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的獅子——德拉克羅瓦
2024-10-04 04:40:03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德拉克羅瓦於1798年出生在法國馬賽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曾擔任外交部長、駐荷蘭大使等職,母親受過良好的音樂薰陶,從她身上散發出的藝術氣息深深地影響了德拉克羅瓦。德拉克羅瓦喜歡南方陽光明媚的氣候,因此,他的藝術作品常傳遞出強烈的陽光與激情,加之其喜愛詩歌與音樂,更加豐富了他繪畫創作上的情感。
德拉克羅瓦先在熱朗的畫室學畫,在那裡認識了同學席里柯。他努力學習席里柯所重視的「現實遠離古典」的風格,並且一有空就到羅浮宮感受魯本斯、委羅奈塞等大師的藝術風範。
德拉克羅瓦還受到孟德斯鳩、盧梭等啟蒙主義的思想影響。他崇拜雨果、拜倫,熱愛莎士比亞、歌德,對革命的熱情與浪漫主義式的幻想無法抑制。當他看到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時,被畫面中悲劇性的力量深深吸引,創作出一幅「感同身受」的《但丁和維吉爾》。
《但丁和維吉爾》也叫《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是根據《神曲》地獄第八篇創作的。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引導下,乘坐渡船穿越地獄的斯蒂吉河。河面波濤洶湧,裡面浸泡著的全是在人間罪行累累的靈魂。他們在河中呈現各種狀態,有的通體伸展,有的憤怒咆哮,有的痛苦不堪,有的咬牙切齒。怒吼聲、喘氣聲、呼救聲充斥著整個河面。這些赤裸的身體向但丁的小船襲來。其中一個滿頭泥垢、表情憤怒的靈魂伸出雙手,想爬上船,維吉爾一下就把他推了下去。他跟但丁說這裡有許許多多的人生前自大妄為,沒有慈悲憐憫之心,死後就像現在一樣遭受報應,他們會一直在這裡受苦受難,遺臭萬年。
畫面中顛簸的渡船,代表了人們被恐懼折磨的動盪的內心;靈魂的吼叫與掙扎,代表了人類面對死亡威脅的痛苦。畫家利用色調的明暗反差突出主題,但丁與維吉爾的服裝紅綠結合,構成整個畫面最亮麗的色彩,與烏雲密布的天空與河中扭動的裸體人物形成強烈反差。
德拉克羅瓦的這部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特徵。色彩濃重憂鬱,人物形象恐怖,氣氛緊張而刺激,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與藝術感染力。畫家構圖用色大膽,有力打擊了以古典主義為代表的學院派。
1824年,德拉克羅瓦又創作了巨作《希奧島的屠殺》。這幅作品一經出現就受到多方關注,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鬥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1822年,土耳其以血腥的方式霸占了希臘的希奧島。島上有兩萬多人被屠殺,近五萬人淪為奴隸。土耳其人的殘忍與冷酷令整個歐洲震驚。歐洲的進步人士紛紛以各種方式對希臘進行聲援。英國的拜倫直接加入支持希臘人民的鬥爭中,最後犧牲在戰場上;貝多芬寫過《雅典的廢墟》,歌頌了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柏遼茲創作了大合唱《希臘革命》;德拉克羅瓦也滿懷激動與同情的心情,畫出這幅揭露土耳其殘暴罪行的《希奧島的屠殺》。
畫面通過對幾組人物不同形態的塑造,表現了經歷土耳其的大肆掠奪,希臘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狀態。左邊的一組男女老少手無寸鐵,神色絕望,早已失去了反抗能力,坐在那裡聽天由命;前方坐著一位老婦,仰望上蒼,希望得到上帝的指示與幫助;右下角一個少婦赤裸上身躺在地上,已經奄奄一息,而她的孩子卻什麼都不知道,還伏在她身上尋找母乳。這個情節令人震撼,更加突出了侵略者的可恨面目。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畫家刻意在右上方畫了一個騎在馬背上飛揚跋扈的土耳其士兵。他勒住戰馬,得意地看著眼前被摧殘的希臘人,表現出勝利者的高傲。馬背後邊還拖拽著一個被繩索捆綁的裸體少女,少女表現出痛苦難忍的姿態。畫家充分利用光的變化效果,使畫面從色調上顯示出一種恐怖感。他用大筆觸手法描繪場景,再用明暗對比將畫面分為遠近兩種層次。畫作構圖鮮明,色彩強烈,把場面悲情緊張的氛圍與土耳其人殘酷無比的嘴臉表現得淋漓盡致。
《希奧島的屠殺》震動了整個法國畫壇,他的老師格羅感慨地說:「這不是希奧島的屠殺,而是繪畫的屠殺。」評論家戈蒂埃激動地說:「強烈的色彩,畫筆的憤怒,他使得古典主義者如此不滿與激動,以致他們的假髮都發抖了,而年輕的畫家卻感到非常滿意。」
德拉克羅瓦的《米索隆基廢墟上的希臘》,也是聲援希臘人民的作品。
在米索隆基開展的保衛戰非常激烈,詩人拜倫就犧牲在那裡。最後一次突圍戰更加激烈,大部分希臘人犧牲了,但是他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永遠不會消失。德拉克羅瓦被這個事件深深感染了,他用浪漫主義象徵手法把它描繪了出來。
畫中的希臘婦女站在那裡,她手無寸鐵,跪在大石頭上,堅毅的目光中體現了決不服輸的心態。遠處的天空雲霧瀰漫,襯托出畫家的沉痛心情。廢墟上的女性是希臘人民堅貞不屈的象徵,是英勇的化身。遠處土耳其的戰旗和士兵們勝利時的舉動與廢墟上的婦女形成鮮明對比。
畫家用暗紅色做背景,用鮮明的色彩表現凝重與緊張的氣氛,再用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照效果,表達了自己對侵略者暴行的嚴厲抗議。
1825年,德拉克羅瓦到英國旅行,對英國繪畫的色彩及光線運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32年,德拉克羅瓦隨駐蘇丹大使到摩洛哥旅行,受到東方繪畫風格的感染,在色彩運用上有了更強烈的感觸。他還創作出很多表現浪漫主義的作品,如《沙爾丹納帕勒之死》、《自由引導人民》以及《阿爾及爾的女人》等。
在西方繪畫史上,德拉克羅瓦是第一個有意識地使用「補色對比」手法的畫家,這也是他的畫作之所以如此鮮艷奪目的重要原因。
補色對比
補色又稱互補色,如果兩種顏色混合後給人以白色感覺,那麼這兩種顏色就是互補色。
之所以會出現補色,是因為人眼具有感知光線的兩種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視杆細胞敏感於光線,視錐細胞敏感於色彩。當人看一種顏色時間久了,眼睛為獲得平衡,就需要補色作為調劑。
每種顏色都有它的互補色。最典型的互補色是黑和白、黃和紫、藍和橙、紅和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