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東方隆美爾> 前言 蔣介石與美國人賽跑

前言 蔣介石與美國人賽跑

2024-10-04 06:34:06 作者: 羅學蓬

  1948年9月12日起,林彪指揮下的東北野戰軍連續向遼寧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的國民黨軍發動進攻,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遼瀋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馬不停蹄,立即揮師入關,將守衛華北的傅作義各部分別包圍於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當時的形勢已經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已是遲早的事了。

  此時此刻,蔣介石和美國人都不約而同地開始把目光聚焦於台灣。

  其實,早在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為了防止美國人不遵守《開羅宣言》對台灣有二心,不給美國人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接收了台灣,並立即派兵進駐。

  而美國政府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其參與制定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公開承諾戰後將東北、台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然而,美國海軍總部卻認為台灣極其重要,戰後應由「美國單獨軍政管理台灣」,不要中國介入。而蔣介石顯然獲悉了美國海軍的意圖,所以他心迅速的行動讓美國海軍總部制定的接管台灣的計劃泡了湯。毫無疑問,蔣介石雖然需要美國的援助,但在主權和領土完整上卻又不甘心於受制於美國。

  1946年10月,蔣介石偕同宋美齡視察台灣。視察結束後,他曾經十分讚許地說:「台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國家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總之,一句話——有了台灣,就有了一切。然而,他當時絕沒想到,台灣後來竟成為他在中國最後的逃亡之地。

  不過,美國並沒因為蔣介石迅速進駐台灣而放棄對台灣的關注。1947年2月28日,台灣人民為反抗國民黨駐台灣人員的暴政而發動了「二二八」起義,3月3日美國駐台灣領事館就建議美國政府用聯合國名義直接干涉,同時向中國政府保證,等有一個「負責的中國政府」後再把台灣歸還中國。起義被鎮壓後,美國駐華參贊巴特沃思又致函美國國務卿,認為台灣人民與國民黨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將嚴重威脅美國的利益。5月26日,那位二戰期間主張戰後決不能輕易將台灣交給中國人控制的美國駐台灣副領事喬治?柯爾,也建議美國國務院,為防止台灣混亂局面的繼續,阻止共產黨對台的滲透,必須把台灣置於聯合國或美國監督之下。1947年8月,奉美國總統之命到中國考察的總統特使魏德邁,根據個別台灣失意政客和「台獨」分子提交的《處理台灣意見書》,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了一份考察報告,魏德邁在報告中轉述了台獨分子提出的將台灣交聯合國託管等8項要求,並在報告中說:「台灣人會接受美國的保護或聯合國之託管。」緊接著,美國一些重要媒體,如《紐約時報》等在一些政客的授意下,紛紛刊出台灣人同意將台灣交聯合國託管的文章。有的文章還聲稱「台灣只有交聯合國託管,才不會落入共產黨之手」。

  蔣介石對美國國內公開出現的這股分裂中國的逆流,進行了反擊:一是授意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立即組織人在報刊、電台寫社論和評論,反擊國際上的分裂陰謀;二是電令當時的台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公開發表談話,反擊、駁斥美國政界出現的「台灣託管論」。1947年12月28日,魏道明奉命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已經回歸中國,但一些陰謀分子企圖將台灣從中國再分裂出去,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允許。如果少數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600萬台灣人民和4萬萬中國大陸人民將不惜為之流血犧牲,堅決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於是,美國國內掀起的第一次將台灣交聯合國託管的逆流被打了下去。

  淮海戰役結束後,美國政府判斷,蔣介石的失敗已不可挽回,如果退守台灣,中共必跨海東征,台灣一旦落入中共之手,美國在西太平洋反蘇反共的戰略鎖鏈將會出現缺口。據此,杜魯門政府決定:阻止蔣介石入台,通過政治和經濟的手段,支持加強一個非共產黨的台灣地方政府,不使其落入中共手裡。於是由國務院遠東司密電駐台總領事韋克倫茨:設法說服台灣當局同大陸的任何安排脫離關係,維持一個分離的政權。韋克倫茨立刻會見了陳誠,轉達了美國政府的意向,向陳誠提出:台灣政治與國府分離,經濟貿易與中共絕緣,由陳誠主持台政,美國每年給予2500萬美元的援助;蔣介石如願留在台灣,當以政治避難者身份等要求。1949年2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再次派遣駐南京大使館參贊莫成德,到台灣遊說陳誠自立。莫成德向陳誠重申了美國政府的意見:一、台灣與國民黨政府分離,斷絕經濟貿易,自辦台政,美國每年援助台灣2500萬美元。二、美國可以聯絡菲律賓、澳洲、印度、巴基斯坦、錫蘭(斯里蘭卡)各國,進行象徵性的聯合出兵,共同占領台灣,並在台灣召開政權轉移會議。三、會議決定後,美國即對台灣海峽之海上及空中擔任巡邏與聯繫之活動,以免外來軍隊之襲擊;同時遣送不受歡迎之大陸的在台分子。四、通知蔣介石,如他願留台灣,當以政治避難者身份相待。五、邀請孫立人參加台灣新政權。陳誠本是蔣介石的親信,又是蔣介石的乾女婿,私交公誼均非同一般,見美方如此咄咄逼人,便作了直言拒絕:「吾追隨蔣先生二十餘年,不忍臨難背叛而自立。」

  但是,美國不甘就此罷休,又把目標轉向親美的台灣第二號人物、擁有三個軍兵力的陸軍訓練司令孫立人。1945年歐洲聯軍統帥艾森豪邀請孫立人訪問歐洲戰場,使孫立人二戰名將聲譽達到高峰。孫立人的隨從參謀、後來做到台灣軍隊聯勤司令的溫哈熊回憶說:「當時聯軍統帥艾森豪來了一封信,邀請孫立人去訪問歐洲戰場,他當然很高興了,去之前委員長(蔣介石)召見,進門以後蔣介石就開口大罵他,說:誰叫你去的?孫立人回答:是人家邀請的,而且是你批准之後我才去啊,委員長更大怒了,說:為什麼不邀請我,邀請你?為什麼不邀請別的將領?這顯然已經是有成見了,這個事使得孫立人心裡非常非常的難過。當然最後蔣介石還是不得不讓他去了。」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通過後來美國的解密檔案,可以發現「棄蔣保台」是美國政府當時的對台政策。1949年初,美國家安全會議經多次會議,認為國民政府迅將失去全部大陸,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對太平洋的防禦有其重要性,不能任其落入中共之手,決定棄蔣保台。而蔣介石在內戰中的不佳表現,也令美國更加屬意能力突出、有美國教育背景的孫立人,欲以孫立人取代蔣介石。1949年2月12日,美國遠東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派其少將副官專程赴台,邀請正在台灣負責練軍的孫立人飛往東京,共商防衛台灣大計。麥克阿瑟暗示孫立人說:「我們不能讓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落到共產黨的手裡,所以有意請閣下負責鞏固台灣,而由我們美國全力支持。」但孫立人不為所動,再三表示:「我忠於蔣介石,不能臨難背棄。台灣軍隊悉由蔣介石指揮。陳誠(時任東南行政公署長官,坐鎮台北)也是聽命於蔣介石的。」而且他還表示:「我只會打仗,不會搞政治,不會領導反共」,要美國繼續支持蔣介石。回到台灣之後,孫立人將此行如實向陳誠匯報,並於3月24日飛溪口向蔣介石報告。漂流在東南沿海的蔣介石聞此消息,又氣又急又怕,害怕去台路被美國阻斷,決定先赴台灣一趟。

  1949年5月17日,蔣介石從舟山群島的定海機場起飛赴台,才飛到一半路程,又突然改變了主意,下令降落在澎湖的馬公島,因為他對陳誠和孫立人沒底。陳誠在台灣一柱擎天,此時此境,加上美國的壓力利誘,會不會仍忠於他這樣的亡國之君?心中實在難以把握,所以他還要考察陳誠的態度。而孫立人早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戰後,孫立人與美軍軍事統帥一直保持良好關係。孫立人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在東北戰場與蔣介石的愛將杜聿明不和,被免去軍長職務,1947年8月改任陸軍訓練司令,被派赴台灣訓練新軍。孫立人是否最終會被美國人說服?為防陳誠、孫立人有變,蔣介石決定推遲入台,先作投石問路,並作兩手準備,如去台不成,就去菲律賓組織流亡政府。同時,他還在日本買了房子。

  在馬公島,蔣介石一方面給陳誠發電報:「……我欲來此,請於24小時內復我。蔣 即。」另一方面又將駐菲律賓大使陳質平招來馬公島。經蔣介石面授機宜後,陳質平飛往台灣高雄,對孫立人說:「總裁對於以後進退考慮甚多,第一個方案是到台灣主持復興大計,但不知仲能兄意見如何?兄若認為不便,他就準備流亡南洋,到了菲律賓再說。」孫立人暗暗吃驚,知道蔣介石懷疑自己有異心,次日立即飛赴馬公島,向蔣介石表白:「一切以總裁之命是從。」

  而陳誠卻沒在24小時之內復電。蔣介石几乎是反剪手、踱方步,計分數秒度過一生中最長的24小時的。陳誠居然沒在蔣介石規定的24小時內給蔣介石復電,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謎底怕是由陳誠帶入地下了。

  陳誠得蔣介石電後,經過的不是24小時而是96個小時,即整整4天後,才去馬公島伴駕。那次陳誠去馬公島迎主伴駕,蔣經國在其所著《風雨生信心》中有記載:「(1949年)5月21日,陳辭修(即陳誠)、俞鴻鈞、蔣銘三3位先生來馬公島晉謁父親……」蔣經國惜墨如金,詳情從略,更無隻字評論。陳誠遲遲不伴駕的3天時間,美國是知道的,他們曾一度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派遣莫成德特使不負此行,台灣獨立必有希望,繼而在第4天得知陳誠迎駕於馬公島,才承認對陳誠的誘惑失敗。

  但是,蔣介石並沒有因為陳誠的到來而真正放心,他的思考不曾有過絲毫停歇:這位現在當權台北、被輿論譏為「蔣之替身」的陳誠,還會是昔日的部下嗎?想到這,他不由一震,台灣已是陳誠的台灣,而自己眼下幾乎已無立錐之地,蔣某真箇兒到了日暮途窮、氣息奄奄,「大限」將至的時候,為防萬一,只有改變既定策略,不走台北而從高雄登陸,眼下坐鎮南台灣的畢竟是驍將孫立人,而不是讓他放心不下的陳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