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夢孔子
2024-10-03 19:28:45
作者: 陳書良
要議論六朝人物,劉勰是必不可缺的。原因很簡單,他撰寫的《文心雕龍》實在是太偉大了。《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論中體系最完整、結構最嚴密的巔峰之作。多年來,它像一座神秘的寶山,散發著絢爛的光芒。清人黃叔琳曾讚嘆說:「劉舍人《文心雕龍》一書,蓋藝苑之秘寶也。」魯迅曾將其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相媲美,並稱「為世楷模」。梁昭明太子在編纂《文選》時,即根據《文心雕龍》選文定篇。稍晚的蕭繹所著《金樓子》和唐代劉知幾的《史通》、唐代王昌齡的《詩格》等,都是受《文心雕龍》影響而撰成的。《文心雕龍》研究歷來是學術中的顯學,尤其近代如范文瀾、黃侃、劉永濟、王利器、楊明照、詹鍈、吳林伯等博學通儒,更是窮畢生精力致力於斯,以各自的皇皇力作,使「龍學」蔚為大觀。對於筆者,「龍學」更是難捨的情緣。劉永濟先生是筆者的伯外祖父,吳林伯先生是筆者的研究生導師,筆者的學位論文《〈文心雕龍〉釋名》就曾得到過楊明照、詹鍈、王利器先生的悉心指教。「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今天,這些大師都墓木早拱了!
當然,《文心雕龍》的指導思想是傳統的儒家思想。劉勰一生是跨越宋、齊、梁三個朝代的。據《梁書》和《南史》本傳記載:「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這是指他的祖籍是山東莒縣。其實從東晉以來,五馬渡江,百族南遷,已經在京口(現鎮江)僑置南東莞郡。劉勰的祖父劉靈真,是宋朝司空劉秀之的弟弟。他們早已世居京口,成為南朝的文化世家。劉勰的父親劉尚,事跡不明,只知道他做過越騎校尉這樣一個低級武官。在劉勰早年,劉尚就死去了,沒有留下財產。劉勰自幼家境貧寒,可算是一個沒落士族子弟。稍長,「篤志好學」,他也一直沒有結婚。永明元年,齊武帝下令消除沒落士族子弟的免役權,可能是為了逃役,劉勰就投奔南京附近的定林寺做和尚去了。這一年,他大概二十歲不到。
定林寺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名剎。劉勰在定林寺一住就是十幾年。那裡有位高僧僧佑,學問精深,除佛經外還收藏了不少儒家經典,劉勰幫助僧佑整理佛經之餘,塵心未泯,痴迷儒家典籍。他自稱:剛過三十歲,有一夜夢見了孔子。自己在夢中手捧紅漆的禮器,隨著孔子向南走。早上醒來,他回味這聖潔的夢境,非常高興,以為聖人在向他招手,忘情地讚嘆道:「自古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他以為「敷贊聖旨,莫若注經」,再次勃發注經的念頭。可是轉念又想,漢儒馬融、鄭玄注經在先,「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無奈只得放棄注經,另闢蹊徑。他想到文章的功用,可以「羽翼經典」,「論文」同樣可以「敷贊聖旨」,弘揚儒學,於是更堅定了著書立說宣揚儒學的決心。於是他提起筆來,開始寫《文心雕龍》。這部書雖然標著「梁通事舍人劉勰撰」,實際上是他在齊朝末年完成的。書寫時,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他的著作得不到重視。他看到中書郎、黃門侍郎沈約當時無論從政還是治學都是聲名赫赫,於是就背上自己寫的書卷,裝作一個貨郎,站在街頭等沈約外出時,在車前叩伏求見。沈約命人把《文心雕龍》取來,讀後大為欣賞,常把這部書稿放在自己的几案上,劉勰也就跟著出名了。
到了梁朝,大約三十八歲的劉勰才走出禪寺,步入仕途。最初做的是「奉朝請」。這個職位官階很低,並不是實缺,只是使這個沒落的士族子弟,藉此機會恢復他「清流」的地位,取得進一步做官的資格而已。果然不久他就兼任了臨川王蕭宏(梁武帝蕭衍的第六個弟弟)的記室,掌管書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後遷任車騎倉曹參軍,又曾出任太末(今浙江龍游)縣令。在任為官清正,頗有政績。後來又回到南京,做仁威將軍南康王蕭績(蕭衍的第四個兒子)的記室,還兼任昭明太子蕭統的「東宮通事舍人」,掌管「呈奏案章」。梁朝對通事舍人這個官職是很重視的,總是選用有才學的人,不限資歷,而且多半以別的官兼任。劉勰在做東宮通事舍人時,有機會接近風雅的太子蕭統。梁武帝天監十八年,因向蕭衍上表有功,升任步兵校尉,掌管皇家園林上林苑的警衛軍,仍舊兼任通事舍人。
蕭統自幼喜歡文學,在他周圍集聚了一批文人學士。這時東宮藏書近三萬卷,蕭統常和文人學士討論詩文,從事著述,並且由他親自主持,編成了一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昭明文選》亦簡稱《文選》,三十卷,共收錄作家一百三十家,上起子夏、屈原,下迄卒於當時(梁普通七年)的陸倕,收錄了從先秦到梁初的代表作品五百一十四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舊諺云:「《文選》爛,秀才半。」唐宋年間,《文選》成為士人學習詩賦、謀取功名的必讀之作。而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的精粹選本,更被人們重視,研究者日趨增多,發展成一門專門的學問——「文選學」。而此時出入東宮的劉勰,正是蕭統非常器重的人物,可以想像劉勰的文學主張對於在蕭統主持下編選的《文選》,是很有影響的。實際上,《文心雕龍》的論文標準與《文選》的選文標準互為表里,這也是很多前輩學人指出的。
過了一年,蕭統死去,劉勰不僅升官無望,而且梁武帝還命他回定林寺整理佛經。於是他看破紅塵,在完成校訂經卷的任務後,變服出家,改名慧地。523年左右,五十九歲的劉勰卒於上林寺。
這就是劉勰的孤寂人生。
觀其一生,其思想是複雜的。但劉勰寫《文心雕龍》的時候,正是他入世思想占上風的時期,夜夢孔子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序志》篇說,他自己本來想注釋儒家經書,可是看到漢代的馬融、鄭玄已經注釋得很精當,才轉而論文的。書成之後,他想方設法將書獻給沈約,目的也是想通過沈約的獎賞提拔,走上從政的道路。從《文心雕龍》的內容來看,立論主要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就是在文字上,也多引儒典成詞,儘量避免運用佛書中的詞語。這是學者的共識。
然而,《文心雕龍》博大精深,劉勰一生雖孤寂,思想卻複雜,又豈是一個「儒」字所能涵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