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到英國去> 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書的中國文壇巨匠

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書的中國文壇巨匠

2024-10-04 06:21:08 作者: 趙剛著

  老舍曾在倫敦居住過的、位於St James's Gardens的公寓,被列為「英國遺產」,這是七百多處英國遺產中,唯一一處為中國人掛的牌子。1968年,老舍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在得知老舍先生去世的消息後,遺憾地將當年的獎項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2016年5月,楊絳先生仙逝,引發了她早年與錢鍾書先生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的往事。

  2016年也是中國著名現代作家老舍先生去世50周年,而這位文壇大師與英國之間也有一段淵源。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與錢鍾書、楊絳的留學經歷不同,1924年至1929年,老舍受聘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在那裡教授漢語,從事早期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

  從網上還能聽到老舍當年通過BBC為漢語教材錄製的教學錄音,這位土生土長的北京作家,聲音圓潤,吐字清晰,京腔京韻,在當時算是標準的「官話」口語。

  老舍曾在倫敦居住過的、位於St James's Gardens的公寓,被列為「英國遺產」,這是七百多處英國遺產中,唯一一處為中國人掛的牌子。

  家境貧寒的老舍,在倫敦的生活似乎並不舒心。除了協助合租公寓的英國室友艾支頓(Clement Egerton)做《金瓶梅》的英文譯本外,他把大量業餘時間投入到寫作之中,以自娛自樂的方式排解寂寞與惆悵。

  《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小說,都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而且「老舍」這個筆名也是他在倫敦工作時開始使用的。

  有評論家分析,老舍的父親是清朝八旗軍中的下層士兵,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犧牲,這件事被母親反覆提起,對老舍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傳統的中國人,經歷國恨家仇的洗禮,經歷貧苦卑賤的磨鍊,遠渡重洋到異邦求營生,這種痛苦使老舍的自尊心承受著壓力。

  而壓力反而使老舍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幽默、搞笑的嘲諷,其中部分作品對英國文化表達了自己的尊重與批判。

  多年前,老舍的兒子舒乙先生曾在紀念老舍先生的講座中,談到他把「身諫、投水、殉難」作為追求的境界,寧折不彎。

  從照片上,能看到他是一位面龐清瘦、儀態文弱的知識分子。而不被人發現的,是他悲情色彩的倔強和堅韌。

  明明白白地活著,洞察一切;明明白白地死去,用投水抗擊屈辱和不公。

  文革初起的1966年8月的一天,這位一生筆耕不輟的現代作家、曾在英國講課的漢語教師,不堪屈辱,蹈水自盡。

  1968年,老舍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在得知老舍先生去世的消息後,遺憾地將當年的獎項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