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天才中的天才
2024-10-04 04:55:4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北宋時期,文學繁榮發展,大家不斷湧現,蘇軾堪稱其中最優秀的一個,他的詞、散文、詩歌都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才華橫溢,既是散文家、詞人、詩人,又是書畫家、美食家。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當時有名的文人,被合稱為「三蘇」。
蘇軾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學識修養頗高。21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擔任主考官的歐陽修對他非常欣賞,將他收為門生。蘇軾進入官場後不久,王安石開始變法。蘇軾和老師歐陽修都是保守派,與王安石等改革派存在巨大分歧。眼見保守派接連遭到貶黜,蘇軾主動請求調到外地,很快被調到杭州做通判。之後,蘇軾又先後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為官。蘇軾在湖州為官期間,發生了「烏台詩案」。
當時,改革派的李定等人對蘇軾的詩斷章取義,誣衊他諷刺宋神宗。蘇軾被抓入獄中,險些被處死,幸而宋太祖曾規定不殺士大夫,又有很多大臣幫他求情,蘇軾才逃過一劫,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這一年,蘇軾45歲。到了晚年,蘇軾更是接連遭到貶黜,甚至被貶到偏僻無比的海南。可正是這種坎坷的遭遇成就了文學大家蘇軾。被貶到黃州的那4年是蘇軾文學創作的高峰期,他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散文《赤壁賦》和《後赤壁賦》、詩歌《寒食雨二首》都寫於那段時期。
繼柳永之後,蘇軾又對宋詞進行了全面改革,第一步就是破除了「詩尊詞卑」的傳統觀念。在蘇軾看來,詩和詞具有相同的本源和表現功能,只是表現形式有所差異。他致力於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此前,詞多表現女性化的柔情,蘇軾將其拓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此前,詞多表現男女愛情,蘇軾將其拓展為表現個人性情。這樣的拓展使得詞也可以像詩一樣全面展現作者的個性。宋詞有兩大流派——婉約派和豪放派,蘇軾對詞的改革,引領了豪放派。
為了使詞真正擁有詩的功能和地位,蘇軾特意將詩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詞中,最典型的手法有兩種:一是加入題序,二是加入典故。
在蘇軾之前,張先已開始在詞中加入題序,但並沒有普及。而蘇軾在寫詞時,也像寫詩一般大量採用標題加小序的形式,將題序和詞變成了統一的整體。另外,不同於張先的題序,蘇軾的題序擁有更多的功能,有的是為說明詞的創作緣由,有的則是用來補充正文。
蘇軾是第一個在詞中大量使用典故的詞人,這樣既能做到用儘可能短的文字敘事,又能做到用曲折婉轉的方式抒情,被後世很多詞人沿用。
在散文創作方面,蘇軾倡導多樣化文風,他的散文因此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蘇軾長於寫議論文,史論、政論、雜說、書札、序跋等都寫得十分出色,代表作有《日喻》《平王論》《留侯論》等。蘇軾的敘事文中也多夾雜議論,夾敘夾議,同時兼顧抒情。這方面的代表作有《石鐘山記》,這是一篇敘事記游散文。同類型散文通常是先記游,再議論,這篇散文卻先議論,再由議論引出記游,最終又以議論結尾,敘事與議論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成為因事說理的千古名篇。此外,蘇軾在辭賦創作方面也成就頗高。《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都是他的辭賦名篇,前者以說理為主,展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後者以敘事寫景為主,頗具詩情畫意,總體而言,後者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要遜色於前者。
蘇軾的詩歌同樣成就不俗,現存2700多首,其中很多以社會現實和對人生的思考為主題。他一生坎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閱歷豐富,因此善於從平常事物中總結客觀規律,這在他的詩歌中亦有所體現,比如《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藉助鮮明生動的意向,將自然現象提升到哲理高度,這便是理趣詩。他的《和子由澠池懷舊》《飲湖上初晴後雨》等也是同類型的佳作。
蘇軾文學成就非凡,對當時和後世的文人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北宋有名的文人黃庭堅、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都是他的學生,直接受其影響。而後世文人也紛紛借鑑他的作品,南宋辛派詞人、明代公安派、清代袁枚及陳維崧等人都受他的作品影響頗深。
發明家蘇軾
現代人對自來水早已司空見慣,但早在宋代時,中國就有了自來水系統,它的設計者就是蘇軾。
蘇軾被貶到嶺南惠州時,好友王敏仲正巧是廣州太守。蘇軾聽說廣州城裡的窮人喝的水又咸又苦,到了春夏兩季,因飲水不乾淨導致傳染病高發,死傷者眾。於是他寫信給王敏仲,建議王敏仲將離廣州城二十里遠的蒲澗山滴水岩的泉水引入城中。他還在信中寫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第一步,在滴水岩下開鑿一個用於盛水的大石槽;第二步,砍一些粗竹子,打通竹節後首尾相連,並在連接處用麻繩、漆密封好,以此作為輸水管道,將水引入城中;第三步,在城內也設置一個大水槽,儲存引入的山泉水;第四步,再用竹管將水分引到設置於城市各個角落的小水槽。
王敏仲接受了蘇軾的建議,在廣州城建立起了自來水系統,從此,廣州人就喝上了乾淨的山泉水,最重要的是,這個自來水供水系統只花了數百貫錢!而廣州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擁有自來水設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