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 「三曹」與「七子」

「三曹」與「七子」

2024-10-04 04:54:5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的第三個年號是建安,這個年號從196年一直用到220年,這段時期的文學被稱為「建安文學」。

  建安文學以「三曹」和「建安七子」為代表,「三曹」就是曹操及其兒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子中除孔融外都歸附了曹操,他們和曹操父子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繁榮局面。

  說起曹操,很多人都會馬上想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確,政治和軍事方面是曹操一生最主要的成就。然而,除此之外,曹操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文學家,這一點卻經常被人忽略。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曹操在文學、音樂、書法方面都造詣頗深,特別是在文學方面。曹操寫過散文,也寫過詩歌,後者是他最大的文學成就。曹操生前創作過多首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全都是樂府詩,其中不乏名篇,如《蒿里行》《短歌行》《觀滄海》等。

  曹操創作《蒿里行》時,正值袁紹掌權期間,多路軍隊聯合起來,討伐袁紹,卻在討伐過程中爭權奪勢,互相殘殺,由此進入了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時期。《蒿里行》一詩描述的就是漢末軍閥混戰的情景,以及深受戰爭之苦的百姓。曹操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百姓的關懷和同情,以及自己想拯救黎民於危難的政治抱負。這首詩風格質樸、悲壯沉鬱,將曹操獨有的文風展現得淋漓盡致。

  《觀滄海》寫於建安十二年(207),當時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的殘餘勢力,班師途中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詩。《觀滄海》是建安文學中描繪自然景物的佳作,也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山水詩。

  曹操的兒子曹丕也是建安時期有名的文學家。曹丕的詩歌現存約四十首,其中能代表他最高文學成就的是《燕歌行》。《燕歌行》大約寫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期間,詩中描寫了一名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東漢末年百姓因戰亂不得不與親人分別的悲憤與惆悵,全詩婉轉哀怨,打動人心。《燕歌行》是一首樂府詩,不同的是它開創性地採用了七言詩的形式寫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真正意義上的七言詩。

  曹植是曹丕的弟弟,字子建,他的文學成就遠在哥哥之上。相傳,曹植因才華出眾,從小深受父親曹操的喜愛,曹丕因此非常嫉妒。曹操死後,曹丕成為魏王,後來又當上了皇帝,想除掉曹植。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殺無赦。曹植於是作了《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用豆子和豆秸比喻他們兩兄弟,質問曹丕為什麼要殘害自己的手足。因為這首《七步詩》,曹植最終保住了性命。不過,對於《七步詩》的真偽,世人一直爭議頗多,未有定論,但曹植的才華卻是毋庸置疑的。

  曹植的詩歌現存九十多首,代表作有《白馬篇》《野田黃雀行》《美女篇》《雜詩》等。曹植擅長寫五言詩,他的作品中有大約三分之二都是五言詩,對後世五言詩的發展影響深遠。曹植的詩歌風格鮮明獨特,既不同於曹操的悲涼,也不同於曹丕的婉約,卻又兼具二者所長,將風骨和文采完美融合為一體,使得樂府詩最終完成了向文人詩的轉變。在曹植生活的時代中,沒有一位詩人的成就能與他比肩,難怪東晉的謝靈運要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

  建安文學的領袖人物除「三曹」外,還有「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高的當屬王粲。王粲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七哀詩》三首,最出名的是第一首,描寫戰亂過後民間的慘狀,其中有這樣幾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寥寥二十字,已使人有觸目驚心之感。後來杜甫創作「三別」,其中《無家別》和《垂老別》兩首詩,明顯帶有《七哀詩》第一首的影子,可見該詩影響之深遠。

  驢鳴送葬

  「建安七子」中的王粲與曹丕關係很好。《世說新語·傷逝》記載,王粲去世時,曹丕出席了他的葬禮。因為王粲生前喜歡學驢叫,所以曹丕提議來弔唁的賓客用驢叫聲為王粲送行,於是葬禮上驢叫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面既溫馨又令人感動,充滿人情味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