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渥丹心語:紀念王覺誕辰一百周年文集> 承繼偉大的文學遺產 ——寫在魯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

承繼偉大的文學遺產 ——寫在魯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

2024-10-04 07:38:56 作者: 王海闊、夏祖生編

  渥 丹

  魯迅先生不僅在文學上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者,而且他一生的歷程,也正是標誌著現實主義戰鬥的歷程。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那便不能理解他一生輝煌的文學事業。魯迅以執著於現實底精神,而使他成為一個永遠前進的,最徹底的鬥士。他為著中國,為著中國人民而戰鬥,沒有一刻懈怠過一個鬥士的責任。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里,最寂寞的戰場上,這位堅毅的鬥士也當了「單身鏖戰的武人」。他堅決地反對復古的傳統思想,跨過同時代的戰友而勇往直前。因為他確信:「黑暗只能附屬於漸就滅亡的事物,一滅亡,黑暗也就一同滅亡了,他不永久,然而將來是永遠要有的,並且總要光明起來;只要不做黑暗的附著物,為光明而滅亡,則我們一定有悠久的將來,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將來」。

  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者,以文學事業作為他的鬥爭形式。他創作了不少的小說、散文和從事翻譯工作,而且他更長期地從事雜文的寫作。但現實主義的鬥爭精神與創作精神卻是一樣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魯迅先生在《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明他寫小說的動機:「例如說道『為什麼』做小說吧,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當敵人最猖狂的時候,魯迅小說運用了雜文這種最直接的戰鬥武器,我們看他在《且介亭雜文集》的序言上所說:「現在是多麼迫切的時候,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潛心於他的鴻篇巨製,為未來的文化設想,固然是很好的,但為現在抗爭卻也正是為現在和未來的戰鬥的作者。因為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魯迅先生積極的戰鬥精神、現實精神,而且,也可以看出他靈活的戰鬥方法。執著於現實生活的作家,忠實於人民的作家,必然要達到思想、情感與藝術的統一。偉大的先驅者就在這渾然一體的統一中建造了他不朽的業績。

  魯迅先生給我們留下了他寶貴的文學遺產。有人說,魯迅最出色的成就僅在於他底雜文,這種說法是很不正確的。固然,魯迅先生曾以辛辣、諷刺而有力的雜文揭破敵人底欺騙,予打擊者以打擊,喚醒人民,號召青年們起來抗爭,並由於魯迅先生長於把握語言而豐富了雜文的藝術形式,但卻不能以此而忽視了他的多方面的成就。魯迅之所以運用雜文這一輕便直接的武器,更足以說明這正是現實主義的創作路線。這位偉大的先驅者,無論其一點一滴都是戰鬥的結晶,也都應為我們珍視的。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魯迅創作以「愛」與「憎」為其創作的根源。我們在他早期的小說(被收入《吶喊》與《彷徨》中的)裡面,也就可以看到這種「愛」與「憎」的情感的洋溢。雖然他的小說大都是暴露黑暗的作品,沒有給人們指示出明確的出路,但問題並不在這裡,因其熱愛光明,痛恨黑暗,作者的暴露便含著否定與肯定底兩重意義。叫人們起來抗爭,叫人們起來創造合理的未來,而且作者更帶著永遠的確信,這正如他在《故鄉》的結尾中寫道:「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先生以暴露黑暗而寄想光明,這正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的時代精神。

  更確切地說,魯迅的愛是愛的什麼呢?愛人民,憎是憎的什麼呢?憎一切人民底敵人。

  試看被收入在《吶喊》與《彷徨》中的短篇小說,作者暴露了辛亥革命以後動亂和魂惡的面影,假仁義假道德的傳統思想的諷刺畫,被迫害的知識分子底形態,以及那慘澹淒涼農村的寫生。在這些作品裡面,他揭穿了靈魂的卑劣,雖然諷刺了傳統觀念的愚昧,但善良者仍被還原於善良。這裡,最鮮明的例子便是《阿Q正傳》,如果說阿Q的典型是糊塗、愚昧的農民典型毋寧說這是數千年來封建傳統思想的一面諷刺畫。統治者用這種傳統的觀念來愚弄人民,而真正被愚弄了的卻正是統治者本身。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底愛憎是何等的分明。

  魯迅小說底樸素的風格,善於處理最尋常的事件,這正說明他忠實於生活,忠實於人生。由于思想與情感的凝結,作者所要表現的是民族精神的病態所付與各階層人物的錯綜的形象。總括起來說,就是對於就理想的打擊與新思想的追求。魯迅經歷了痛苦、憂患的歲月,參加了民族巨變的激流,這是時代所賦予他的任務。

  我們應該承繼魯迅先生的豐富的文學遺產。當今天我們讀到他作品時,還是那樣興奮,那樣親切,在戰鬥中的文藝工作者們,繼承魯迅先生的執著現實的精神,熱愛人民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底靈活的戰鬥策略,這些都是很寶貴的,讓我們在創造新文藝的道路上邁進吧!

  原載《大公報〈半月文藝〉副刊》1947年第24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