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外國文學史> 古典主義悲劇創始人高乃依

古典主義悲劇創始人高乃依

2024-10-04 04:42:0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古典主義是17世紀歐洲文學的主要特徵,起源於在政治上施行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法國。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主張人應以人的理性為主、反對宗教權威的唯理主義。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理性是獲得真理、明辨是非的途徑」的主張,並倡導人們用意志來控制感情。文學作家們從笛卡爾的這一思想理論出發,創造了一系列宣揚意志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古希臘、古羅馬文學為典範,無論是在文藝理論還是創作實踐上都有復古傾向,所以被稱為古典主義文學。

  古典主義文學以法國成就最大,而法國的古典主義作家中又以高乃依在悲劇上取得的成就最為卓著。

  高乃依是17世紀上半葉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家,出生於法國諾曼第省的魯昂。魯昂是法國戲劇的中心,受環境氛圍的影響,高乃依從小便對戲劇產生了興趣,並在23歲時開始了戲劇創作。高乃依的第一部作品是喜劇《梅利特》,該劇雖然並非卓越之作,但因貼近生活且後來又被當時著名的戲劇演員蒙多里搬到舞台上,成為高乃依的成名作。在之後的五六年裡,高乃依又先後寫出了3部喜劇、3部悲喜劇和第一部悲劇《梅德》。

  《梅德》改編自古羅馬作家塞涅卡的同名悲劇,雖說作品的整體成就不理想,但相對於高乃依所創作的喜劇,它更為成功。也因此,他被當時的法國宰相黎塞留相中,邀請到一個5人組成的喜劇創作班子中。高乃依本可以在黎塞留的戲劇班子裡拿豐厚的薪水,但他不喜歡為人捉刀代筆,最終退出了這個班子。第二年,高乃依將自己的第二部悲劇《熙德》搬到了舞台上,轟動了巴黎。

  《熙德》最精彩的藝術特色是對人物內心的衝突進行了生動的描繪,高乃依經常藉助人物的身份直接道出處在衝突中的痛苦。主人公羅狄克的內心衝突有一段精彩的獨白:「要成全愛情,就得犧牲我的榮譽;要為父親報仇,就必須放棄我的愛人。一方面是高尚而無情的責任意識,一方面是我那可愛而專橫的愛情!復仇會引起她怨恨我,不復仇她或許會蔑視我。復仇會使我失去我最親愛的姑娘,不復仇那我就不配愛她。」

  

  《熙德》將男女主人公投入到為人子女的責任與個人感情的劇烈衝突之中,並在全劇中表現出理性勝於感情的這一思想觀念,這不僅應對了笛卡爾的唯理主義,也是古典主義文學推崇理性精神的寫照。《熙德》是第一部表現出古典主義的戲劇,因此高乃依也被稱為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的奠基人。

  高乃依一生共寫過32個劇本,自《熙德》之後較為重要和相對成功的有《賀拉斯》《西拿》《波里厄特》3部。這3部作品在風格上仍帶有明顯的古典主義傾向,情節正如高乃依所主張的一樣,用「著名的、非同尋常的、嚴峻的情節」展開故事。語言上,高乃依的戲劇也都符合古典主義文學開創者弗朗索瓦·德·馬萊布所要求的特徵:準確、明晰、和諧、莊重。他作品中的人物語言總是雄辯嚴謹,充滿激情,講究韻律和莊重感,甚至到了誇張的程度。

  巴洛克文學

  巴洛克文學是17世紀的歐洲文學形式之一,雖然沒有古典主義文學盛行,但同樣在世界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巴洛克文學起源於義大利。詩人賈姆巴蒂斯塔·馬里諾寫了一篇長詩《阿多尼斯》,講述愛神維納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的愛情糾葛。這篇詩作穿插了許多華麗優美的句子,猶如化了一個濃妝。這個寫作手法後來被各國詩人群起效仿,以至於「馬里諾詩體」成為一時的潮流。

  「馬里諾詩體」盛行後,人們聯想到西班牙(或葡萄牙)「巴洛克」一詞。這個詞語本用來形容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後被用來指建築藝術中的華麗浮誇的特點。「馬里諾詩體」的特徵與建築學中的「巴洛克」風格有著相同的藝術特色,即在表象上都追求給人以富麗堂皇、精雕細琢的高貴質感,於是人們將具有「馬里諾詩體」特色的文學稱為「巴洛克文學」。

  因「巴洛克」風格來源於西班牙,所以西班牙也算是巴洛克文學的發源地之一。西班牙的巴洛克文學代表作家有詩人貢戈拉·伊·阿爾戈特、著名戲劇家佩特羅·卡爾德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