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過去是黎明

2024-10-04 04:57:18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茅盾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茅盾是他的筆名。

  茅盾的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長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子夜》及《霜葉紅似二月花》等,其中社會評價最高的當屬《子夜》。

  《子夜》全書共計19章,大約30萬字,創作於1931年至1932年間,1933年出版。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初的舊上海為背景,描繪了以吳蓀(sūn)甫為中心的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歷史命運,同時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類矛盾和鬥爭。

  《子夜》取得了相當高的文學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主題。《子夜》選取了當時重大的社會題材作為主題,展現了民族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罷工,農民暴動,以及受地下黨領導的工農革命,反映了那段時期錯綜複雜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極具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第二是結構。《子夜》的情節十分曲折,人物關係複雜,衝突激烈,可謂千頭萬緒。茅盾選用了蛛網式結構,以5條重要的線索貫穿始終,各條線索齊頭並進,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錯,同時突出吳蓀甫和趙伯韜這條主線,使得情節發展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共同構成了一個嚴謹、複雜的藝術整體,顯示了茅盾高超的創作才能。

  第三是人物塑造。茅盾非常注意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性格」,也就是說更注重人物身上體現出的時代特色,讓他們在代表一定階級和傾向的同時,也代表了一定的時代思想。另外,茅盾十分擅長藉助矛盾衝突展現人物性格,例如在刻畫吳蓀甫時,便將他置於各種類型的矛盾中,既有家庭矛盾,又有與競爭對手的矛盾,還有與被其壓迫的工人、農民之間的矛盾。在每種矛盾中,吳蓀甫都有不同的表現,比如在家庭矛盾中表現得外強中乾,在與工人、農民的矛盾中表現得心狠手毒,展現出他性格中不同的方面。《子夜》總共塑造了90多個人物,其中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買辦資本家趙伯韜、吳蓀甫的走狗屠維岳、獨立女性張素素、交際花劉玉英等,形象都十分鮮明、突出。

  《子夜》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瞿秋白曾評價「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小說中對中國社會現象的大規模描述,也為之後同類型的小說創作建立了模式,這種形態的現實主義小說後來逐漸發展成中國小說創作的主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