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飛天記> 第十三章 低溫發射 49.竺爾生:發射時絕對不能低於–20℃

第十三章 低溫發射 49.竺爾生:發射時絕對不能低於–20℃

2024-10-04 08:24:08 作者: 劉慶貴

  2002年10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進場,幾天後「長征2F」運載火箭也到了。這次任務計劃要在年內發射,因而測試程序安排得十分緊張。好在基地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從產品進場的第二天開始,就以精密的計劃、精心的指揮、精準的操作,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網絡圖一項項往下進行,十分順利。不過,對於經歷過無數飛彈衛星發射歷練的東風人來說,不滿足於順利,而是要在雞蛋中挑骨頭,在順利中發現隱患。為此,賓雪松副司令對發射測試站的官兵指示,要「翻箱倒櫃找問題,挖地三尺查隱患」。陀螺平台專業組長張起宏在安裝Y陀螺時,用他的火眼金睛,在地板上發現了一丁點只有小鑷子的尖頭般大小的雜物。他立即叫停操作,經過嚴格檢查,發現Y陀螺內環鎖凸輪上有了缺損。如果此問題不發現,很可能在飛行時出現斷裂。運載火箭在進行系統匹配檢查時,遙測專業組長鄧如凡發現有一路信號出現異常,經過對箭上測量通路逐一檢查,一條電纜一條電纜地測試,一個插頭一個插頭地查看,一根插針一根插針地測量,最終查到罪魁禍首是一根電纜上的一個插頭有一根插針彎折90度。在進行火箭電爆管檢查時,周曉昕拿著8枚電爆管反覆察看,總感到插針的粗細不均勻,其他兩位操作人員察看也感到有問題。電爆管是火箭上最重要的器件,若是有問題的話,飛行中運載火箭分離時爆炸不均勻或某一個不爆炸,肯定會造成飛船發射失敗。他們把問題反映到站里,卜溪望站長反映給賓雪松。賓副司令到了現場用肉眼一看,也感到插針粗細好像不一樣。不過,他知道肉眼不能作為檢測儀器,指示基地計量室對插針進行精密測量。結果出來了,誤差在允許範圍之內,不影響使用。這一圈下來,看似「無用功」,但賓副司令對他們這種精益求精、嚴之又嚴、細之又細、慎之又慎的作風,給予很高的評價。

  2002年12月20日,賓雪松一覺醒來已是零晨4點,他趴到窗戶上往外看,只見窗外白茫茫一片。真的下雪降溫了!昨天下午指揮部會上,氣象室亓主任匯報昨晚要下雪,溫度降到零下30度。按照原定計劃安排,運載火箭和飛船要於今日垂直轉運到發射區,但因為氣象原因,指揮部昨日取消了轉運安排。

  賓雪松心急火燎地穿上棉衣,戴上皮帽,走出家門,踏著厚厚的積雪,直奔氣象預報廳。此時氣象室亓主任正帶領預報員分析情報資料,一個個眼睛熬得通紅。賓副司令見到迎面過來的亓主任,劈頭便問:「天氣怎麼樣?」

  亓主任說:「昨晚下了一場多年罕見的大雪,降水量達到13毫米,溫度驟降到零下32攝氏度,創造了近30年來的最低溫度。」

  今天轉運顯然不現實了。賓雪松問:「要幾天氣溫才能上升到零下20度?」發射條件中有一條不能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發射的要求。

  亓主任說:「根據以往天氣變化的規律,如果不再下雪降溫的話,有10天就可以。」

  賓雪松聽明白了。他拿起電話,向弓司令作了匯報。

  「知道了。」弓司令一早起來看到鋪天蓋地的大雪,早已心中有數。昨天他在指揮部上就明確地說了,不管氣象預報準不準,都要重新研究下步計劃,因而他沒有像賓雪松那樣顯得驚惶失措。他淡淡地交待了一句,「通知各系統的老總9點到氣象室。」

  吃完早飯,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平一春和總設計師竺爾生最先趕到。進到預報室,他們就逮著亓主任問個不停。8點30分,飛船系統總指揮麥家駿、總設計師祁華衛和副總設計師苗歧敏也來了,隨後其他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均相繼到達。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弓司令最後到場。他發現各位老總都來了,笑著說:「來得都很早吶,看來大家都很關注這場大雪。」說完看了看表,比通知時間還早11分鐘,他望了大家一眼,「已經下大雪,就用不著焦急了。俺先給大家通報一下馬大總師的病情。」

  「沒有危險吧?」大家都十分關注馬大總師的病情。

  「剛接到電話,手術很成功。301醫院說,假如晚送來幾個小時,馬大總師就會有生命危險。」

  聽到弓司令的話,大家總算放心了。三天前,一直在現場忙碌的馬大總師吃過晚飯後,感覺胃部不舒服,睡覺前疼得直冒汗,只好送到513醫院就診。柯院長診斷為急性膽結石,病情嚴重。隨後趕到醫院的弓司令聽了後心裡一驚,馬大總師是「國寶級」的人物,是載人航天工程的頂樑柱,萬一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他指示柯院長一定要確保馬大總師萬無一失。柯院長說,最好轉到北京治療,轉院前只能保守治療,但需要一種特效進口藥,酒泉醫院有。弓司令給酒泉辦事處林主任打電話,令他連夜搞到送進來。林主任敲開酒泉人民醫院大門,藥房負責人在睡夢中被他叫醒。取到進口藥品後,林主任星夜驅車200多公里,天亮前將藥品送到513醫院。馬大總師服用後,病情有所緩解。弓司令不敢大意,聯繫上在基地進行測控系統校飛的飛機,將馬大總師小心翼翼地送到北京。弓司令一直惦念著馬大總師,剛才接到電話才鬆了口氣。

  「馬大總師總算死裡逃生了。」弓司令用了一個十分沉重的詞說完了馬大總師的病情,轉而說,「俺們卻遇到了倒霉的厄運。先讓氣象室講講情況吧!」

  亓主任簡要地匯報了目前的天氣實況和未來10天天氣變化態勢,最後給出結論是:今天早晨的天氣實況為零下32攝氏度。預計未來的天氣趨勢是每天有微小升溫,到月底可升到零下20攝氏度。

  平一春聽完後,焦急地說:「每天才升1攝氏度!」

  亓主任笑著回答說:「因為天氣仍然維持在這種寒冷的溫度場中,沒有明顯的暖流影響。」

  賓雪松問平一春:「你的運載火箭就不能放寬點溫度條件,為什麼非卡住零下20攝氏度不放?」

  平一春說:「我們已經放寬了,原來提的是零下10攝氏度。最後咬咬牙,放了放血。」

  賓雪松說:「這我知道。你們最初提的是零下10攝氏度,我們和你們辯論,你們最後才放寬到零下20攝氏度。這說明你口袋裡還有餘量。你為什麼不把口袋裡的餘量全部拿出來呢?」

  平一春說:「早已掏光了,哪裡還有什麼餘量?」說完,他特意站起來,把口袋朝外翻了翻。這一動作惹得在場的人忍俊不禁。

  「我不跟你說。」賓雪松轉而問竺爾生,「竺總,我問你,現在能不能發射?」

  竺爾生連連擺手說:「不能。發射時絕對不能低於零下20攝氏度。」

  「你們研製的飛彈型號,給出的作戰指標是零下40攝氏度到零上40攝氏度。那怎麼說?」賓雪鬆緊追不舍。

  平一春搶著說:「別忘了現在是運載火箭。」

  賓雪松說:「但也不要忘了,不管是運載火箭還是飛彈,用的都是相同的推進劑。」

  平一春說:「賓司令,用途不同,結論就不同。打仗的時候是爭分奪秒,現在試驗沒有時間限制。要是說現在是打仗,如果不立馬發射,國家就要滅亡,那我舉雙手贊成立即就打。」

  賓雪松說:「說來說去還是有這種可能嘛。」

  平一春反問道:「我也問你,時間長點,有什麼影響?」

  賓雪松說:「當然有了。現在測量船隊已經出海,多一天就多消耗10萬美元。」

  平一春不屑一顧地說:「國家還在乎這麼點錢!把那些腐敗分子貪污的錢拿出來,綽綽有餘。」

  賓雪松瞪了平一春一眼:「別扯遠了。反正呀,我看不必死摳零下20攝氏度。」

  平一春反駁說:「當然要摳了。早已協調好的發射條件,不能說變就變。」

  賓雪松說:「『神舟四號』飛船發射,中央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寫進了全年工作要點,我們要是不能在年內發射上去,就沒有完成中央賦予的任務。這才是問題的要害。我的院長同志!」

  平一春才不買這一套呢,他嘿嘿一笑說:「年底打上去嘛,當然好,關門紅。元旦後打上去嘛,也很好,開門紅。不是嗎?我的司令員同志!」他學著賓雪松的語調,回敬了一句。

  「中國人的詞彙多,都能自說其圓。」弓司令聽了平一春的話,哈哈大笑,脫口說了自創的成語。「不管是關門紅還是開門紅,只要紅就是好事。既然運載火箭堅持零下20攝氏度作為發射條件,那就等吧,畢竟低溫發射有很大風險。大家還記得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爆炸事故吧,那就是因為一個O型密封圈低溫失效,導致燃料泄漏起火爆炸,7名航天員『報銷』了。同志們,雖然不是俺們的事,但搞航天發射的人都要牢記那次事故的慘痛教訓。現在是三九嚴冬,無論怎麼說,這次只能在低溫條件下發射了,總不能等到明年開春吧!各系統回去後好好預想一下,特別是基地的同志,一定要做好預想預防工作,低溫發射有什麼隱患?怎麼解決這些隱患?假如要在零下20攝氏度發射,什麼時候轉運最合適?總之,要做到一聲令下即可轉運,轉運過去即可加注,加注之後即可發射,中間不能有任何卡殼。」最後他說,「今天就是給大家通通氣,讓大家知道這一嚴重情況,不做結論,最後決策由大指揮部定。」

  發射測試站站長卜溪望不是「神舟四號」任務指揮部成員,因為他的級別差得太多,但因為他的崗位重要,一般都列席指揮部會議。2002年12月24日下午,他又一次列席了由總裝備部長任指揮長的大指揮部會議。會議在基地第一招待所小禮堂舉行,指揮部成員審議了各系統的匯報,聽取了天氣預報,最後審慎地決定25日轉運到發射區進行加注,待機發射。

  卜溪望第一個走出會場,鑽進了早已等候在門口的越野車。上車後,他問花參謀長:「通知了嗎?」

  花參謀長說:「人員已經集合完畢。」原來,今天全站官兵要舉行一次警鐘長鳴警示會,也是轉運加注的動員會。

  說到警鐘長鳴,不得不回過頭來再說說2000年12月31日「神舟二號」任務時那次撞擊運載火箭和飛船的事故。雖然「神舟二號」飛船最終發射成功了,然而卜溪望作為測試發射的第一線指揮員,事後深深自責。「神二」任務後的大半年時間,只要有空,他就想這個問題。他親自查閱資料,把案頭的一本基地出版的《簡明航天史與航天大事記》快要翻爛了。他把基地40多年來所有試驗任務中發生的事故差錯羅列出來,進而把美國、蘇聯(俄羅斯)、歐空局、日本、印度、巴西等國外航天發射中的事故差錯也搜羅進來,進行分類整理,加以分析研究,從中尋找事故差錯的規律。他分析後發現,全站每一次試驗任務中能夠造成事故的環節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可以說參加任務的每一個人、每一個項目、每一個時段、每一個動作,都可能發生事故,都是一個事故環。當事故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事故鏈時,就肯定發生事故。他從事故鏈的剖析中發現,在諸多事故環中,只要阻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就可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卜溪望著手進行阻斷事故環的研究,制定從思想上、作風上、技術上預防事故的措施。技術訓練中,他要求指揮員和操作手吃透操作對象原理,熟記操作規程,上崗前進行嚴格考核,不達標者不准上崗。試驗作風上,重申以往試驗任務中的有關規定,並針對飛船任務中出現的新情況加以補充完善。思想認識上,要使每個參試人員都打上預防事故差錯的鮮紅烙印,人人防事故,時時防事故,處處防事故。經過一番思索分析研究,卜溪望寫就一篇《論飛船發射試驗中的事故及其預防》的論文,印發全站參試人員閱讀。他還組織機關人員編寫出《預防試驗事故差錯手冊》,把搜集到的國內外有關飛彈衛星飛船發射中出現的事故差錯180例附上。下了如此一番工夫後,卜溪望和管政委商量,召開一次黨委會專門研究預防事故差錯的問題。會議決定把12月31日作為發射測試站的「站恥日」,建立警示碑,鑄造一個兩米高的「警鐘」懸掛其上,鐫刻碑文,豎立於進出發射場必經之路最顯眼地方,做到警鐘長鳴,知恥後勇,永誌不忘,並規定每年的這一天集合全站人員,到此「敲警鐘」。「神舟四號」任務馬上就要轉場,而且遭遇了幾十年一遇的低溫加注發射,因而在預防事故差錯上更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為此,站黨委決定提前在今天「敲警鐘」。

  想到此,卜溪望催促司機:「開快點!」

  「站長,最近軍務處查得緊,場區時速不能超過20公里。」司機側過身苦笑著對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卜溪望說。

  「死教條。」卜溪望發了句牢騷,「運載火箭早已超過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航天路上的車輛卻是老牛拉破車。」

  司機回答說:「我要是開快了,馬上就會扣我的駕駛證。」

  就這樣,不到10公里路程走了半小時。

  此時全站人員已經集合完畢,看到卜溪望下車,值班參謀用洪亮的聲音,大喊一聲「立正」,然後跑步到卜溪望跟前敬禮報告:「站長同志:發射測試站全體官兵集合完畢,請指示。值班參謀司發軍。」

  「稍息!」

  「是。」值班參謀跑回隊伍中央,下達了「稍息」口令。

  卜溪望走到隊伍中央,運足氣力,大聲說:「同志們!」

  隊伍唰的一聲,由稍息變為立正。

  「稍息。」隊伍又是唰的一聲,成了稍息姿勢。

  卜溪望用高亢的聲音說:「剛才任務指揮部已經決定,明天進行垂直轉運,決戰就要打響了。」接著卜站長簡要地說了這次任務在低溫發射的困難,分析了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重申了最後加注發射階段的注意事項,提出了站黨委決勝「神舟四號」的目標和戰鬥口號。最後,卜溪望提高了聲音發問:「同志們,還記得兩年前的12月31日的事故嗎?」

  「記得。」全站官兵齊聲回答。

  「記得就好。要永遠記住站恥之日。知恥者勇,知恥而後無敵。前段時間,我站的各項工作做得很好,但是,最後這幾天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在這滴水成冰的日子,我們要完成垂直轉運,臨射前檢查,加注發射。每一步都很關鍵,哪一步沒做好都會前功盡棄。同志們,我們發射測試站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歷史,我們還要再立新功。寧可掉幾斤肉,凍掉一層皮,也要把『神舟四號』發射上天。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1000多名官兵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卜溪望運足氣力,最後下達了震撼人心的口令:

  「警鐘長鳴!」

  全站官兵齊聲復誦:

  「警鐘長鳴!」

  卜站長、管政委、金總師以及各技術室、營、中隊的代表共10人,出列走向警鐘,10雙手緊握碗口粗的木槌,隨著站長的口令,用力敲擊警鐘。

  「當!」

  「當!」

  「當!」

  渾厚深沉富有穿透力的鐘聲,久久迴蕩在發射場上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