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2024-10-08 17:04:4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乾隆時期的權臣和珅、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宅邸,後來賜給清末重臣恭親王奕?,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歷經了從清乾隆到宣統七代皇帝的統治,見證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曾評價:「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和珅開始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後來嘉慶登基,將和珅革職抄家,「賜令自盡」,宅子則賜予了弟弟慶僖親王永璘。咸豐元年,咸豐皇帝遵照道光帝遺旨,封其異母弟奕?為恭親王,同年將這座府邸賞賜給他居住。恭親王奕?則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由此沿用至今。
恭王府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而且占據著北京城絕佳的位置。史書上曾描述它為「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北京據說有兩條龍脈,故宮一脈是土龍,後海與北海一線是水龍,而恭王府正好在後海與北海的連接線上。恭王府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由南向北,府邸在前,花園在後。
府邸有一條嚴格的軸線貫穿,並由多個四合院落組成。建築占地3萬多平方米,都是親王府的最高規制。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東路的主要建築是多福軒和樂道堂,西路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
府邸的中路軸線有兩進宮門,南面的是一宮門,也是王府的大門,三開間,門前有一對石獅子;北面是二宮門,五開間。進入二宮門向北就是中路正殿,名為銀安殿,俗稱銀鑾殿,是王府最主要的建築,只有在重大節日和重大事件時才會打開。銀安殿原來有東西配殿,但因為不慎失火,東西配殿和正殿都已被焚毀,現在的銀安殿是後來復建的。銀安殿北面是嘉樂堂,是和珅時期之建築。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裡面供奉著祖先、諸神等牌位。銀安殿和嘉樂堂屋頂都採用綠色琉璃瓦,是一種威嚴的象徵,體現了親王身份。
處在東路南面的是多福軒,是奕?會客的地方,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築風格,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至今仍長勢很好。多福軒北面是樂道堂,是奕?生活起居的地方。
西路南面是葆光室,正廳五開間,兩旁各有耳房三間,配房五間。由葆光室向北穿過天象庭院是錫晉齋,兩邊也有東西配房各五間。錫晉齋高大氣派,大廳內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斷。據說,這是和珅仿照紫禁城中的寧壽宮的式樣修建的,屬於逾制,和珅被賜死有「二十大罪」,這便是其中之一。
在整個府邸的最北面,也就是府邸的最深處,橫著一座兩層的後罩樓,東部為瞻霽樓,西部為寶約樓,東西長達156米,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
整個府邸北面,也就是恭王府的另一部分——恭王府花園,名為萃錦園。與府邸相呼應,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
正門坐落在花園的中軸線上,名為西洋門,是一座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的漢白玉石拱門,門內左右有青石假山。正對著門聳立的是獨樂峰,是一座長型太湖石,後面則是一座蝙蝠形水池,稱蝠池,「蝠」字通「福」,具有美好的意義。蝠池向北有一座五開間的正廳,是安善堂,有東西配房各三間。安善堂後面有一座假山,由眾多太湖石形成,山下有洞,叫秘雲洞,著名的「福」字碑就在這個洞裡。據說,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皇太后在六十大壽之前突然身患重病,康熙帝就親手寫了這個暗含「子、才、多、田、壽」五字,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的「福」字,在孝莊皇太后六十大壽的時候獻上,孝莊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又因為康熙皇帝極少題字,所以這個「福」字碑極其珍貴,被稱為「天下第一福」。傳說乾隆時期,和珅將這「福」字碑偷偷移至府內作為鎮宅之寶。假山上則是名為邀月台的三間敞廳。中路最後有正廳五間,因為形狀像蝙蝠的兩翼,所以叫作「蝠廳」。
花園東路最主要的建築是大戲樓。大戲樓正廳內裝飾著枝繁葉茂的藤蘿,使人有一種在藤蘿架下觀戲的感覺。
西路最南面有一段20多米的城牆,其門稱榆關。榆關內有三間敞廳,名為秋水山房。秋水山房東面的假山上有一座名為妙香亭的方亭,秋水山房西側有三間房屋,名為益智齋。在榆關正北有一座巨大的方形水池,占據著花園西部的大部分面積,池中心有觀魚台。池北有五開間卷房,名曰「澄懷擷秀」。
恭王府的府邸富麗堂皇,花園幽深秀麗,民間有傳聞說《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就是根據恭王府而寫的,但是真實性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