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毛澤東詩傳>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024-10-03 19:38:48 作者: 胡為雄著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詩賦人生

  1965年5月下旬,毛澤東重訪他開闢的第一個中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在那裡遊覽視察。5月22日上午11時許,毛澤東驅車從湖南進入江西永新境內。歇息一會兒後,在湖南、江西兩省負責人陪同下,開始向井岡山進發。汽車行至龍源口附近徐徐停下,毛澤東出車門舉起望遠鏡環視這當年「打破江西兩隻羊」的舊戰場,臉上露出微微笑容。繼而車子向前開進,途經三灣、古城、茅坪等地,這正是38年前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所走過的道路。下午5時許到達雄偉險峻的黃洋界,毛澤東身披大氅,精神煥發,邁步登上黃洋界哨口。當年紅軍挑糧上井岡山的小路和挑糧歇蔭的槲樹,與敵鏖戰留下的壕溝頓時躍入眼底。在陣陣松濤聲中,毛澤東站在黃洋界紀念碑前留了影。傍晚時分,車子抵達茨坪。

  毛澤東在井岡山住了一個星期。他向當地幹部詳細了解井岡山的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情況。當得知幾位老紅軍、老赤衛隊員還健在時,毛澤東便把他們接到茨坪,與他們一齊合影留念。5月29日下山前,毛澤東還接見了來自茨坪、拿山、羅浮等井岡山各地的社員、工人、幹部、學生1700多人。在山上,毛澤東給警衛員講當年的革命鬥爭,講紅軍吃南瓜湯的故事,給他們背誦「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個精打光」這首流行當年的紅軍歌謠。

  就在上山的第4天即5月25日這天,毛澤東揮筆寫下了《重上井岡山》這首詞。5月27日下午,汪東興送中央文件到毛澤東住所,毛澤東正在聚精會神地書寫這首詞。重訪井岡山時,毛澤東還以《念奴嬌》詞牌填《井岡山》一首。這兩首詞及同年秋所填的《念奴嬌·鳥兒問答》,大的政治背景基本相同,從其透露出來的信息看,它們是毛澤東心中一個新的戰略構想醞釀成熟,中國社會一種新的政治革命——「文化大革命」將要發生的前兆。

  在國際上,196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下台以後,繼任者勃列日涅夫仍然堅持蘇共二十大、二十二大所規定的政策。1965年3月,蘇共發起召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協商會晤」會議,即莫斯科三月會議。《人民日報》、《紅旗》雜誌即聯合發表編輯部文章:《評莫斯科三月會議》。文章說這次會議是一個非法的分裂會議,其召開是公開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極其嚴重的步驟。在國內,196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開全國工作會議,主要討論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問題,並於1965年1月發布這次會議討論的紀要:《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簡稱《二十二條》)。紀要提出,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1965年9月18日至10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期間,毛澤東又提出「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你們怎麼辦」的問題。事實上,從1965年初開始,經毛澤東同意和授意的批判《海瑞罷官》的文章即在準備著手。經過八個月時間,《文匯報》發表了經毛澤東審定、由作者姚文元署名的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從而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這場即將發動的由億萬人參加的所謂「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最後「勝利」似乎已在毛澤東的意料之中。「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這一藐視險阻、氣掃六合的辭句,既是他對往昔在井岡山上樹大旗、掀起中國革命大潮歲月的追憶,更是他懷有必勝信心的外露。

  這首詞的最後完成時間可能同《鳥兒問答》一樣,在秋天。1965年9月25日,毛澤東將自己新創作的兩首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的清樣,送給鄧穎超「請教」。他清樣的在天頭上寫了這麼幾句話:「自從你壓迫我寫詩以後,沒有辦法,只得從命,花了兩夜未睡,寫了兩首詞。改了幾次,還未改好,現在送上請教。如有不妥,請予痛改為盼!」這個清樣稿,與正式發表定稿有幾處差異。如清樣稿中的「早已變新顏」句,定稿改為「舊貌變新顏」;清樣稿中的「到處男紅女綠,更有飛流激電」句,定稿改為「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清樣稿中的「拋出幾泥丸」句,定稿為「彈指一揮間」。另外,清樣稿中的「可下五湖捉鱉」句的「湖」字也改為「洋」字。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詞作者留有一件手跡,像是一個初稿。它同定稿相比,有幾處有異:「高路入雲端」為「高樹入雲端」,「是人寰」為「是塵寰」。同時,在「彈指一揮間」句之前多了一句「今日人人能道」,其後少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該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76年1月號。

  

  注釋

  人寰?人世間。寰,此猶區域,謂廣大的境域。

  三十八年過去?從1927年秋率秋收起義部隊初上井岡山,到1965年夏重來,已過去三十八年。

  彈指?佛教中的一個時間量詞,出自於印度的梵語,佛家常用來比喻時光的短暫。《僧祗律》: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九天攬月,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中有句:「欲上青天攬明月」。九天,天的極高處。參見《蝶戀花·答李淑一》重霄九注釋。捉鱉,成語有瓮中捉鱉,言成事極易。五洋捉鱉,表明不懼怕艱難險阻的決心。五洋,言大洋之深。

  意會

  沒有井岡山,就沒有北京,沒有新中國,沒有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千里來尋故地,為的是從這座似有無窮力量的雄偉山體中吸取新的活力,從歷史的硝煙中摸索新的戰鬥陣地,以遂久存之「凌雲志。」這風激雷奮、旌旗亂翻的人寰;這彈指一揮間的三十八年。歷史說,有志者,事竟成。能不催人再奏一曲攬月捉鱉的凱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