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天地之中> 跋 跨越千年的思索

跋 跨越千年的思索

2024-10-03 21:03:15 作者: 楊東明

  一股萬人集結的力量從中嶽大地迸發而出,

  一種跨越千載的思索在天地之中蔓延滲透。

  2010年8月1日的早晨,太陽像平日一樣在東方的山巒疊嶂之間徐徐升起,將光芒頃刻間鋪向了嵩山寂靜的重山峻岭之間,把中嶽大地染成了一幅壯麗的金色畫卷。這一天,登封人都比平時早起了一兩個小時,他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收看早間新聞,因為這天,在地球另一端有一個叫巴西利亞的城市會傳來關於登封的一個重大新聞。大家屏息凝神、焦急地注視著電視屏幕。終於,在早間新聞里大家等來了期盼已久的消息: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成功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消息讓大家長久以來如緊繃之弦的心終於釋然,大家湧上街頭,奔走相告,自發地加入到了慶祝申遺成功的慶典中。那一天的登封像過年一樣彩旗招展、鑼鼓喧天;那一天的登封人民像過年一樣興高采烈,載歌載舞。因為這些生活在嵩山腳下並深受嵩山文化滋養的登封百姓深愛著他們生活著的這片土地。

  就在全城同慶的那一天,單位的同事問我:為什麼會用「天地之中」來命名,什麼是「天地之中」?作為在宣傳部工作多年的文化工作者,我對這個問題卻不能做出回答,甚至自己都覺得這個名稱有「偽科學」的嫌疑。後來我發現很多人對「天地之中」這個概念都一知半解,不得要領,大家都是根據自己主觀的認識去理解這個概念的。

  也就在那段時間,我有了請名作家為登封「天地之中」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著書立傳的想法。一是想要把「天地之中」這一概念的真正內涵和實質解釋清楚,不能讓大多數的登封百姓對「天地之中」的理解蒙著一層面紗;二是要對登封「天地之中」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艱辛歷程做一個全面、翔實、透徹的回顧,讓人們記住這段歷史,記住這個造福後代的千秋功業;三是要讓在申遺中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們永留史冊,為他們心繫大業、敢於擔當、鍥而不捨、眾志成城的申遺精神樹立一座彪炳千秋的豐碑。

  這個想法得到了周圍同事和朋友的一致同意,這個想法也得到了王福松書記、鄭福林市長、楊昆峰副書記、崔世英部長以及全程參與並主持申遺工作的裴松憲常委的大力支持。

  這個結果給了我和我們文聯的同志極大的鼓舞。

  找名作家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並非易事。由於申遺時間跨度較長,牽涉人物眾多,信息量龐大,我們要找的這位作家一定要肯花精力,肯花時間,要有對千頭萬緒的信息的梳理能力;這位作家一定要在報告文學方面卓有建樹,具有一定的聲望和權威;這位作家又要對登封的申遺感興趣,能把申遺的整個歷程寫實寫透,並融入自己對申遺的獨到思考。這本書一定要在2011年8月1日,也就是「天地之中」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與全市人民見面,所以我們要找的作家必須思路敏捷,必須具有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大工程的能力和耐力。

  最後,我們找到了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東明先生。他著有十幾部長篇小說和許多中短篇小說及報告文學,是文學豫軍隊伍里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他思維縝密、執筆嚴謹,在報告文學寫作方面,堪稱河南文學界的領軍人物。

  楊老師稱自己已年過半百,但我看到的卻是一位精神矍鑠、幹練灑脫、從容淡定、幽默風趣的當代作家。他的真實、快樂和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讓我確定他就是我要找的作家,他就是我們登封人民需要的作家。

  在2011年伊始,楊老師來到了登封,開始了緊張有序、為期一個多月的採訪。雖然年初各單位的工作都處於一年中最忙碌的階段,但是許多當時親歷申遺過程的登封各級領導幹部還是抽出時間接受了採訪。申遺辦、文物局、告成鎮、中嶽辦、嵩陽辦、少林辦等幾個直接實施申遺拆遷和申遺整治工程的鄉鎮、局委領導幹部對這項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包括專家、市領導、鄉鎮、局委幹部、農民、工人在內的200多人先後接受了楊老師的採訪。在楊老師的電腦里,僅音頻資料就保存了300多個。楊老師白天採訪,晚上整理錄音和文字資料,同時還抽出時間察看了8處11項歷史建築群和實施申遺工程的現場。他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工作熱情,令人欽佩讓人感動。

  春節前夕,由於各單位都已放假,楊老師不得不結束了採訪。元宵節剛過,楊老師又重返登封,完成了全部採訪工作。從2月23日採訪結束,到5月28日收到楊老師的報告文學初稿,在僅僅3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就完成了25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可以想見楊老師是如何坐在電腦前嘔心瀝血、認真工作的。

  接到這本書稿之後,我和文聯的同志們迫不及待地對文稿進行了通讀。文筆流暢、敘事細緻、定位準確、獨具匠心,是我們對這部書稿的總體印象。作者在寫作時準確把握了申遺的核心和實質,在書稿的字裡行間,我讀懂了作者對「天地之中」登封的深情厚愛。正是有了這份深厚的情感,才會有如此思接千載、意馬奔馳的創作態勢。作為一個讀者,我從書稿中很輕鬆地領悟了「天地之中」概念的本質,進一步了解了登封申遺的來龍去脈和細枝末節,也對那些為申遺付出努力的登封各級領導幹部及普通的農民和工人增添了更深的敬意。

  在這裡,我必須作一些解釋。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親歷登封申遺、對登封申遺作出過巨大貢獻的當事人未能採訪到,作者只能通過他人的講述作出側面的描寫,所以難免有不周之處。據親歷申遺的有關人士介紹,除聯合國、國家、省級和鄭州市級文物局的專家領導參與了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申遺工作之外,僅只我們登封親自參與申遺的人數就在10000人以上。如此龐大的人群,如此千頭萬緒的細節,不可能讓每個人物都在書稿中一一展現,因此難免有掛一漏萬之憾。凡此種種,還請大家給予諒解。

  關於此書的書名,我們在著書之初就縈繞於心,糾結已久。楊東明老師在初稿中曾以《天中精神嵩岳意志》為書名,正像他在初稿的題記中所說:

  生活在「天地之中」的登封人民,是憑著一種「天中精神」去戰鬥的。那就是:心向一個中心凝聚,力往一個目標合使,用凝聚力和向心力去攻堅克難。

  生活在嵩岳之麓的登封人民,是憑著一種「嵩岳意志」去拼搏的。那就是:滄桑盡歷,風雨閒看,不搖不移,不折不撓。

  楊老師擬定的這個書名充分體現了申遺精神和我們想要表達的本意。

  但是,我預想的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在讀者目之觸及的瞬間就能引起心靈共振和遐想的書名。在多次研讀之後,我們覺得這個書名似乎並非是最合適的那個。後來我們又思考了很多其他書名,似乎都有些不能令人滿意。

  在讀書稿中,我在書中發現了「千秋功業」一詞。申遺的本身就是一件功載千秋、造福於民的大業,也許這4個字就是我們想要找的書名。但經過反覆琢磨思考後,又覺得這個書名涵蓋面過於寬泛。那段時間,為此書尋找一個合適的書名成了我心中的一樁大事,讓我食之不安,夜不能寐。一個個書名從心中蹦出來,又很快在幾秒鐘內遭到了自己的拒絕。

  就在情急之時,我看到了登封市作協主席常松木為本書擬定的題目:「天地之中」四個字。真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啊,這本書要寫的是天地之中,我們申遺的核心正是天地之中,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就在天地之中,10000多個親歷申遺的同胞,夜以繼日付出心血的所在地也是天地之中……此刻,「天地之中」4個字已成為跳動的音符、舞動的旋律,幻化成一組組、一場場申遺的浮雕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留存在我們的心中、融流進我們的血脈。我們為我們是「天地之中」人而驕傲和自豪。

  這個名稱也得到了楊東明老師的同意,所以,我們就將這本書定名為《天地之中》了。書名的選定讓我們經歷了從起點又回到原點的過程,這個過程正是「天地之中」最原真的呈現。

  在《天地之中》即將付梓之際,再次對楊東明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也感謝登封各級領導幹部長期以來對這本書的關注和大力支持。能將這本書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一周年的獻禮,我慶幸自己未曾失職失責,慶幸自己能為申遺盡一點綿薄之力,也慶幸長久積聚內心的申遺情結終得釋懷。

  鍾清敏

  2011年6月17日於登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