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2024-10-03 18:58:15
作者: (明)施耐庵 著;富強 改寫
[1][殿前都點檢]宮殿衛兵的最高指揮官。
[2][太尉]軍事方面的最高級官員,正二品。
[3][東京]又叫汴(biàn)京、大梁、汴梁,是今河南開封的舊稱,有「十朝古都」之稱。
[4][幫閒]專門陪貴族、富豪等人玩樂。
[5][嘍囉]舊稱占有固定地盤的強人的部下。
[6][莊客]對舊時田莊中的佃農和僱農的通稱,他們不僅要耕作土地,還要服其他勞役,並負有保衛田莊的責任。
[7][縣尉]官名,官位在知縣或縣長之下,主管治安。
[8][茶房]在茶館裡跑堂的夥計。
[9][洒家]宋元時關西一帶人自稱為『洒家』,意思是「咱」。
[10][都寺]寺院中總管全部事務的執事僧人。
[11][監寺]寺院裡的高級管理人員,其職責是總管寺院庶務,被稱為「住持右臂」,雖然名義上只是庫房負責人,總管糧食、物品、法器、香燭等供僧眾生活和做佛事的必需品,可實際職權又超出庫房之外,還管理山林、田莊以及房屋修繕等。
[12][偈(jì)語]又稱偈頌,是佛經中的唱頌詞,通常以四句為一偈,每句有三至七字不等,主要用來闡發佛理。
[13][「遇林而起」等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到與「林」字有關的人、事、物,就會有爭鬥。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會有財富。遇水而興:遇到水就能興旺。遇江而止:遇到江就會完結。這四句偈語其實就是魯達一生的判詞。
[14][耳房]正房或廂房兩側的房間,比正房小,就像掛在正房兩側的兩隻耳朵,故稱耳房。
[15][初更]舊時夜間分為五個更次,初更又稱一更、黃昏、日暮,指戌時,也就是夜間7~9點。
[16][職事僧]寺院中專門管理某項事務的僧人。
[17][知客]寺院裡專門負責迎送和接待賓客的僧人。
[18][衙內]唐代稱擔任警衛的官員,到了五代和宋初,擔任這種職務的大多是大臣的子孫,後來就泛指官僚子弟。
[19][虞候(yú hòu)]春秋時期為掌管山澤的職官。西魏和隋朝以後用作軍官稱號。職責包括警備巡查或內部監察等。宋代軍事編制單位設置「都」一級,設將虞候一職,地位較低。
[20][解腕尖刀]古代一種較普遍的刀具,一般尖長、背厚、刃薄、柄短,類似匕首,但只有一面有刃,主要功能是割、刺和肢解而非劈砍。它小巧方便,容易攜帶且不易被發現。
[21][巳時]上午9~11點。
[22][聲喏(rě)]又稱「唱喏」,是古代下屬參拜上級的一種禮節。行禮時,下屬一邊拱手作揖,一邊出聲致敬。
[23][府尹]北宋時在京城開封設置的文職,專管京城的治安和政務,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
[24][脊杖]古代一種施於背部的杖刑,打的時候一般會打出血,所以很容易把人打殘廢。相比之下,臀杖只打人的臀部,一般不會將人打到重傷,可見脊杖要比臀杖重得多。
[25][刺字]又叫墨刑、黥(qíng)刑,在罪犯面部、頸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標明犯罪事由及刺配地點、防止罪犯逃跑,並塗上顏色使字跡明顯。
[26][水火棍]古時供差役使用的木棍,一端塗有象徵著火的紅色,另一端塗有象徵著水的黑色,取不容私情之意,故取名「水火棍」。
[27][誓書鐵券]形如瓦片的鐵製品,民間俗稱「免死牌」,是封建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持券人與朝廷各執一半。
[28][小可]宋元時期的民間口語,一般用於男性對自己的謙稱。
[29][管營]古代邊遠地區管理充軍罪犯服役的官吏,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
[30][差撥]古代官職名,相當於現在的獄警頭目。
[31][頂禮]佛教最高的敬禮,行禮時,雙膝跪地,兩手伏地,以頭頂著被拜者的腳,所以稱為「頂禮」。
[32][足下]古代人用來稱呼上司或同輩的敬詞。
[33][投名狀]古代人在成為強盜時必須簽署的一份生死契約,以表達自己對組織的忠誠之心。
[34][五侯]分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等級的爵位,泛指豪門權貴。
[35][楊令公](約932—986年)又名楊繼業、楊業,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在抗遼戰爭中因屢立戰功被人稱為「楊無敵」。
[36][殿司制使]宋朝的一種官職,主要負責訓練士兵、戍守等任務。
[37][苦主]舊時指人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屬。
[38][都監]又稱監軍,因督察多路兵馬而得名,主要負責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監督任務和邊防事務。
[39][都頭]宋代州縣的捕快頭目,屬於低級軍官。
[40][保正]古代農村每十戶為一個保,設保長;每五十戶為一個大保,設大保長;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戶)設都保,都保的領導稱為保正,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鄉長。
[41][鬢(bìn)]面頰兩邊靠近耳朵的地方。
[42][表字]古代男子成人後,不便直呼名字,或是為了表明其德行,就另外取一個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表字。
[43][道號]有兩層意義,一是指道人或道士的稱號,二是指別號,簡稱號,即古代人除了本名之外的自稱,大多數都是自己起的,和名字沒什麼關係,在當時經常作為稱呼之用。這裡的「道號」,指的是第二層意思。
[44][教授]這裡是對私塾老師的尊稱。
[45][都管]舊時的總管或管家,主要負責管理主人的家產和日常事務,是地位較高的僕人。
[46][辰時]早上7~9點。
[47][申時]下午3~5點。
[48][江州車]一種手推的獨輪車,便於山地運輸,相傳為諸葛亮在江州縣(屬今重慶市)創製,因此得名。
[49][瓢(piáo)]用干葫蘆殼或干椰子殼等做成的勺狀物,可以用來盛水或酒等東西。
[50][關隘(ài)]通往一個地區的出入口,或出入某處的必經之地,一般地勢險要。
[51][押司]衙門裡的書吏,也就是書寫文書的人員,享有免服勞役的權利。
[52][觀察]宋元時期對從事緝捕工作的官差的稱呼。
[53][蓼(liáo)兒窪]即梁山泊,又稱大野澤、巨野澤、安山湖,清朝咸豐年間(1850—1861年)定名為東平湖。
[54][火併]指同夥自相殘殺。
[55][團練使]全名團練守捉使,起源於唐代的一種軍事官職,分都團練使和州團練使兩種,都團練使一般由觀察使兼任,州團練使往往由刺史兼任,都主要負責統領地方自衛隊。到了宋朝,團練使無定員、無實權,不駐本州,只是一個虛職。
[56][貼書後司]宋元時州縣官衙中較低級的吏人,在押司手下負責書寫、做帳等工作。
[57][招文袋]古代一種掛在腰帶上的小袋子,可以用來裝文件或財物。
[58][壓衣刀]匕首,主要用於護身。
[59][小吏]官府里的基層辦事人員,沒有官位。
[60][機密]古代縣衙中管理機密部門的人。
[61][招旗]舊時店鋪的招牌大多是一面旗,所以得名。
[62][未時]下午1~3點。
[63][里正]封建社會為了鞏固專政,在縣級以下設立了鄉和里,其中一「里」單位的長官為里正。北宋時的里正一般由地主擔任,主要負責稅收和治安。
[64][炊餅]蒸製的麵食,形如饅頭。
[65][奴家]古時女子、婦女的自稱。
[66][澆手]主人用酒食或財物酬勞手藝人。
[67][馬伯六]撮合不正當男女關係的人。
[68][仵作]舊時官府中負責檢驗死屍的小吏,相當於現代的法醫。
[69][紙馬]用紙糊成的人、車、馬等,或是印有神像的紙片,在祭祀時焚燒,以祭奠死者。
[70][剮刑]又稱凌遲,是指把人的身體割成許多塊,是封建時代一種殘酷的死刑。
[71][熱病]泛指一切急性發作、以體溫升高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72][盆弔]把囚犯蒙頭倒著吊死,是古時私殺獄囚的一種酷刑。
[73][批頭竹片]衙役手中打人的竹片,一頭紮緊,一頭劈分細條。
[74][節級]宋元時期的地方獄吏。
[75][孔目]舊時官府衙門裡的高級吏人,主要負責獄訟、帳目、遣發等事務。
[76][頭陀(tuó)]又稱行者、苦行僧,指出家而未經剃度的僧人,他們一般居無定所,為尋師求法而雲遊四方。
[77][墳庵]設在墓地的庵堂。
[78][知寨]宋朝時巡檢司巡檢的別稱,非正式官職,分文知寨和武知寨,文知寨為正,武知寨為副。當時的巡檢司,相當於現在縣裡派駐在鄉鎮關卡要地的公安機關。
[79][招安]也叫招撫,指統治者勸誘武裝反抗者投降或歸順。
[80][封妻蔭子]封建時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號,子孫世襲官職和特權,泛指建立功業。
[81][統制]北宋時,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直接控制軍隊,有戰事時再在將領中選拔一個人擔任「統制」來控制一部分兵馬,這一職務只是臨時的。
[82][方天畫戟]頂端呈「井」字形的長柄武器,由於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所以通常只是儀設之物,很少用於實戰。歷史上善用它的人不多,其中又以呂布、薛仁貴為代表。
[83][流蘇]一種以五彩羽毛或絲線等製成的穗狀物,一般用於裝飾服裝或器物。
[84][江州]指今江西九江。
[85][更次]古時用敲梆的次數來計算和劃分夜晚的時間,一夜共五更,每更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
[86][抄事]專門負責抄寫工作的小吏。
[87][通判]官名,位在知府之下,宋朝時期的通判主要負責戶口、賦稅、勞役、獄訟等公事。
[88][太史院]官署名,主要負責觀測天象、編制曆書等事務。
[89][搭膊]一種長方形的布袋,中間開口,兩端可盛錢物,系在衣服外面當腰巾,也可以肩背或手提。
[90][宣牌]宋代諸王﹑節度使﹑觀察使﹑州府官﹑縣官都有銅牌,命名為「宣牌」,由朝廷授予,用來證明官職、身份,此處的宣牌專門用來證明速遞文書者的身份。
[91][神龕(kān)]供奉神像或祖宗靈位的小閣子,規格和大小不一。
[92][血盆願]婦女分娩前後,念經祈求母子平安。這裡只是潘巧雲私會裴如海的藉口。
[93][朝奉]宋朝時對鄉紳或富豪的稱呼。
[94][細作]古人對暗探、間諜的稱呼。
[95][頭七]中國人的喪葬習俗,指人去世後的第七日,魂魄會回家探視,等意識到自己的肉體已經死亡後再投胎轉世,否則就會魂飛魄散或變成孤魂野鬼,因此有「頭七後下葬」一說。
[96][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又名丈八點鋼矛,因形如游蛇而得名,杆長一丈,尖長八寸,非常鋒利。
[97][踢雪烏騅(zhuī)]良馬名,因四蹄皆白﹑通身烏黑而得名。
[98][槊(shuò)]古代的一種長矛。
[99][三尖兩刃刀]一種雙手用的長兵器,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
[100][廟祝]寺廟裡管理香火的人。
[101][金瘡藥]主治因刀斧或跌打而受傷的藥。
[102][相撲]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徒手相搏,較量武力,在如今的日本很流行。
[103][月盡夜]舊指每月最後一天的黃昏前後。
[104][護心鏡]古代鑲嵌在戰衣胸部和背部的銅鏡,主要是用來防箭的。
[105][羅天大醮(jiào)]一種非常隆重的祭天儀式,目的是祈求協正星位、國泰民安,後來泛指各種消災祈福的善舉。
[106][三清]道教三位尊神的總稱,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107][石碣]圓頂的石碑。一般來說,只有在朝為官者才能立這種碑。
[108][御史大夫]官名,秦代開始設置,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起草詔書,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等。
[109][幹辦]古代軍事機構中的重要屬官,協助主官處理相關事務。
[110][驛館]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111][銷子]形狀像釘子的木料或金屬,橫斷面多呈圓形,插在器物中,用來連接或固定器物。
[112][大理寺]官署名,主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庭。
[113][畫角]古代樂器,形如竹筒,用竹木或皮革製成,外加彩繪,故稱「畫角」,發音哀厲高亢,古代軍中常用來報告晨昏、振奮士氣、整肅軍容、報警等。
[114][牙將]古代的一種軍銜,又叫牙軍或衙兵,主要負責保護牙城——主將居住的城池,因此得名。
[115][覲(jìn)見]拜見(君主或高官)。
[116][封賞]古時帝王把官爵或財物獎給臣下。
[117][廂官]宋代官職名,分管所轄地區煙火、訴訟、捕盜等事。
[118][狼主]古時突厥等少數民族對本族君主或首領的稱呼。
[119][燕京]在古籍中多指北京,此處指南京。遼兵攻占南京後,於1012年改南京為燕京,作為遼國的陪都。當時,遼國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1153年,遼國正式遷都到燕京。
[120][一提]用來提的物體,其重量沒有確數。後文「一秤」的意思與此類似。
[121][五行相生相剋]古代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大元素組成的,它們之間又存在著相互幫助或克制的關係。
[122][當風……]前兩句說的是凶兆,大致意思是在大雁飛翔的秋季,向東去朝見皇帝,就不會再有(兄弟)團圓之日了;後兩句說的是轉機,大致意思是如果滿足於眼前的功勞,就會福壽雙全了。至於「雙林」二字,說的應該是下文中的「雙林鎮」,燕青的老朋友許貫忠在那裡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按照偈語的指點,宋江如果能夠隱居在像雙林鎮這樣的地方,可能會福壽雙全。只可惜宋江一心只想著立功,並沒有記住這四句偈語。
[123][軍餉(xiǎng)]軍人的工資。
[124][排軍]原指一手持盾、另一手執矛的士兵,後來泛指擔任輔助之職的軍官。
[125][艮(gěn)岳]宋代著名的宮苑,是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開始興建的,宣和四年(1122)竣工,最初叫萬歲山,後來改名為艮岳、壽岳、壽山艮岳,又叫華陽宮,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後被拆毀。
[126][「太平」一句]將軍出生入死創造了太平局面,自己卻看不到太平。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一旦世事太平,掌權者就開始擔心將軍功高蓋主,於是想方設法制約甚至殺害將軍,讓將軍過不上太平日子。
[127][涌金門]宋朝時的杭州有十大城門:東邊有菜市門、薦橋門,南邊有候潮門、嘉會門,西邊有錢湖門、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北邊有北關門、艮山門。其中,只有涌金門外面沒有城牆,只依附西湖作為天然屏障。因此,張順才選擇涌金門作為自己潛入敵軍後方的通道。
[128][暹(xiān)羅]泰國的古稱,其部分先民原本居住在中國雲南一帶,後來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遷,1949年更名為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