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積古成家,化為己有
2024-10-04 04:46:2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米芾是書法史上的一個另類,他像當時很多書法家一樣,也曾為官,但他沒有參加過科舉,依靠的是家裡和皇族的關係——他的母親曾經做過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另外,他做的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官,政績上也沒有什麼作為。他的名氣一是來自書法上的成就,二是來自瘋癲的個性,人們常稱其為「米顛」。
米芾個性癲狂,常做出些怪誕的事情。一次,宋徽宗召蔡京討論書法,中途的時候又派人去把米芾召來,讓他寫一幅大字。米芾發現桌案上的硯台是端硯,十分名貴,寫完字後便把硯台抱在懷裡,說:「這個硯台剛才被我用過,已經污染了,不能再給皇上用了。」宋徽宗不禁大笑,說那就賜給你好了。米芾一聽,高興得手舞足蹈,謝過之後便抱著硯台跑了,也不顧墨汁灑在袍子上。宋徽宗對蔡京說:「這個米芾,真是瘋癲!」除了舉止瘋癲,米芾還喜歡穿些怪異的服裝。他給自己做了一頂帽子,沒事便戴著,因為帽子太高,進不了轎子,他便讓人把轎子頂給卸了。
米芾雖然舉止和精神看上去都不正常,但在書法上卻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擺脫束縛,追求自由,自然率真,讓人欽佩。米芾正是憑藉自己書法的個性鮮明,被同蘇、黃、蔡並列,合稱「宋四家」。蘇軾稱讚他的作品:「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黃庭堅稱讚他的作品:「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札,書家筆勢,亦窮於此。」清代鄭燮稱讚他的作品:「神出鬼沒,不知何處起,何處落。其顛放殆天授非人力,不能學不敢學。」
米芾學書從臨摹古人入手,非常用功。他因為身份關係,得以出入內府,有機會見到很多名家作品。他臨字的時候與平時的瘋癲狀態判若兩人,非常認真,一筆一畫都不肯出錯。他也因此練得了一手臨摹的絕技,據說他臨摹的字常常以假亂真,甚至分不清哪個是真跡、哪個是仿作。
米芾的用筆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側筆為主,八面出鋒。
米芾善用側筆,因為筆與紙有一定角度,所以寫出來的字筆鋒更加外露,線條峻拔,這一點明顯有別於圓潤筆畫中的藏鋒,讓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用側筆的同時,他又刻意加強了筆毫的變化,提按轉折,八面出鋒,極大增強了表現力。米芾的手法非常靈活,在端莊和鬆弛之間來回遊走,遊刃有餘,控制力非常強。正是因為如此,他的筆端變化才會如此之豐富又不至於混亂,這一點是一般書法家所不及的。紮實的基本功,自然率真的性格,讓米芾下筆極快,並且下筆動作幅度大,給人感覺是在刷字,而非寫字。
章法上,米芾的書法個性也很明顯。米芾書法從晉唐中汲取養分,但是一反晉唐書法的端莊平穩,喜歡呈敧側狀。他的敧側並非整體向一側偏,而是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敧側,自成一體,而又能保持整體上的和諧。再者,字體大小隨意,姿態不一,自然。這使他的書法顯得起伏跌宕,但又有一股天真趣味在其中。
意蘊上,米芾以瘋癲著稱,他的書法中呈現出來的正是這種不拘一格的痛快感,是一個人在渴求擺脫羈絆,渴求內心獲得釋放,幾乎做到了「宋人尚意」的極致。如果為宋代尚意書法挑選一位極致的代表,非米芾莫屬。
米芾除了書法水平極高,在書論方面也著作頗多,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評紙帖》等。在這些著作中,米芾對之前許多名家如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等大膽點評,這也與他的性格正好相符。
米芾是「宋四家」中留下作品最多的一位,代表作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其中尤以《苕溪詩卷》《蜀素帖》有名。
書法形制
書法形制也叫書儀,是書法作品的裝裱形式。常見的書法形制有10種,分別是中堂、匾額、條幅、對聯、手卷、斗方、冊頁、扇面、條屏和尺牘。
中堂因掛在客堂中間而得名,多寫福祿壽龍虎等有吉祥寓意的大字,左右配以對聯。匾額又稱橫披,一般掛在門上方、屋檐下,多用於寫齋、堂、軒、館名稱或格言。條幅又稱立軸,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寫成兩行或三行,另一種是居中寫一行。對聯,也稱楹聯、對子,因古時多懸掛於楹柱而得名。對聯分為上下兩聯,右邊的為上聯,左邊的為下聯。手卷為橫幅,不能懸掛,只能放在桌上用手展開閱讀,故名手卷。又因窄長,故又名長卷。手卷既可以是多幅獨立的字聯結而成,也可以是多位書法家共同創作而成。斗方的尺寸為中堂的一半,通常為正方形,規格為一尺見方。斗方書寫內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冊頁由一張張對摺的硬紙板組成,裱成冊以便翻閱,內容既可以是連貫的,也可以是獨立的。扇面,顧名思義就是如扇子形狀的一個面。扇面有團扇與摺扇之分。一般有三種書寫方式,只用上端,下端不用;寫少數字;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條屏,條幅的複製版,用於書寫一組文字,懸掛於中堂。一般為雙數,少則兩條,多則十六條,但以四條屏最為多見。尺牘,也稱手札、帖,在紙張發明之前,因常書寫於長在一尺左右的木簡而得名。這種作品字體較小,隨意灑脫,是書法作品最傳統的一種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