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英語單詞揭秘「斯諾登當選格拉斯哥大學校長」的奇葩新聞
2024-10-04 06:20:53
作者: 趙剛著
我們可能拿到了那張盼望已久的學位證書,但我們沒有更好地與異域的思想、思維、思路有直接而深入的碰撞,那就不過是經歷了外國師資的中國課堂而已。
在斯諾登為世人熟知的年代,格拉斯哥大學的「古老」以一種「奇葩」的形式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
格拉斯哥大學官網2014年2月公布了一條震驚世界的消息:
The University’s students have elected Edward Snowden as Rector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Mr Snowden, an American computer specialist and former CIA employee, is currently a fugitive in Russia. The results of the online election were announced to candidates and their supporters in the Bute Hall shortly after polls closed on 18 February.[5]
經過格拉斯哥大學學生選舉,愛德華·斯諾登被選為新一任的Rector,任期三年。斯諾登是美國電腦專家,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職員,目前在俄羅斯避難。這次網上投票選舉於2月18日結束,隨即在Bute Hall禮堂向候選人及其各自支持者公布了選舉結果。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新華社等國內媒體發出消息稱「斯諾登被選舉為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一時間國內很震動,學生圈和教育圈裡也頻頻轉發,這所不太善於自我宣傳的英國老校,如今被推到了很多媒體的頭條。
實際上,國內媒體的翻譯是不準確的,他們把Rector當作「校長」顯然是曲解了其中的含義。Rector確實有「校長」的意思,但其職能幾經變遷,與「校長」的角色已經漸行漸遠了。今天的蘇格蘭,大學校長被稱作Principal,作為歷史沿革留存下來的Rector僅僅存在於「古老」大學(聖安德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阿伯丁大學、愛丁堡大學)以及鄧迪大學(曾是聖安德魯斯大學的一部分)之中。而Rector的職責在上述學校也有所區別,其中格拉斯哥大學的Rector擁有如下職責:
The Rector is not active in University strategy or policy-making. The role is principally as spokesperson and representative for student issues. The Rector's participation in events is entirely voluntary and depends on their own availability and choice.[6]
Rector不參與大學的戰略或方針的制定,而主要是學生事務的發言人和代表,其參與學生事務的程度完全出於自願,並根據個人情況自行決定。
字典里並沒有如此確切的定義,自然也沒有相應的中文解釋。
要想理解Rector的確切含義,還要了解格拉斯哥大學的管理體制。現行的管理模式是按照蘇格蘭《1858年大學法案》制定的原則和框架沿襲下來的。格大的管理機構包括大學理事會(the Senate)、大學委員會(the University Court)和全體大會(the General Council),其中大學委員會是最高管理機構,其負責人被稱作Rector,即大學委員會主席[7],感覺有點像議會議長。大學委員會主席任期三年,由格大學生投票選舉產生,反映學生的呼聲和訴求,又類似「學生工會主席」。不過,根據校史的記錄,格拉斯哥大學的Rector或大學委員會主席,逐漸被名人所占據,其象徵意義多於實際功能。
Rector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popular media figures. [8]
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成為大學委員會主席。
斯諾登擔任的這個Rector就是格拉斯哥大學委員會主席,不是校長。陰差陽錯、以訛傳訛,倒讓格拉斯哥大學世界聞名,這是否可以算作無心插柳的成功營銷案例呢?
從這個案例中,也能看到格大的民主傳統。在中世紀——格拉斯哥大學建立伊始,那時的Rector就是校長,負責學校的實際運營。那時的大學受制於教會,但Rector的產生卻仍然遵循民主選舉的原則。當時以教師和學生的出生地劃分成4個類似於「兄弟會」、「同鄉會」的組織(nation),每個組織中的代言人參與選舉Rector。「同鄉會」體制一直延續到1977年才廢止。[9]Rector的權力也逐步被負責學術的Principal所取代,轉而增強了監督職能,繼續傳承學生選舉的模式。
制度化的自由、民主是英國人給這個世界帶來的,他們不能容忍公開的歧視。
英國人的民主、平等的思想,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還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川普的母親出生在英國的蘇格蘭,後來移民到美國。川普2006年曾與當時的蘇格蘭首席大臣(First Minister)Jack McConnel會面,表示要投資10億美元(約合7億英鎊)在蘇格蘭阿伯丁附近興建高規格的高爾夫球場和配套設施,他還被蘇格蘭政府授予「蘇格蘭全球商業大使」的稱號。
在美國大選白熱化的當口,2015年12月7日,川普公開表示美國應該禁止穆斯林入境,這一極端言論立刻遭到全球範圍內的反對。
其中,蘇格蘭政府決定收回曾授予川普的「蘇格蘭全球商業大使」稱號,而且蘇格蘭議員還向議會提交了禁止川普在蘇格蘭投資的提案。
這場風波中,川普與英國教育還產生了一次摩擦。羅伯特·戈頓(Robert Gordon)大學決定撤銷在2010年授予川普的工商管理名譽博士學位。
針對諸如此類的言行,不管是平民、政客、還是億萬富豪,英國人都會說「不」,儘管此時,經濟低迷的英國非常需要川普的投資。
留學的核心實際上還是文化交流與溝通。
就像如上的奇葩新聞里,也不能難為新華社的編輯,如果沒有在英國留學、沒有體驗到英國的教育文化,Rector這個詞翻譯成「校長」也在所難免。
記得大學時的英語老師曾反覆說過,不要被英漢或漢英詞典給害了,她強烈建議我們使用英英詞典,不給英文單詞貼上中文的文化標籤,而是把它放到英文語境中審視,體驗詞與詞之間的差異。
這個原則應該也適用於留學中的文化交流與溝通。
如果我們把中式思維徹底照搬進英國的課堂、英國的宿舍、英國的待人處事,那麼不誇張地說,我們的留學失敗了。
我們可能拿到了那張盼望已久的學位證書,但我們沒有更好地與異域的思想、思維、思路有直接而深入的碰撞,那就不過是經歷了外國師資的中國課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