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2024-10-03 19:37:00
作者: 胡為雄著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64年1月27日毛澤東回答《毛主席詩詞》英譯者的解釋: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是指漁船不見。
詩賦人生
1954年夏,毛澤東到北戴河辦公。工作之餘,常下海游泳,直至9月天涼。一天,北戴河狂風乍起,毛澤東突然放下手中的工作,對衛士長李銀橋說:「銀橋,你去看看,能不能游泳,我想游泳。」說罷,他換上泳裝,向大海走去。李銀橋連忙勸阻,毛澤東卻說,風浪越大越好,可以鍛鍊人的意志。說罷,他縱身跳下大海。眾警衛見狀,慌忙跟著下海。這時,只見風雨蒼茫,海浪隨風衝上海灘,遠處海天渾沌一片。毛澤東用臂奮力搏擊於水中。帶著白沫的海浪時而把他推上浪尖,時而把他拋向浪谷。眾衛士在海中拼命圍護著他,毛澤東卻不慌不忙,時而側泳,時而蛙泳,甚至仰泳。足足遊了一個小時,毛澤東才回到岸上。他坐在藤椅上,仍望著翻騰起伏的海浪,心滿意足地說:「好吧,你們說浪大,我們下去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在北戴河期間,毛澤東還讀《古詩源》,吟誦曹操《步出夏門行》詩中的《觀滄海》等名篇,登游碣石山。有一次,他叫衛士找來地圖,一邊查地圖一邊說:曹操是來過這裡的,上過碣石山;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烏桓,九月班師回朝經過碣石山寫出《觀滄海》。就是毛澤東在北戴河的這個時候,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初稿已完成,國民經濟經過三年已恢復,毛澤東構想的是怎樣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的偉大國家。他由曹操的《觀滄海》想到了「換了人間」,想到了巨變的時代,於是,一首壯麗的詞在這山這海旁產生了。毛澤東詞中的「東臨碣石」句,即是曹操《觀滄海》中的句首;其「蕭瑟秋風今又是」句即由曹詩的「秋風蕭瑟」句引出。
《北戴河》詞的創作,也同毛澤東想填一首風格豪放的詞有關。1954年7月23日,毛澤東在北戴河給女兒李敏、李訥寫信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操)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毛澤東的英文秘書林克曾在一個抄件上寫道:「毛澤東是因李訥喜李煜詞而李煜歷來只能寫婉約詞,不能寫豪放詞,於是他寫了一首豪放詞給李訥。」林克在《憶毛澤東學英語》一文中亦提到,1962年4月21日,毛澤東談《浪淘沙·北戴河》一詞寫作的緣由時說:「李煜寫的《浪淘沙》都屬於纏綿婉約一類,我就以這個詞牌反其道而行之,寫了一首奔放豪邁的,也算是對古代詩壇靡弱之風的抨擊吧。」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作者的這首詞留存有兩件手跡,其中「魏武揮鞭」句有一件作「孟德揮鞭」。《詩刊》1957年1月號發表這首詩時,無寫作時間,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增補寫作時間「一九五四年夏」。
注釋
北戴河?位於秦皇島市的西南端,瀕渤海,因河而得名。北戴河海濱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
幽燕?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西南一帶,因其古屬九州之一的幽州,戰國時屬燕國,故稱。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東漢末,他在鎮壓黃巾起義中擴展了自己的勢力,先後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並用獻帝名義發號施令。建安十三年(208年),他進位丞相,率軍南征,被吳蜀聯軍擊敗於赤壁。死後被追尊為武帝。曹操在用人方面唯才是舉,能打破世族門第觀念。在恢復農業生產方面他亦推行過屯田制。曹操不僅精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還善詩歌,留有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歌如《蒿里行》、《觀滄海》等。碣石,現存的碣石山在河北省昌黎縣北面,屬燕山余脈,最高處仙台頂海拔600餘米,距海近30公里。於上雖可聞「秋風蕭瑟」,但卻難以見到「洪波湧起」。故有人認為曹操登臨的是另一碣石山,原先位於古代灤河河口附近的渤海岸邊,北魏時已沉淪入海。傳流下來的曹操《觀滄海》詩膾炙人口。
意會
真箇一代英主,為的是勵精圖治。面對大雨滂沱、白浪滔天的渤海,心中繫念的是打魚船「知向誰邊」。碣石山上,登臨送目。吟誦曹操的瑰麗詞章《觀滄海》,追思品評他的歷史功業。縱然割據稱雄,統一北方,但不過是一位想統一中國、壯心不已的統治者罷了。何能心繫人民,更不知合作化、共產主義。歷史英雄終成糞土,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景觀猶在,然而人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