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印」吳昌碩
2024-10-04 04:50:0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吳昌碩,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等,浙江安吉人。他1844年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受父親薰陶,酷愛刻印、書法。他能書寫隸書、楷書,也能書寫篆書,在書法印刻行業頗有成就。在移居蘇州期間,他有幸接觸大量的名人書畫真跡,閱覽之後,有心曠神怡之感,於是產生了向畫界發展的決心。
吳昌碩步入繪畫行業較晚,他用「三十學詩,五十學畫」來形容自己。其實他並不是從50歲才開始學畫的,只是他認為自己早些年的作品常有很深的書法痕跡,無法真正實現從「寫」到「畫」的飛躍。他一直想拜師學藝,但苦於無師可尋,只好閉門自學。然而他自認為難以突破的東西,反而成為其繪畫中的最大優勢。一次,經朋友高邕的介紹,吳昌碩師從任頤學習繪畫。任頤讓他先作一幅畫看看,吳昌碩認為自己手筆不行,就隨意畫了幾筆。任頤看後驚奇地說,昌碩下筆用墨絕非一般,早已在自己之上,如果稍加歷練,日後必成大器。有了師傅的讚許和朋友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昌碩從此自信十足,繪畫事業一路發展。最終,吳昌碩成為畫界「後海派」的代表人物,與任頤、趙之謙、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不但傳承師學,還融合徐渭、朱耷、揚州八怪等諸家所長,不斷潛心研究,綜合提煉,終於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善畫花卉、蔬果,常以書法之筆入畫,筆鋒灑脫自如,用墨渾樸有力,畫成之後再配以詩文畫印,別有一番特色。他畫的花卉更是清新亮麗,別具一格。以大寫意手法揮筆,筆鋒、筆勢都帶有濃郁的書法氣息。線條粗獷,下筆遒勁,氣勢瀟灑,紙面紙背都透露出挺勁的力道。每種花卉從他的筆下一出,內在的氣質自然流露。他畫蘭花時,以力挺的篆書入畫,配以濃淡墨色,蘭花的高潔性格一下就體現出來,連師傅任頤都對他篆體繪畫的方式拍手稱奇。
吳昌碩在構圖上也採用書法模式,他常用「之」字或「女」字格式安排所畫之物,使物體之間虛實有度,更能突出繪畫主體。他畫菊花時,以岩石或細高形花瓶為襯,布局安排合理,突出菊花的主體地位。再用黃、紅設色,情趣妙韻自不必說。
吳昌碩在設色上偏愛紅色,他常用西洋紅或胭脂紅點綴花朵,色澤鮮艷濃郁,與其他顏色形成強烈的對比,他畫的牡丹,敷以鮮艷的胭脂紅,在綠葉的相襯下,顯得嬌艷欲滴。他畫的紅梅,用紅紫顏色設色,即使在清冷幽寂的時節,也為人間增添了一分生機勃勃的色彩。
吳昌碩的傳世作品很多,有《大富貴》《佛像圖》《紅梅圖》《薔薇蘆橘圖》《秋艷圖》等,其中畫梅的作品占大多數,因為梅花是他鍾愛的花卉。
《梅石圖》是吳昌碩晚年的作品。整幅畫面節奏富於變化,筆勢收放自如,蒼勁之中帶著雅致,令人觀後心胸開闊,流連忘返。吳昌碩的另一幅梅花作品《紅梅圖》也很有特色。《紅梅圖》是吳昌碩在79歲高齡時創作的。他採用「畫梅無全樹」的一貫風格,用篆書的筆法蘸染濃墨「一路直上」,畫出梅的枝幹。濃濃墨跡的樹枝虬曲相交,如錚錚鐵骨般硬朗剛勁。梅花用沒骨法畫成,不用勾畫,直接用胭脂紅暈染,使其疏密有致地出現在枝頭,嬌美亮麗,鮮艷無比。他還在旁邊配以長詩一首。如果說作者畫的紅梅充滿畫意,那麼其題寫的長詩就更能體現詩意,這種詩情畫意的交匯融合,使作品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