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文明起源> 印刷術是如何發明和發展的

印刷術是如何發明和發展的

2024-10-04 05:45:23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編著

  印刷術最早的發明,是受古代的印信和刻石啟發的。印信蓋到紙上,本身就是複印;刻石通過拓片的方式,也能把文字複印在紙上。於是,最早的用木闆刻字印刷的雕版印刷術被發明了。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莫高窟被發現的一部唐代印刷的《金剛經》,具體印刷時間是公元868年,這說明最遲在公元9世紀,中國人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雕版印刷技術。

  雕版印刷雖然有利於文化傳播,但是缺點也很多,主要有:雕版對木材的要求很高,成本很貴;雕版費工費時,而且書印成後,如果雕版不再使用,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因此,大規模的雕版印刷不是一般人家或機構在財力上所能承擔的。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北宋平民畢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就是把原來刻在整塊木闆上的字,刻成單個的字,印刷時可以根據文字的內容重新組合、反覆使用,這大大降低了印刷的成本。由於畢昇使用的是膠泥刻字,所以被稱為泥活字。後來經過元朝王楨等人的改進,先後出現了木活字、銅活字、錫(鉛)活字等。而隨著這種發展,活字印刷技術也開始傳到國外,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記錄與傳播,為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遺產。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報錯
    • 手機上看
    關閉
    友情連結:半夏小說|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