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魂歸處

2024-10-08 17:04:0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屹立著一座蒙古包似的宮殿,它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園——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是宋代末年到元代年間的蒙古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原名鐵木真,「成吉思汗」是對他的尊稱,是「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的意思。他一路征戰,統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汗國。此後他還多次發動對外的征服戰爭,一度將版圖擴大到了中亞和東歐地區,曾被西方一些人稱為「全人類的帝王」。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5歲。

  傳說,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時路過鄂爾多斯,看到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是一塊風水寶地,囑咐部下等他去世後將他葬在這裡。成吉思汗去世後,運送其靈柩的靈車走到鄂爾多斯時,車輪突然陷進沼澤里,怎麼都拽不出來,因此人們將他的氈包和衣物安放在這裡進行供奉。由於這只是傳說,而且蒙古族因為頻於遷徙和為了躲避戰亂而盛行「密葬」,所以成吉思汗真正被埋葬在哪裡,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衣冠冢,而且成吉思汗的衣冠還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成吉思汗陵占地約5.5萬平方米,雖然規模不算大,但頗具特色,加上陵園位於廣闊的草原上,所以更顯得雄偉而神秘。成吉思汗陵整體的造型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具有典型的蒙古民族的藝術風格。陵內的主體建築是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組成,它們之間由廊房相連,因此整座陵園可以分為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和西廊六部分。

  進入大門後,首先是一座成吉思汗騎馬的雕像,這一雕像高21米,高高的白色底座上是銅質的雕像,成吉思汗騎在一匹駿馬上,手持「蘇勒定」,凝望著前方。「蘇勒定」是蒙古大旗上的鐵矛頭,成吉思汗生前在南征北戰中用它指揮千軍萬馬。整座雕像展現了成吉思汗征戰沙場時的風姿。雕像後面向北延展的是一條長長的有多層台階的路,這是成吉思汗聖道,由它可以到達陵宮。

  正殿高26米,平面是八角形的,白牆朱門,重檐蒙古包式殿頂,房檐則為藍色琉璃瓦,穹廬頂上則是黃色琉璃瓦,藍、黃搭配,避免了單調。黃色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顯得十分高貴華麗。穹頂上部雕砌成雲頭花,這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圖案。正殿內正中擺放著成吉思汗雕像,雕像高5米,成吉思汗身上穿著盔甲戰袍,腰中佩戴著寶劍,端坐在大殿中央,英明神武。雕像背後是一幅「四大汗國」的疆圖,顯示著當年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征戰中原、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績。後殿則是寢宮,在這裡安放著成吉思汗三位夫人的靈柩及成吉思汗的衣冠。它們供奉在四個用黃緞罩著的靈包中。靈包前擺放著一個大供台,台上除了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等祭奠之物,還有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和一些珍貴的文物。

  東、西兩殿在正殿左右,高23米,比正殿稍矮,平面是不等邊的八角形,也是白牆朱門,與正殿的重檐穹廬頂不同,配殿是單檐穹廬頂,頂上也鋪有黃色琉璃瓦。東、西兩殿供奉著對蒙古族有影響的重要人物。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四兒子拖雷及其夫人的靈柩,拖雷生前曾繼承了父親成吉思汗的大部分軍隊,也曾做過監國,在君主外出或不能親政時代理朝政。而且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父親,蒙古族後代的皇帝基本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他地位極為顯赫;西殿供奉九面旗幟和「蘇勒定」,九面旗幟象徵著九員大將,「蘇勒定」之所以被供奉起來,是因為它在蒙古人民心目中是十分神聖的,成吉思汗生前用它來指揮千軍萬馬,傳說成吉思汗死後,靈魂就附在了它的上面。

  現在的成吉思汗陵不僅供遊人參觀,還是蒙古族人祭祀的場地。祭祀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莊嚴、隆重的祭祀活動,簡稱「祭成陵」。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習俗在忽必烈時就已成為慣例。現今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襲古代傳說的祭禮。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每年陰曆3月21日為春祭,祭祀規模最大,也最隆重,人們準備整羊、聖酒和各種奶食品,在這裡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

  元代民居

  元代是蒙古貴族建立的。在入主中原之前,他們一直過著落後的遊牧生活,因此民風彪悍,文明程度較低。蒙古軍入侵中原時,每占領一座城池都會對城裡的百姓和俘虜展開大規模屠殺,大量擄掠農民和手工業者為奴,使農業和工商業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的凋零在建築上也得到了體現。因為木材不足,建築方面不得不用盡各種辦法減少木料的使用,比如,用料粗糙草率,簡化木構件,用彎曲的木料做梁架;取消連接立柱和橫樑的室內鬥栱,或減小斗拱的用料;在大型的建築中採用減柱法,也就是大量減少起支撐作用的柱子等。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