克認為,在中國內部有一股潛在的力量,這股力量是一種改良勢力,是「中國人特有的實用主義天才」。這就是美國人所了解的,在宗教界、教育界和商業界以及在兩次大戰中作為盟友結下友誼達一個多世紀的中國人。因此,臘斯克認為,美國不要認為,在美國和共產黨中國之間的「敵對狀態」會是「永恆的」。「我們必須繼續探索和研究有關中國的一切資料,以制定適應形勢的政策。」換句話說,對中國的遏制和對中國的研究都不能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