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舊好
2024-10-04 07:54:28
作者: 鄧鵬 主編
一九七三年底,我開始在當地的小學任代課教師。某一天,偶然聽到從收音機里傳來的英語教學節目,凝神一聽,幾乎一句也聽不懂。當時心裡真說不出是個什麼滋味,一方面舊日的熱情重新被點燃,另一方面又感到慚愧。我當機立斷,立刻到管發工資的老師那兒去,求他預支給我一學期的工資。當時代課教師月薪是十二元,承他體諒,答應了我的請求,第二天我便買了一台飛樂牌半導體收音機。從此,又一次開始了英語學習。(那學期,我就靠生產隊分的糧食生活,無一文零花錢。)這下條件好多了,首先是時間較以往多得多,其次也不必搞地下活動了,當然,那也絕不會受人鼓勵。我記得當時學校里有位五十多歲的女教師就曾當面嘲諷我:「周老師以後肯定會到科學院去,不然怎麼學英語呢?」我無言以對,一笑置之。
在不同的環境收聽同一英語教學節目必須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學校可以把音量開大些,在生產隊就必須把音量關小到只夠一人聽,否則周圍的農民聽到我屋裡傳出的英語聲會奇怪,甚至會報案的。當時「美國之音」在播放《英語900句》,我有時只能鑽到被窩裡去收聽那個節目。收聽「敵台」在當年可是一樁大罪!
這裡順便提一件軼事。與我同縣的某位小學教師也是個英語愛好者,他定期收聽《英語900句》。當時那個節目結束時要對觀眾說,如你寄信到香港XX信箱,你便會獲贈《英語900句》教材一冊。他不知死活,居然真的寫了封信去,結果公安局找上門來了。幸虧他所在學校的校長替他打了圓場,說此人平時便神經兮兮的,喜歡英語迷了心竅,一點也不懂政治,他因此而躲過一劫。
通過當地的知青朋友,我結識了宣漢縣中學的英語老師陳光熹。第一次到縣城去向他討教,我步行了六十多里路。他很能理解知識青年的求知慾望,不僅為我解答疑難,同時借給我一些英語教學唱片。
從他那兒回來後我熱情更高了。當時中國流行一套英語教材名叫《林格風》(LINGUEPHONE),配有唱片。陳老師借給我教材及唱片,但我卻苦於沒有電唱機,聲音放不出來。據說毗鄰的開江縣有一種上海出的很好的電唱機,價格是一百二十六元。一百二十六元!對於一個知青來說真是個天文數字!我又像上次一樣去求管工資的老師預支我一學期的工資,他又一次爽快答應了。但這也僅夠一半的費用,另外那六十元錢如何去想法呢?這時,有位比我晚下鄉十年的知青為我慷慨解囊了,她名叫蒲體蓉,是一九七四年下鄉的。她為我的好學精神所感動,主動提出贈我六十元錢。她的境況在知青中算是很好的,由於疼愛自己的女兒,她的父母每月給她寄款十多元。這六十元錢是她多月的積蓄,如今悉數捐給我,她自己便要承受種種的不便了。幾十年後的今天,我每想起此事來,仍對她心存感激之情。
有了電唱機後,我學英語的熱情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說如醉如痴一點也不誇張。我當時在公社完小的戴帽初中教初一數學。經「張鐵生事件」後,我所在的學校幾乎廢除了考試,即使考試,考卷也不批改。我每天只需給學生布置一兩道數學題並認真批改,在當時便算是最負責的了。剩餘的時間我全部用來學英語。每天上午我便將自己規定背誦的東西背下來,然後當天將那點內容重複二十遍。待一篇文章背誦完後,連續三天每天將該文章背誦二十遍。就這樣我背完了許國璋編的大學英語教材一至四冊,基本背完了《林格風》第一冊。當時我可以分兩次(因一次花的時間太長)將許國璋第四冊背誦完,我可以不看書,跟著電唱機一口氣讀完整整一張密紋唱片。更重要的是,我這樣讀了下來後,感到異常的興奮,全身充溢著生命的活力,灰暗心理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