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萬神的神廟
2024-10-08 17:05:1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萬神廟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北部,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同時是羅馬帝國時期建築物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體現了古羅馬建築的偉大。
萬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主導者是古羅馬軍統帥阿格里帕,這座神廟是為了紀念當初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的聯軍而修建的。之所以稱其為「萬神廟」,是因為這座神廟供奉的是諸神。在這一點上,古羅馬的神廟和古希臘的神廟有很大不同,古希臘一般一座神廟只供奉一位神,而古羅馬的神廟則是同時供奉很多神。
80年,一場大火讓萬神廟被毀掉。120—124年,皇帝阿德良對神廟進行了重建,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模樣。
萬神廟建造在有三層台階的台基上,整座建築由門廊和神殿組成。門廊呈矩形,約寬33米,長18米,由16根巨大的大理石石柱支撐著三角形的檐牆。這些柱子約高14米,直徑1.4米,是典型的科林斯柱式。柱子頂端有蔓藤樣式的裝飾,下面有圖案裝飾,顯得既莊嚴又華麗。
神殿四周牆壁有6米厚,牆上沒有開窗,不過有彩色的大理石和鑲銅做成的裝飾物,並開有八個壁龕,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減輕了牆體的承重。這種壁龕的建築樣式十分具有開創性,在後來歐洲各國的教堂中經常會出現。整個萬神殿由8根巨大的拱壁支柱支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承重載體。
萬神殿頂端的半球形屋頂十分壯麗,這個半球形屋頂下面覆蓋的穹頂跨度達43.3米,穹頂距離地面的高度也是43.3米,穹頂上部厚度為1.5米。萬神廟的這個圓頂起初被認為是建在神殿的第二層之上,由磚和混凝土砌成,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對萬神廟進行修復時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個圓形穹頂裡面沒有骨架支撐,也並非是建在神殿第二層之上,而是直接修在了第三層上。直徑跨度如此大,且沒有磚砌的支撐骨架,這個穹頂簡直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一直到19世紀之前,萬神廟的這個穹頂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築物,這個記錄萬神廟保持了近兩千年。拱頂不是古羅馬人發明的,但是在使用和創新方面,他們發揮到了極致。能造出如此有想像力的巨大穹頂,背後是古羅馬建築師高超的技藝和精確的計算水平。
巨大的穹頂是用混凝土製成的,材料中火山灰占了很大的比例。越是到頂端,使用混凝土的比例越小,這樣做是為了減輕穹頂的承重,到了最頂端,用的是最輕的浮石。穹頂內部,壁上全是一個個凹陷進去的格子,上下共有5排,每排28個,這樣做也是為了給穹頂減負。據說原先這些格子裡面放著鍍金的玫瑰花飾物,現在已經不見了。在穹頂的最頂端,開有一個直徑8.9米的大天窗。這個天窗設計得非常巧妙,一來減輕了穹頂的重量,二來讓陽光照射進大殿,彌補了大殿四周牆壁沒有開窗的缺陷。從宗教上來講,這個天窗象徵著人世間與上天眾神之間的聯絡,虔誠的信徒可以在這裡升天。
迄今為止,距離最初修建萬神廟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千年,萬神廟雖然被多次修繕,但依舊保持了最初的模樣,無論是地板上的圖案,還是天花板上的方格。從609年被教皇改為基督教的禮拜堂開始,至今萬神廟一直被當作天主教教堂使用,它還有另外一個稱呼:聖瑪利亞圓形教堂。
馬塞盧斯劇場
古羅馬人喜歡觀賞戲劇,這樣劇場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築。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古羅馬人的劇場都是依山而建,藉助山坡修建看台,這就要求劇場的選址需要考慮到地勢。著名的馬塞盧斯劇場打破了這一限制,它建在台伯河邊的一處地勢平坦的空地上。當時混凝土技術已經開始使用,馬塞盧斯劇場藉助這一技術,層層架起了觀眾席,使之保持同心圓的結構。馬塞盧斯劇場的觀眾席直徑達129.8米,可以容納兩萬名觀眾,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劇場。
可惜馬塞盧斯劇場後來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內部的舞台和劇院的第三層都被損毀,底下兩層成了商店,內部也被改建成了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