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家米勒

2024-10-04 04:40:21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讓·弗朗索瓦·米勒於1814年出生於法國的農民家庭。他自幼聰明伶俐,對繪畫藝術頗具天賦。在老師的影響與支持下,米勒立志學習繪畫,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他18歲到瑟堡向兩位當地畫家學習繪畫,23歲獲獎學金到巴黎美術學院深造,並拜浪漫主義畫派的德拉克羅瓦為師。學習期間,他還常去羅浮宮臨摹米開朗琪羅、林布蘭特等知名畫家的作品。這些研究與臨摹的過程,為其繪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6歲時,他的《肖像畫》入選沙龍,自此他在巴黎正式開始了畫家生涯。

  那時的米勒在巴黎窮困潦倒,舉步維艱,加之妻子去世的打擊令他喘不過氣。為改變生活現狀,他用畫換鞋穿、換床鋪睡。一次,他來到巴比松,看到了田間勞動者的身影,多年隱藏的藝術夢想一下迸發出來。他創作了描繪農村風光的作品《簸谷者》,立刻在法國引起轟動。之後他便帶著全家人定居巴比松,專心致志地創作以鄉村為題材的作品,一直在這裡終老。

  這27年間,他創作出一系列以農民生活和勞動為主題的作品,如《拾穗者》、《播種者》、《晚鐘》、《牧羊女》、《倚鋤的人》等。這些作品中描繪的農民都皮膚黝黑,臂膀粗壯而結實,衣衫破舊不堪,弓著身子在烈日下辛勤勞動,這些是最真實普通的法國農民形象。

  《播種者》是米勒極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這些勞動者看似與世無爭,其實卻反映出對燈紅酒綠的上流社會的一種抗爭。畫中的農民腳穿大靴子,在蒼茫的田野上,每走一步就把種子撒入大地,就這樣不停地重複播種,直到種子撒遍整個田野。畫家托物言志,用播種象徵了人類的希望,再添上幾十隻盤旋的小鳥,它們想要吃農民的種子,暗指統治階層的掠奪還沒有停止。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這種用人與自然反映社會階層關係的作品真實而自然,令上層人士不禁聯想起六月革命中巴黎街頭的民眾形象,他們對此深感不安。另一些人則對作品給予了充分肯定,作家雨果認為這幅畫是對農民偉大力量的讚美,文藝評論家戈蒂耶說畫中的農民形象是用含有種子的泥土畫成的,非常真實。米勒的作品從沒有鬥爭場面,農民們只是在一遍一遍地播種希望,是一種柔和的抗爭。

  《拾穗者》與《播種者》具有相似的繪畫手法,描繪了鄉村生活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麥子成熟了,原野呈現出金黃色的一片。三個農婦頭戴圍巾,身穿圍裙,手拿竹籃,正在一望無邊的原野上彎腰拾麥穗。她們身後的莊稼早已堆成小山,土地上還散著一些。農婦們為了能收到更多的莊稼以補充來年的短缺,在地里仔細地撿著。

  畫家雷東說,米勒既是畫家也是思想家,他把一種思想通過藝術單純地傳達出來,如《餵食》中媽媽餵孩子,就像大自然中母鳥餵小鳥。《接枝》中,嬰兒在母親的懷抱里望著為老樹接枝的父親,表達了生命的延續。《第一步》中嬰兒蹣跚走向張開臂膀的父親,象徵生命的開始。米勒畫中的每個人物都被描繪得樸實、莊重,沒有一點下層人民卑微的表現,看上去親切、平和,這在歐洲的藝術中是極為難得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