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問答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取經到底是怎樣的?
2024-10-02 06:46:10
作者: 六神磊磊
《西遊記》里唐僧取經途中最大的障礙來自妖魔鬼怪,但真實的玄奘西行,最主要的障礙之一反而來自朝廷。
在《西遊記》的故事裡,唐僧是由唐太宗親自任命前往西天取經的。他不僅是皇帝的結拜兄弟,還有「通關文牒」這樣的正式文書,可以正當出使,在各個國家通行。
可真實的玄奘取經,一開始卻不是出於官方指派,而是個人行為。玄奘本名陳禕,出生在隋朝末年,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人生無常的玄奘就到洛陽淨土寺學些佛法。
二十一歲的時候,玄奘就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不斷尋求高僧指點迷津。可是即便如此,玄奘還是感到這些經典里的許多內容,要麼不明不白,要麼說法不一,始終沒有定論。因此,他下定決心西行取經,立志取回大乘經典《瑜伽師地論》,以便解開自己的種種疑惑。
可當時唐朝初立,邊境不安,民眾被禁止出國。儘管他多次上表請求西行求法,卻都未獲批准。一直到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北方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朝廷只好讓災民出城逃難,而二十七歲的玄奘則趁機逃離長安,開始「偷渡」西行。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一路大致是由長安出發,一路經過秦州、涼州、甘州、肅州、沙洲、玉門關、莫賀延磧(qì)、伊吾、火焰山、高昌、焉耆(qí)、龜茲、凌山、大清池、碎葉城,以及昭武九姓七國、颯末建國、鐵門關、梵衍那國、迦畢試國、健馱邏國、迦濕彌羅國、碟迦國、曲女城、摩揭陀國等,直至那爛陀寺,一路經過了許多個國家和地區,終於抵達終點。
其間,玄奘遭遇了被盤查、被困、迷路、飢餓、疾病、天災、孤獨等數不勝數的苦難,就和《西遊記》里說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樣。但玄奘與《西遊記》里相對膽小的唐僧不同,他整體表現得非常堅毅和勇敢。
他的取經隊伍也並非像《西遊記》里所說的那樣,有悟空、八戒、沙僧三個徒弟,還有白龍馬,以及暗中保護他的諸天神仙這樣的豪華陣容。與此相反,起初的玄奘只是孤身一人,足足步行兩萬多千米才到達西域。
有一個叫慧威的和尚非常同情玄奘,就派了惠琳、道正兩個徒弟護送他西行,等行到瓜州時,這兩名僧人也就回返了。
此外,還有一位胡人石磐陀,主動請玄奘為他受戒,願意當玄奘的嚮導。有學者猜測這位石磐陀可能就是《西遊記》里悟空的形象來源之一。可是這位胡僧也並沒有像悟空一樣堅持到底,走到半途就自行離去了。
玄奘也沒有白龍馬,只有一匹棗紅老馬。這匹棗紅馬曾在某個沙漠大顯身手,帶領已經四天五夜滴水未進的玄奘找到水源,救了玄奘一命。可它也在半路不幸死去。
此外,在玄奘離開高昌國時,曾得到高昌國國王的支持,派出一隊人馬與他隨行。可這支三十來人的小隊很快就在艱難的取經途中不幸分散。最後,僅有兩名幸運的成員跟隨玄奘到了終點那爛陀寺。
在那爛陀寺,玄奘拜見了戒賢大師,在寺中跟隨戒賢大師學習五年,此後四處遊學,遊歷十數個國家,聲名越來越盛。
之後,古印度的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行了佛學辯論大會,據說參加者有五印十八個國王、三千個大小乘佛教學者,以及兩千名外道人士。玄奘登台講經,大家可以隨意提問,自始至終,沒一個人能夠難倒他。
至此,玄奘聲名到達頂點,多國國王都要挽留他,他卻決定啟程歸國。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終於返回長安,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典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他的回歸受到了萬眾歡迎,並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隆重接待。和當年「偷渡」出去的孤單淒涼相比,真的是讓人嘆息。
回國之後,玄奘大師將大部分時間放在佛經的翻譯工作上,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翻譯的佛經,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空前的高水平。他還創造性地發明了「新譯」,在他之前的翻譯方式叫舊譯,而他的翻譯被叫作新譯,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當然,還有一件事是和《西遊記》很有關係的。玄奘回國後,口述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記》。正因為有了它,我們現在才能夠比較清楚地知道玄奘當初的取經歷程,也才有了之後我們能夠讀到的《西遊記》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