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書法史> 趙孟頫:上凌兩宋,下視明清

趙孟頫:上凌兩宋,下視明清

2024-10-04 04:46:35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趙孟頫是宋末元初的大書法家,特殊的時代背景,讓他經歷了同蔡京相似的遭遇。他是宋代皇族後裔,且入朝為官,卻在宋代滅亡之後又為元代效力,被人認為不忠。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書法成就受牽連,被刻意貶低。不過,趙孟頫要比蔡京幸運得多,人們對趙孟頫大體上還是能客觀公正看待的。趙孟頫的書法,尤其是楷書,得到人們推崇,被稱為「趙體」,他也因此被列為中國四大楷書家。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的後裔,宋代滅亡之後,他在元代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趙孟頫博學多才,精通音樂、詩詞、繪畫、篆刻等,當然最擅長的還是書法。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北宋的書法在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帶領下,極其旺盛,發展出了「尚意」的書風。但是到了南宋末期,這股勢頭變得疲軟衰弱。元代入主中原之後,更加摧殘了書法的發展。此時的趙孟頫決定站出來,挽回書法頹敗的局勢。趙孟頫打出復古主義的旗號,提出回歸對晉唐書法的學習。中國書法最注重的兩點,一是「形」,一是「意」。唐人尚法,唐代書法十分嚴謹;晉人尚韻,晉代的書法韻味十足。宋人的書法是從晉唐書法中發展出來的,所以,趙孟頫重新回歸晉唐,從根本上對書法的技巧和意蘊進行梳理和學習,而非簡單地從宋人那裡臨摹描繪。

  趙孟頫的努力見到了成效,很多跟他志同道合的書法家,如鮮于樞、鄧文元、管道升〔趙孟頫的妻子,二人創作了《歐波亭圖》〕等也都加入到尚古的學習和創作中,使得元代的書法得到振興。趙孟頫自己也身體力行,從晉唐書法中汲取養分,並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成為一個大書法家。

  趙孟頫五歲開始學習書法,有人曾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趙孟頫不僅臨習範圍廣,而且功力深厚,據說他「一日寫萬字」,可以以假亂真。據元代柳貫記載,當初趙孟頫臨寫了顏真卿、柳公權等幾個人的字帖,然後讓人拿出真跡來比對,結果發現幾乎一模一樣。甚至,有的字寫得神采飛揚,勝過真跡。有人問他為什麼臨得如此相像,他謙虛地說不過熟練了而已。

  趙孟頫擅長各種書體,楷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樣樣精通。

  草書方面,自從魏晉之後,章草幾乎斷絕,而趙孟頫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創作,將其重新帶回到大眾的視野中。不僅如此,他還對章草進行改革,加入了今草和行書的一些筆法,讓人耳目一新。趙孟頫的草書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

  行書方面,趙孟頫下筆有活力,運筆灑脫,結體端正,布局開朗,氣韻上秀麗乾淨,有一種月下清水般的通透感。他的很多行書作品都是給書畫作的跋文,如《畫山水軸》。趙孟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詩書畫於一體的人物,也開創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學與繪畫視覺藝術相結合的先例。從此,以書法入畫、書畫合流成為後世眾多書法作品的主要呈現方式。

  真正奠定趙孟頫書法地位的,是他的楷書,他也因此被列為中國四大楷書家,與歐陽修、顏真卿、柳公權齊名。楷書在唐代建立了森嚴規範,鑄就了巔峰時期。而在唐楷之後,只有趙孟頫遙接唐人,上凌兩宋,下視明清,在楷書史上又樹立起一座豐碑,乃至被後人評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由此足見趙孟頫楷書的成就和影響。

  趙孟頫的小楷代表作有《汲黯傳》《洛神賦》《無逸篇》《過秦論》等。《洛神賦》書風清新秀麗,筆法和章法都有王羲之的神韻。《汲黯傳》是趙孟頫評價最高的小楷作品,元代的倪瓚稱讚道:「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明代的文徴明說它是「楷法精絕」。清代笪重光評價:「字形大小,無不峭拔雲唐人遺風,其源乃出於山陰耳。」

  趙孟頫的大楷主要學習顏真卿和李邕,也從別的書法家和民間汲取了部分營養。他的楷書特點被歸納為「楷中帶行,流動飛舞,矯勁多姿」,以及「顏筋柳骨,鐵畫銀鉤」,人稱「趙體」。

  《妙嚴寺記》是趙孟頫的大楷代表作。《妙嚴寺記》全稱《湖州妙嚴寺記》,據落款「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可知,創作這件作品時,趙孟頫正在泰州任職,由此推算,當時趙孟頫的年齡在58歲到61歲之間。此時他的書風已定,筆法更加熟練,算是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件作品中,我們既能看到他對傳統的吸收,又能看到他在傳統之上的創新。筆法上看,多用方筆,內含圓意,下筆放肆,但不失厚重,偶有連筆,行書痕跡會時有展現,線條流暢,溫和感人。結體上看,處處嚴謹,這與他尚法唐書有關,也與他自己的經歷和處世態度有關。字體修長,有晉人風骨,中宮收緊,外延略疏,有一股嚴謹又不失灑脫的感覺,讓人心生敬仰。《妙嚴寺記》雍容典雅,清秀又有活力,明代李日華稱讚道:「有泰和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之重,而無其鈍;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趙碑第一也。」

  趙孟頫的楷書很多被刻成碑文傳世,如《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可能與碑文這種載體有關,這些楷書筆法穩健、結體端莊、布局莊嚴,是「趙體」最典型的體現。其中《膽巴碑》是趙孟頫晚年的作品,筆法圓潤,內含筋骨,起承轉合流暢;結體均勻規範,典雅秀麗。那時他的書法技巧已經非常熟練,下筆隨意,爐火純青。

  趙孟頫的書法,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無論哪種書體都能向上找到師承。他的行書中有王羲之的影子,楷書是對唐人的繼承。他尚法古人,又以古創新,使自己的書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書法史上看,他雖然不及王羲之和顏真卿,但在元代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楊維楨

  如果說趙孟頫是元代書法唯美優雅的代表,那麼楊維楨的書法就格外不拘一格、標新立異。

  楊維楨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書畫家。楊維楨的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其字將章草、隸書、行書的筆意融為一體並加以發揮,粗看東倒西歪、雜亂無章,實際骨力雄健、汪洋恣肆。其代表作有《真鏡庵募緣疏卷》等。

  楊維楨的書法繼承了張旭、懷素所創狂草的美學精神,也對明代徐渭放縱狂肆的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