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外國文學史> 黑色幽默下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黑色幽默下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2024-10-04 04:44:1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流行一種文學流派:黑色幽默文學。同當時大多數的文學流派一樣,黑色幽默文學的哲學基礎也是存在主義,具有荒誕性;但不同的是,黑色幽默文學不是以明顯的荒誕來產生荒誕感,而是以幽默輕鬆的筆調講述陰鬱乃至恐怖的事情,藉助反差來突出荒誕不經,揭露深刻的現實問題。

  約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作家,也是美國當代文學歷史中,能夠以一部小說走紅文壇的作家之一。讓海勒聞名於世的作品是他的處女作《第二十二條軍規》,這部作品的創作契機與海勒的生活經歷有關。

  海勒出生於1923年的紐約,19歲時應徵入伍,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中的見聞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他認識到了世界的荒謬。戰後,得益於美國軍人教育法的政策,他作為一個退役軍人先後進入了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牛津大學進修。1950年畢業時,本來只有中學文化水平的海勒蛻變成了一個博學多識的英語教授。任教後不久,他轉而涉足報刊界,兩年後他重拾文學夢,開始創作《第二十二條軍規》。

  海勒秉持一種不急不躁的態度,每周只寫5天,一天只寫3頁。完成整部作品,已是7年後的1961年。可能是因為這種斷斷續續的寫作方式,這部作品的故事沒有連貫性,情節混亂。所以一開始,小說引起的反響並不大,有不少評論家認為小說的結構混亂,稱不上一部合格的作品。人們對它的認同是在越南戰爭爆發後,當時美國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第二十二條軍規》表現出的反戰思想才被人們注意到。重讀此作,讓讀者感到意外的是這部小說不僅揭露了戰爭的殘酷,而且廣泛觸及了當時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包括軍事內幕的黑暗、統治階級的貪婪無恥、百姓遭愚弄殘害的事實等。小說的內容是混亂的,然而這樣的安排正突出了當時世界的混亂和荒誕,因此給讀者十分真實的感覺。

  小說中,卡思卡特「不管有什麼轟炸任務,總會毫不猶豫地主動要求他的部下去執行」。表面上他極具愛國精神,實際他是為了使自己有一天能當上將軍,不計士兵性命和軍隊損失,千方百計地利用戰爭。在官僚軍事集團的統治下,不僅士兵成了戰爭的犧牲品,就連普通百姓也難逃厄運。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文學成就不僅在於它的思想意義是深刻的,也在於它的創作藝術。小說描寫了40多個人物,除了尤索林這個主要人物始終貫穿全書,其他人物都是以間斷的出場形式來刻畫。這種寫作手法看似混亂,卻能使得作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人物,也為情節鋪設了懸念,引起讀者對人物的興趣。

  海勒的宗旨是通過展示戰爭的恐怖和黑暗一面,提醒人們思考戰爭的意義,然而他卻不是以消極、沉重的手法來表達這一主題的。《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基調是幽默詼諧的,其中最能體現這一特徵的是有關軍醫丹尼卡的描寫。丹尼卡為了冒領飛行津貼,掛名於飛行員麥克沃斯的飛機上。麥克沃斯自殺毀機後,丹尼卡雖然人還活在軍營中,他的名字卻已列入陣亡名單。他到處證明自己還活著,卻因為證明他陣亡的材料「像蟲卵一樣迅速繁殖」,最後連他自己也確信自己死了,於是他變成了一個「像幽靈一樣到處出現」的「活死人」。書中類似這樣讓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有很多,它們表面上輕鬆詼諧,實際上是對黑暗現實的強烈諷刺和批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