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繪畫史> 「墨彩相輝」張大千

「墨彩相輝」張大千

2024-10-04 04:50:2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張大千,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又名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好學,6歲能讀《三字經》,7歲認得《千家詩》,9歲的時候就開始跟母親學習剪紙繪畫。

  從日本留學歸來後,在其兄長張善子的大力協助下,張大千來到上海拜師,正式學習繪畫。他先拜曾熙為師學習書畫,後來經曾熙引見,又結識了著名美術家李瑞清,在其門下深入學習。張善子為提攜大千,常為他引薦上海文藝界的名流大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柳亞子、葉恭綽、謝玉岑等人,使其畫技與日俱增,很快就在上海灘嶄露頭角。

  張大千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所不能,樣樣出眾。他的畫集作家、宮廷、文人和民間畫風於一體,可用「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來形容。其作品因風格不同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張大千以摹古為主。他臨摹過的古代畫家作品不計其數,遠到隋唐時代,近到明清時期,畫風清新亮麗,仿真程度令人難辨真偽。他最喜歡臨仿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除了臨摹,他還潛心研究這些畫家用筆的優勢劣勢,為其後期作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期,張大千以自然為師。他游遍祖國名山大川,有「千山萬壑入胸中」的感覺。中國名山眾多,他始終對黃山偏愛有加,這也是受清代石濤的影響。因為石濤喜用黃山入畫,而張大千一直推崇石濤的風格,自然也就對黃山情有獨鍾。他認為:「黃山風景,移步換形,變化很多。別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黃山前後數百里方圓,無一不佳。」賞完中國美景,張大千還先後到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在舉辦個人畫展的同時,飽覽亞、美、歐各洲風景名勝。有了這些豐富的遊覽經歷,大千的眼光和境界全部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創作靈感也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

  

  60歲之後,張大千的創作風格進入晚期,也是其繪畫技藝的成熟時期。這一時期他注重「以心為師」,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在傳統筆墨基礎上,融入西方現代繪畫中的抽象表現主義,並把唐代王洽的潑墨技法與西方繪畫的色光關係相結合,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潑彩畫法。這種畫法使墨彩交相輝映,為繪畫注入了全新的氣息,之後他的繪畫作品便上升到綺麗輝煌、天地合一的最高境界。

  張大千一生創作出很多出色的作品,並在國內以及國外多個國家舉辦繪畫作品展。他的作品不但在國內廣泛流傳,也被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以摹古為主的《來人吳中三隱》《臨石濤山水圖》《梅清山水》《巨然茂林疊嶂圖》,個人作品《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等。

  《愛痕湖》描繪了瑞士亞琛湖的美麗風光,是展現張大千潑彩畫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畫中,張大千採用潑彩法處理山峰,那種墨彩相融的感覺如波濤一般,與處於靜態的湖水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作者將中國傳統技法與西方抽象派藝術畫法相互融合產生的效果,也是對北宋雄偉山水畫風的一種現代化的演繹。

  徐悲鴻說:「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這是對大千藝術的充分肯定。張大千是中國畫界的領軍人物,行業中的佼佼者。他在上海開創的「大千畫派」,是中國當時唯一一個不按地域劃分而包羅萬象的綜合畫派。他還為中國畫壇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棟樑之材,如曹大鐵、何海霞、胡爽庵、俞致貞、劉力上、胡若思、田世光、慕凌飛、糜耕雲、梁樹年等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