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寫一本書

2024-10-04 04:42:55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沃爾特·惠特曼生於1819年,出生地是紐約長島的一個農莊。惠特曼只受過5年普通教育,在一開始也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文學天賦,他的文學歷程可以說就是他個人的生活勵志史。他從11歲就開始混跡社會,自謀生路。他做過很多工作,印刷學徒、勤雜工、報社排字員、記者、工人、教師、編輯等。

  

  惠特曼成長的時期正處於美國建國不久和美國南北戰爭之間,這是美國人民呼喚自由與平等的時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成年就參與到社會中的惠特曼,在經歷了種種行業角色後對這個時代環境有了新的認識。1848年,擔任《自由人》編輯的惠特曼有了一個宏大的計劃,他決定把自己十幾年來所見到的、感受到的都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不久,他辭去《自由人》編輯一職,回到家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此期間,他一邊做一些自由的零工,一邊寫作《草葉集》。

  1855年,初版《草葉集》由惠特曼自費出版。詩集的名字來源於惠特曼一首詩中的一句:「哪裡有土,哪裡有水,哪裡就長著草。」草無論長在何處,都能自發向上生長、繁榮。它的自由性和堅強個性寄託了惠特曼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

  《草葉集》初版一面世就收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保守的學院派認為它的內容過於大膽和新奇,而有識之士卻看到了它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思想界的領袖愛默生與惠特曼是朋友,收到惠特曼寄給他的書後,他寫信表示對惠特曼十分支持,他說「我祝賀你偉大事業的開始」。

  《草葉集》的創作時間跨度很大,從1855年初版到1892年最後一版,經歷了37年。它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龐雜,所蘊含的思想也十分豐富。從整體上看,它的中心思想可以說是「通過講述一個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去表現他的國家和他所在的時代,以及他的人民」。這個普通美國人就是《草葉集》中的「我」。強調自我意志和自我認同,是詩人的朋友愛默生的一大思想。受這一思想的影響,惠特曼也在詩歌中一再對自我進行了讚頌。詩人筆下的自我不同於浪漫主義文學中那種纖弱幽怨的自我形象,他所描寫的自我是鏗鏘有力乃至於有些粗魯的。

  詩人認為健康的自我應該是一個敢於邁出步伐的實幹家,而不是一個只會沉浸在無用的冥想沉思中的做夢人。健康的自我不止注重充實頭腦和心靈,也發展自己的肉體和感官。他會開闢出自己的一條道路,主動承擔追逐自由的過程中應負起的責任。惠特曼的這一思想在他的《自我之歌》中有很大膽的表達,他說:「我,惠特曼,一個美國人,一個粗魯漢,一個世界,我縱情聲色……飢餐,渴飲,傳種接代。」

  通過「我」的傳達,惠特曼將自己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思想赤裸裸地呈現了出來。在「我」看來,民主就是「我的愛人」。為了他,「我」願意獻出所有的情感和努力。在這一「為民主服務」的思想基礎上,惠特曼在詩歌中熱情歌頌了當時美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讚美他們開拓新大陸、建立城市的豐功偉績。

  《草葉集》像一首可根據主題的變化而改變樂器的交響曲,它又像當時新生的美利堅民族一樣,具有豐富多姿的特點。惠特曼之所以運用這種自由的詩體形式,是因為他認為歌唱民主的聲音不能受傳統詩歌形式的束縛。因此,他以大膽直率的詩句和流暢的韻律來讚美普通人,以讀起來高亢有力的詩句謳歌民主,鼓勵讀者。而少部分涉及死亡、宇宙奧妙的詩歌,他的筆調卻是輕柔哀婉的,讀起來如泣如訴。

  惠特曼雖然一生只發表了唯一一部《草葉集》,但他的文學成就巨大。他發明的這種靈動自由的詩歌形式打破了傳統詩歌格律,創造了後來被稱為「自由體詩」的新體詩。此外,他還把俚語土話運用到詩歌中,使看起來高貴無比的藝術創作也為普通百姓開啟了一扇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垮掉的一代」的文學創作者們承襲了惠特曼的創作風格,有的評論家因此稱他們為「惠特曼的孩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