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中的啟蒙文學
2024-10-04 04:42:2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17、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發源地和主要陣地是法國。在法語中,「啟蒙」的本意是光明,啟蒙運動的主旨也是引導人們運用理性和智慧走向光明。具有啟蒙思想的作家著書立說,使得當時的歐洲文學出現了「啟蒙」這一特徵。到了18世紀,啟蒙文學盛行於歐洲。
啟蒙文學並非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的文學流派,它不像浪漫主義文學或古典主義文學那樣,具有可用來定義的寫作特點。啟蒙文學主要是從作品的思想表達和所起到的作用上定義,可以說,凡是表露出要「啟蒙」讀者這一目的的文學作品都可劃歸為啟蒙文學。
雖然啟蒙文學在寫作風格和手法、形式上無章可循,但從整體來看,它還是具有某些明顯的特性,如傾向性、教誨性、民主性。這三個「啟蒙特性」是建立在啟蒙文學主張「理性崇拜」這一基礎上的,所謂「理性崇拜」,即指出人要具有理性思維,用合乎自然法則的行動去改造社會或者改變自身的處境。
18世紀的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充分體現了「理性崇拜」這一思想主張,並在作品中表現出明顯的啟蒙三特性。在丹尼爾·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孤身一人在荒島中度過了28個年頭。如果他在困難面前感情用事,沉湎於自憐自哀中,而不是尋找生存的方法,那《魯濱孫漂流記》就不會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他之所以能夠在絕望中活下來,正是有賴於他頑強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產生無疑是因為他具有徹悟生命之後的智慧和理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啟蒙文學作品很多都表現出作者具有參加現實鬥爭的革命傾向,有些作品的主人公甚至很明顯地在為作家代言,代替作家發表對社會現實的有關看法和意見。如法國作家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及德國劇作家席勒的某些戲劇都具有這一傾向。
在藝術特徵上,受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的影響,啟蒙文學作家在初期還借用過古典主義的形式進行創作,後來他們逐漸擺脫古典主義在體裁上的束縛,廣泛且平等地採用小說、詩歌、戲劇或者文藝性政論、散文等形式進行創作。可見,當時的啟蒙文學家有著突破傳統文學形式束縛、創作新文學形式的欲望。
總體上來說,啟蒙文學不追求崇高的風格,廣泛採用各種體裁,多半描寫平民人物。啟蒙文學中以小說的進步最大,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產生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繁榮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啟蒙文學對文學體裁的突破,使得歐洲文學從「詩體時代」過渡到了「散文體時代」。
百科全書派
在啟蒙運動的中心巴黎,有一群打著「自由、平等、博愛」旗幟、猛烈攻擊教會和封建勢力的知識分子,打頭的是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伏爾泰。1745年,狄德羅主持編撰法文版《百科全書》,為了保證這部書的先進性、全面性,他力邀自己的朋友加入這項工作。所以這個派別也被稱為「百科全書派」。這項工作歷時20年,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為它寫過文藝批評和歷史的稿件,盧梭寫過音樂方面的條目,哲學家愛爾維修、霍爾巴哈和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馬布利等人,都是《百科全書》哲學方面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