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2024-10-04 09:35:18
作者: 納川
卻說李靖,雖然身處的是馬邑這個邊境小鎮,但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留意著天下的一舉一動。自從李世民帶兵解圍而去,李靖就打心眼裡佩服起這個少年英雄,看來這個孩子很不一般,劉文靜的判斷是有道理的,這個人乃世所罕見的天才,當是無可置疑的。
劉武周進犯太原後,太原那裡的動作一直就非常大,徵兵納糧,徵召各路英雄豪傑,土匪、流民、群盜,紛紛投奔太原,看來太原方面的李淵志向是不小。但到底他李淵能不能幹成大事,他李靖還拿不準,論勢力,如今天下數李密的勢力最大,割據了黃河中下游大片的地盤;其次是竇建德,占領了河北大部,但那是個盜賊出身的人,看起來不會成氣候。
王世充更是不用說,雖然占據著洛陽,但這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生性多疑,又信巫術,身邊團結了一大群巫婆神漢,有事沒事,都靠這樣一幫人替他出謀劃策,這樣的人早晚也要完蛋。長安目前還是楊廣的勢力範圍,但失守是早晚的事情,看來誰先得到長安,立住足,誰就最有資格得到天下。從目前的情況判斷,李密是最有希望的。
馬邑這個地方太偏僻了,不利於得到第一手的信息,李靖想想,還是要回到長安去,觀察方便,有利於採取下一步的行動,於是就說服初塵回長安去。
初塵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反正楊素的一家早就被殺光殺淨了,這時候回長安,已經沒有一點風險,李靖好歹還算是大隋朝的官員,去京城呆一段,理所應當。於是李靖就向郡守請了假,去了長安。
卻說三姑娘帶這馬三寶回到鄠縣,立即把家裡的財產能變賣的都變賣了,用盡所有的積蓄,招集附近的土匪、強盜、流民,幾天時間就得了數百人。
李淵起兵造反的消息傳開後,隋朝的各級官吏開始大肆搜捕李淵的家人和親戚,李智雲是李淵的第五子,是李世民的異母弟,母為萬氏,在李淵面前非常得寵。
李智雲非常聰明,善於射箭,工於書法、棋弈。他和大哥李建成一直待在河東的家裡。李建成逃回太原時,行色匆匆,根本就沒有通知他。李建成對父親李淵的解釋可能是這樣的,走時過於匆忙,忘記通知智雲了。
史書記載,說李建成考慮到李智雲年紀還小,估計隋朝不會追究這么小的孩子,於是走的時候就沒有帶上他。
其實李智雲已經十四歲了,騎馬射箭,早就非常精通,帶著完全沒有問題。況且他和四哥李元吉都是一年出生的,李元吉也就比他大幾個月而已。
既然可以帶著李元吉,就沒有理由不帶著李智雲,否則讓他白白送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
做這項決策的時候,李建成已經二十八歲了,心智已經相當成熟。唯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李建成的嫉妒心裡,覺得李智雲的母親萬氏在李淵那裡比較得寵,讓李建成的母親竇氏當年受了不少委屈,當然,這個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生母竇氏已經死了將近四年。
李建成為了替母親報復萬氏,故意把她的親生兒子李智雲留在河東的家裡,結果,隋朝官吏很快逮捕了李智雲並解送長安,後被隋朝左翊衛大將軍陰世師殺害,年僅十四歲。
陰世師除了四處搜羅李淵的親戚外,還派人掘了李淵家的墓地。
李神通是李淵的堂弟,他聽到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消息,立即就逃出了長安城,到達鄠縣山區南部,他聯絡了長安大俠史萬寶、河東人裴績、柳崇禮等人起兵響應李淵。
西域的胡族商人何潘仁在司竹園附近為盜賊,擁有部眾幾萬人。
三姑娘就派馬三寶去勸說何潘仁,和她一起去依附李神通。
李神通和三姑娘、何潘仁合兵一處進攻鄠縣,並將其攻克。
從此三姑娘的聲名大噪,當地的老百姓紛紛來投奔,人馬迅速聚集,不長時間就有幾萬人參加,連續破州下縣,一路往長安進發,等到了長安附近時,兵力已經達到了七萬人,號稱「娘子軍」。
關中震動,隋朝不得不派出大股部隊對付「娘子軍」,但都為其所破,牽制了許多軍隊,配合了李世民的進軍,這是後話。
太原那邊各方面已經準備妥當,按照計劃,留下元吉帶領一萬部隊守護太原,其餘部隊傾巢而出,直撲宋老生的霍邑城。
這一日來到霍邑城外,宋老生帶領的兩萬大軍早得到李淵要來進攻的消息,看看李淵的勢力強大,自己硬碰硬肯定要吃虧,目前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堅壁清野,固守待援,自己是李淵進軍路上的第一個釘子,只要自己堅守住城池,他李淵就不能前進一步,到時候援軍雲集,大軍對李淵軍形成數量上的優勢,發起總攻,戰勝李淵順理成章。
似乎老天也不作美,這時候開始淅淅瀝瀝下起了連陰雨,一下就是半個多月,李淵軍中開始乏糧,往後下去,軍心恐怕要不穩,李淵就和裴寂商量退兵的事情,想回太原休整一段,等天氣好了再商議進軍。
李世民正在前線巡視,這些天他也非常著急,大軍已經包圍霍邑城半個多月了,而陰雨連綿,這樣下去,軍心渙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隋朝的援軍到來,前景就更加堪憂了。於是他馬不解鞍,衣不解甲,帶著柴紹和眾將領一起巡視部隊,鼓舞士氣。
戰士們看二公子這樣意氣風發,和大家吃住都在一起,士氣就很高漲,對拿下霍邑城很有信心。
李淵在退兵的問題上雖然主意已定,但他覺得還是要徵求一下世民的意見,這個孩子是李淵最大的依靠了,他什麼東西都有主意。
李世民來到大帳里,才發現父親已經和裴寂商量好了,要退兵的主意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