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經之路

2024-10-04 08:05:36 作者: 羅小衛 主編

  街旁的紅綠燈,睜了眼又閉,那一紅一綠的變化,如同一朵紅花開了又謝,被簇擁著的綠所代替——日子也隨著花葉的交替而流轉去。人群熙攘間,那燈下等待過馬路的小人竟也一眨眼長大了,可她仍如往昔一樣,穿著臃腫的冬襖,搓著手,擤著因冷風而凍著的紅鼻子。那小人自然是我,站在上小學必經的路旁。

  那是一條從較場口到七星崗的上坡路,馬路兩側的黃葛樹覆了半邊天,悠悠地從路口綿延到小學大門前。展眼回想,分明是同一條路,當時的我,是為什麼總走不膩呢?在智慧型手機還不發達的十年前,那些路上的時光,究竟是怎樣度過的呢?

  耳畔緩緩清晰,那是童年摯友的笑語,街邊早餐的叫賣,和通勤人們清脆的腳步聲。「二兩刀削,加個蛋!」大而圓的面鍋湧出清香的霧氣,麵店老闆的手在圍裙上一抹,轉而利落地將碗端到客人眼前。店不大,斜倚在梯坎路旁,被一棵大樹籠著。老闆是個精瘦的中年男子,閒暇時就親自煉著噴香的油辣椒,因此那私家的佐料也有著獨特的美味。

  對面大樓前的空地則被賣油茶的大姨所占領,一架用木板拼成的簡陋餐車,置著三兩個圓柱形的保溫桶。桶里煨著米羹,焦黃色的炸面被吊掛在車旁的塑膠袋裡,以方便抓取。車攤旁的摺疊桌是我們的雅座,小孩兒們時常圍坐在一起吹牛,直到老闆娘胖乎乎的手將油茶送到桌邊。香脆而粗短的炸面融化在溫熱的米湯里,也融化在記憶的河流之中了。到了下午,放學路是最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女孩兒們喜歡擠在狹窄的文具店裡,樂此不疲地將每一支漂亮的筆試個遍,在紙片上歪歪扭扭地寫著自己的名字。我們一邊逛一邊暢談著今天的八卦趣事,更無暇顧及老闆不耐煩的催促。

  下坡路的燒烤店成了另一個根據點,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饞的並不是燒烤,而是在等待食物烤熟的間隙,抓緊機會和夥伴們多玩一會兒,延遲回家的時間。五年過去,故地重遊的我去文具店買了兩支筆,老闆沒換,只是已老得懶於招呼了。燒烤和油茶攤子都失了蹤,被新建的大廈替代。卻唯有那刀削麵店還在,店旁的黃葛樹早已亭亭如蓋,透過玻璃窗在桌上灑落圓形的光斑。「二兩刀削加個蛋!」筷子撬起麵條的瞬間,香辣的熱氣模糊了眼鏡,也柔軟地裹住了一顆遊子的心。

  搬離逐漸繁華的解放碑後,我們便棲居於南濱路畔,這條路便成了我新的必經之路。初中的課業愈發緊張,出發時天只亮了一半,朦朧的淡紫色霧靄親吻著整個城市,帶來難得的寧靜和清涼。而這時,江邊晨跑的人已經出發了。有青年也有矍鑠的老人,都衣著簡約,步履輕快地欣賞著江邊的晨色。

  日出時,金色的碎屑浮動於水波之上,江水顯得尤其溫柔。若說嘉陵江是一襲滑緞的青旗袍,那光線便如旗袍上密密匝匝用金絲繡成的珠寶。猶記得車裡的音樂廣播FM88.1,總放著老一輩喜歡的歌曲:「一路上有你,苦一點都願意……」「苦很多免談!」 我笑著接嘴。現在不禁哼起這些歌,仍能想起那時興沖衝上學的有趣場景。直到出國讀書,才開始懷念起這條已經陪伴我三年的南濱路來。

  聖誕前一周,晚上十一點,從紐約飛往重慶的航班終於停穩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一下飛機,熟悉的潮濕空氣撲面而來,那是根植在我心中的家鄉的氣息。再一次駛過南濱路,牽掛著的景色如電影般緩緩展開,甚至比原來所見的更為驚艷。新增的大樓披上了流光溢彩的外衣,路旁加入了五湖四海的美食,甚至連我以往常去的經典書店也挪到了這裡。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就這樣,江面搖曳的燈光與夾岸的燦爛燈火相映成趣。這時,吃上一頓想念的火鍋,才能一解難耐的鄉愁,火鍋熱騰騰冒出的泡沫,仿佛滿溢出來的快樂。即使路上的風景因歲歲年年而不同,那些親密的人與味道竟從未改變。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幾條「必經之路」,上學的路,工作的路,抑或是回家的路。這條路隨著人的成長而遷移,但即便是同一條路,路上的腳印也由小到大,藏著不同年齡的心情和感悟。而那盞藍白色的路牌,一如既往地銜著思念與鄉愁,站在街角,守候著每位遊子的駐足凝望,為他們帶去故城深情款款的祝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