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2024-10-04 08:25:02 作者: 劉慶貴

  當我坐在電腦屏幕前,敲下本書第六稿最後一個字符時,我長長地舒了口氣。15年前許下的諾言,今天終於兌現了。

  

  2004年,我「異想天開」地立下了「把一輩子當成兩輩子過」的誓言,即當軍人這輩子已經過去,擬再當一輩子作家,並許下了創作「航天發射三部曲」的諾言。

  為什麼會冒出如此奇異的想法呢?這還得從2001年退休說起。退休時刻,回首往事,個人從事飛彈衛星和飛船發射的歷史已經過去。我當時樂觀地估算,若按國人平均壽命,我至少還有20年壽命,總不能就此了了草草、渾渾噩噩地混過此生吧,何不利用餘生再做上一件事呢?

  首先想到的是攝影。因為攝影可以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為此,首先買來攝影書籍,像過去摳飛彈衛星測試發射似的,學習照相機的結構原理,鑽研光圈、聚焦、景深、速度的含義,弄清取景、用光、遠近等攝影基本知識。接著購來一輛即將淘汰的桑塔納,和妻子李品香一起開著東風場區的第一輛私家車,悠然自得地遊蕩於場區各點號和額旗,拍場區點號,覓歷史蹤跡,攝沙漠胡楊,照弱水紅柳。後來又駕車遊走於敦煌、陽關、玉門關、「魔鬼城」、嘉峪關、酒泉、張掖一帶,把河西走廊的風景名勝盡收底片。後來桑塔納換成速騰,兩人跑得更遠了,南到西雙版納,北到滿洲里,東到長白山天池,西到青海湖,既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亦拜訪了幾十年未見的戰友。幾年下來,竟然拍得厚厚的十幾本影集。可以說,之所以能從航天發射的繁忙狀態較快地轉換成悠閒的退休狀態,完全得益於夫妻自駕旅遊加攝影。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感覺這種生活方式並不是自己嚮往的。

  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踏上了寫作之路。那一年金秋時節,基地委派我接待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張健同志率領的「東部作家西部行」作家代表團,我十分榮幸地見到了范小青、陳德宏、陳清棣、李蘭妮、盧得志、紀宇、董宏猷、趙劍雲等全國20多位知名作家。我帶領他們參觀了載人航天發射場、「東方紅」衛星發射場、基地歷史展覽館以及東風水庫等景點,邊參觀邊講解,回答他們所有感興趣的問題。參觀期間,甘肅省作協副主席陳德宏悄悄對我說:「劉司令(他把我的副字省略了),你的介紹太精彩了。能把這些作家的心抓住很不簡單呀!前面我們也參觀過不少地方,大家都是愛聽不聽的樣子,唯獨你講的,一個個都洗耳恭聽,幾個作家還做了筆記。你把那麼高深的航天高科技給我們這些外行說得清清楚楚,了不得。建議你改行當作家,把基地的歷史用長篇小說的形式寫出來。怎麼樣?」因為我和他熟悉,便笑著對他說:「陳主席,你別拿我開玩笑了。我是工科的,怎麼能當得了作家!」他說:「作家不一定非得文科不可,魯迅原來就是學醫的。我看你的文筆不錯,我們《飛天》雜誌把你的《來自航天城的內部報告》發表後,接到讀者來電,說你那篇文章寫得好,既有權威性,又有文學性。我對他們說,作者是發射基地的司令,與發射現場零距離,與英雄人物零距離,與航天專家零距離,與中央領導零距離,當然寫得好了。我看你既有生活的積澱,又有文字的功底,現在也有時間,你就寫吧,沒問題!」范小青、李蘭妮、趙劍雲等作家也在一旁鼓勵我:「你很會講故事,你講的東風人無私奉獻的故事,我們聽了都很感動。現在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神舟』飛船的發射,你寫成書出版,肯定受歡迎。」

  就是有了那次作家們的鼓勵,我才走上寫作之路。後經陳德宏和馬青山兩位老師介紹,我於2005年11月7日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今天利用出版第三部長篇小說之際,再次感謝陳老師和馬老師將我引入到作家行列。

  第一部長篇小說於2004年11月11日動筆,七易其稿,於2009年1月25日(牛年除夕)脫稿。作家出版社將該書作為向建國六十周年獻禮的作品,於當年6月出版發行。

  初戰告捷,基地侯賀華政委打電話向我祝賀說:「你的書寫得好,我看完後很受感動。最近我下部隊,看到大家都在捧著《沖天記》閱讀。你的書成為基地官兵繼承東風傳統發揚東風精神的教材了,繼續努力!」搜索救生大隊還邀請我參加他們的《沖天記》讀書會,官兵們挑選書中四段精彩的章節朗誦表演,博得了陣陣鼓掌和讚揚。

  2009年4月1日開始創作第二部長篇小說《巡天記》。這是反映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基地那段錯綜複雜的歷史故事。因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基地受到嚴重干擾破壞,運動的鋒芒直指基地司令員李福澤等幾位開國將軍。那段動亂期間,基地領導白天要到發射場指揮衛星測試發射任務,晚上要彎腰低頭接受批鬥。綜觀東風基地發射衛星的全部歷史,總的發射成功率居於世界前列,而少有的幾次失敗均發生在那段期間,可見「批林批孔」對基地的殺傷力有多大。然而,即使是在那樣的艱難時期,基地還是緊緊地把握大局,完成了「東方紅」衛星、「實踐一號」衛星、「長空一號」衛星和「尖兵一號」衛星的發射任務,1975年一舉成功發射了三顆衛星,成就了被張愛萍將軍賦詩讚美為「三星高照賀新春」的景象。我那段時間一直在發射中隊工作,親歷了幾顆衛星的發射過程。經過三年的伏案敲擊鍵盤,於2012年8月第五稿修改完畢,2013年6月《巡天記》再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2年,基地接受了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的論證和建設任務,1998年進行載人飛船合練,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發射成功。接著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作者有幸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論證、發射場建設及飛船的早期發射,退休後仍在場區見證了後續飛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如此驚天動地震軍威震國威的飛船發射場面,時時刻刻激發著我創作第三部長篇小說《飛天記》的欲望,並成為創作的強大動力。《飛天記》自2013年9月開始創作,經過五年半的努力,前後進行六次較大的修改,今年3月終於脫稿了。

  萬事開頭難,必須善於學習。對於我這樣一位學工科的人來說,要創作一部長篇小說,談何容易。剛寫出《沖天記》開頭幾章時,李品香說我寫得像技術總結。怎麼才能寫得像小說呢?我請教了甘肅作家趙劍雲,她給我耐心地講解了如何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如何才能使人物的性格特點突出,特別告誡我要多讀範本,看名家怎麼構思,怎麼設計人物對話。山西作家葛水平教我如何寫好小說的開頭,如何描寫細節。作家出版社總編侯秀芬也以其豐富的文學素養為我傳授創作竅門,並送曹文軒著的《小說門》讓我研讀。與此同時我又把美國約翰·蓋利肖的《小說寫作技巧二十講》再次細細鑽研。讀完這兩本書,我才逐漸掌握寫小說的基本技巧。此後,我利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專門讀書,把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劉心武的《鐘鼓樓》、阿來的《塵埃落定》、劉玉民的《騷動之秋》、張平的《抉擇》等十來部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研讀一遍。順便一提,此後每年我都要閱讀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重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和《金瓶梅》,讀了徐光耀、范小青、李蘭妮、陳德宏、葛水平、趙劍雲、餘光慧、田中禾、楊方、和曉梅、康橋、東君、周習、辛曉玲等作家贈與我的作品。對曾經在基地工作和生活過的梁東元、於慶田、崔吉俊、李培才、於立和、王艷梅、張立新、徐曉延、戰雅慧、趙雁等人的作品,凡是能收集到的,我都認真閱讀。仔細閱讀了《第20試驗訓練基地》史書上記載的孫繼先、粟在山、李福澤、張貽祥、劉紹先、李元正、李鳳洲等老首長寫的回憶錄,以及周燕、東寧的《從大渡河勇士到飛彈司令:開國中將孫繼先》。此外基地老戰友楊志飛、車驥、史良、羅有卓等人寫的回憶錄,我都認真拜讀。從這些老首長老戰友的親身回憶中,既讀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從中獲得了創作的靈感。

  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厭其煩地反覆修改。據說,唐代大詩人杜甫和白居易的詩作寫完後,會拿去念給普通老百姓聽。連如此偉大的詩聖詩魔都能虛懷若谷地聽取老百姓意見,我這個初學者更應該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了。2008年初,《沖天記》第三稿寫完,洋洋灑灑60餘萬字。我沾沾自喜地欣賞著自己的成果,認為可以出手了,就列印若干份,送給基地領導審閱徵求意見。基地原副政委董仁海同志閱後登門與我長談半天,講述了他初到基地時的精彩故事,啟發我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不必拘泥於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還對小說中司令員孫澤祥的名字提出質疑。他說基地前三任司令員分別為孫繼先、李福澤、張貽祥,你各用了一個字,這樣容易引起誤會,建議我另起名字。我苦思冥想起了好幾個名字都不中意,最後還是張麗傑給司令員起名叫齊嘯天。時任基地政委的劉克仁同志看完稿子後,給我寫了兩頁10條意見,專門和我談了兩個多小時,叫我放開寫,對蘇聯援助的問題要實事求是,把基地第一代人的創業精神寫透,最後歸納成「取捨,升華,展開」六字箴言送給我。我還把稿子送給幾位作家朋友審改。葛水平看後說寫得不錯,情節生動,還開玩笑說她快成我的粉絲了,接著給我指出幾個問題,告訴我不必太實,可以虛一些。李蘭妮看後鼓勵我說,寫出來就是勝利,讓我壓縮篇幅。如何壓縮篇幅呢?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編劇劉宏偉給我介紹了兩條辦法,一是刪除可有可無的文字;二是砍掉次要的故事情節。她進一步解釋說,一部長篇小說,除了有一條主線之外,還會有多條支線,就像一棵樹似的,既有主幹,也有若干支幹。刪改如同剪樹,不能光砍掉小枝,應該去掉一些大枝。聽她一席話,我猶如醍醐灌頂,第四稿修改時我就刪掉了兩條支線,一下子壓縮了20多萬字。附帶說明,後來我把刪掉的內容重組後寫成了中篇小說。

  在創作過程中,我要特別感謝張麗傑同志對我的幫助。張麗傑是東風電視台的記者和編輯,文科畢業,有很強的文學功底,當我請她審稿時,她欣然答應。在修改第四稿時,她從頭到尾一頁頁、一字字地審閱,指出哪些章節哪些段落哪些人物需要修改。待我修改完後,她再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有的段落甚至自己動手重寫。後來,她還和我一起跑出版社,撰寫內容提要,校對書稿,親自挑選圖片並寫文字說明。張麗傑同志為了《沖天記》的出版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出去聯繫出版事宜還主動掏錢請客吃飯。至今想起她的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仍讓我十分感動和懷念。《巡天記》創作時,張麗傑仍然十分關心,再次幫助審稿。對她的無私幫助,我總感到無以回報,只能在有生之年,再創作出一些謳歌基地官兵無私奉獻的作品,以不辜負張麗傑及戰友們的期望。

  在創作三部長篇小說中,要說對我幫助最大的非我愛人李品香莫屬,她扮演了第一讀者和第一審稿人的角色。李品香原在基地檔案資料室工作,熟悉基地歷史,幫我收集整理了不少資料,給我提出了十分難得的尖銳的修改意見,幫我改正錯別字,幫我糾正了一些可能引起爭論或者可能造成失泄密的情節。她審閱《巡天記》後對第八章不滿意,竟然替我重新構思重寫,把伊品梅回到丈夫老家生孩子的故事寫得十分精彩。一位老首長讀後,認為把基地女同志的艱辛和奉獻描寫得十分具體、十分逼真、十分生動。這也難怪,因為她就有相同的經歷和體驗。我們倆經常為某一情節或某個人物設置而爭論不休。為了《巡天記》中一個人物的結局,我倆爭論了半年之久。原稿寫此人受傷,她的意見是此人該死,最後還是我妥協了。創作《飛天記》中,凡是認為寫得不精彩的地方她都重寫,並以她女性特有的細膩,設計了不少引人入勝的情節,比如賓戈明和韓薇笑的一見鍾情,蘇壁月和韋保家確定戀愛關係時的場景,卜溪望和馮奕蘭在夫妻樹下的秀恩愛,韋甲佳得到一個會笑的洋娃娃時的童趣,和碧玉春節在東風廣場放聲高唱《納西情歌》的場面,等等,都是出自她之手。小說開頭如何寫得引人入勝,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四易其稿,均不滿意。現在付印的文稿開頭就是她的創意。本書最後的定稿,先由她審閱,最後再由我審定。如此鮮有的流水作業寫法,夫妻倆密切配合一起搞創作,本身就可以大書特書一番。

  對於像我這樣半路出家的作者來說,創作難,出版更不容易,但奇怪得很,每一次出書都遇到貴人相助。第一本科普作品《載人飛船探秘》的成書真是應了「無巧不成書」這句話。1999年11月19日下午,「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進入倒計時,我陪同時任北京市長劉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總裝備部副政委朱增泉等幾位貴賓參觀昂首待飛的運載火箭和飛船。貴賓們聽完我的介紹後,讚揚我能用半個多小時把複雜的測試發射過程深入淺出而又不失準確地作了說明,很了不起。趙主任說,要是此時有一本介紹載人飛船的科普書籍,肯定很受歡迎。基地政治部主任於慶田說,劉副司令寫有一本《載人飛船基礎》,作為教材正在基地使用。趙主任一聽高興地對我說,把書拿來,我找出版社出版。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趙主任回京後立即安排,並為該書作序。11月22日,作家出版社編輯楊葵同志同我聯繫,確定了出版事宜,不到一個月時間,《載人飛船探秘》就公開出版發行了。該書出版後,不少與飛船試驗有關的單位爭相購買,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還將該書翻譯成蒙文供內部出版使用。

  《沖天記》寫完後,我向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陳清棣主任請教出版事宜,經他推薦,我和作家出版社侯秀芬總編取得了聯繫。侯總編聽了我的訴求後,認為這是重大題材,讓我將書稿立即寄給她。該社張水舟副總編對書稿審閱後,很快給出反饋意見。經責任編輯胡小萌同志細心周密編排,很快就出版了。當年八一建軍節,侯總編代表作家出版社將《沖天記》贈送給基地搜索救生大隊,譜寫了一曲擁軍愛民的優美插曲。第二部《巡天記》脫稿後,還是在侯總編和張副總編的關懷下,經過責任編輯賀平同志的精心編輯,也順利出版了。

  這次《飛天記》的出版也有一段小插曲。脫稿後聯繫過一個出版社,他們提出要一筆不菲的贊助費,否則免談。正當我為此發愁時,突然接到基地作家張立新同志的電話,說浙江人民出版社同意為我出版。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老戰友戈銀蜀通過好友葛青,最終找到了對人熱情、辦事認真的張立新。張立新讓我把稿子發給她,隨後由她轉給了浙江人民出版社。該社主編極為重視,很快就指定責任編輯完成了編審程序。借本書出版之際,作者衷心感謝張立新、戈銀蜀、葛青的熱心幫助,亦由衷感謝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虞文軍主編和酈鳴楓責編的全力支持。

  至此,作者創作航天發射三部曲的諾言終於全部實現了。我可以自豪地說:此生足矣!

  以上文字,算是對創作出版三部長篇小說的小結。

  2019年5月29日 於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戈柳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