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寫成的一部書
2024-10-04 04:42:3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浮士德》是一部詩體悲劇,它是歌德花了60年時間才完成的作品,也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
《浮士德》取材於16世紀德國的民間傳說:生活在15世紀的浮士德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相傳他可能是占星師或是巫師,他將靈魂出賣給魔鬼,創造了許多奇蹟。文學家們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許多相關故事,並把故事搬到舞台上。歌德幼年時期就看過有關浮士德的戲劇,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社會、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心中的浮士德這一形象也在發生改變。
1770年,還在德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讀書的21歲的歌德就開始著手《浮士德》的創作,直到1831年才完成整部書的寫作。《浮士德》分兩部,共12000餘行。第一部共25場,是歌德在席勒的支持和督促下完成的,寫作時間是1794年到1806年。
《浮士德》全劇沒有首尾緊密連貫的故事情節,而是以浮士德的思想發展為線索,敘述了浮士德不斷追求和探索真理的一生。浮士德被內心的「魔鬼」誤導,先後經歷了書齋悲劇、愛情悲劇、政治悲劇、藝術悲劇和事業悲劇。他的一生雖然失敗了,但他的靈魂最終卻被天帝接回天堂。
浮士德的一生象徵了作者歌德的思想發展歷程,包含了他本人及許多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作家們的經歷和體會。浮士德的一生還象徵了人類的發展歷史,它的結果表明進步的過程就是一個總結經驗的過程。《浮士德》的內容博大精深,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讚譽它「是一部靈魂的發展史,一部時代精神的發展史」。
《浮士德》有許多精彩的言論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不僅使得虛構的浮士德成了一個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也傳達了歌德的高妙思想。
歌德以對立統一的矛盾作為基調,運用藝術象徵的方式,藉助浮士德的身份表達了他對社會、人生、精神發展的全新理解。《浮士德》中對各種矛盾關係的討論充分體現了歌德的辯證思想,這一思想認識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峰。
《浮士德》不僅是思想的結晶,還是一部囊括各種題材、具有多種藝術風範的文學傑作。它將抒情詩、哲理詩、散文詩、敘事詩有機地融為一體,根據情節和內容的需要來安排最恰當的詩體和韻律。同時,由於包含了大量典故和象徵手法,使得這部作品難免顯得高深乃至有點晦澀難懂。但作為一部歷史經驗的藝術結晶,它處處閃耀著歌德智慧的光芒,也因此被列為代表德國啟蒙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