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10-02 06:32:15
作者: 何善蒙
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面臨著種種壓力,有著各式各樣的焦慮,由此出現了一大批新名詞,比如內卷、躺平、擺爛等,也有很多人對這些詞進行了批評和審視。但是,我更多時候覺得,其實現代人之所以有如是焦慮,除了因為不得不面對的種種社會壓力,還因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因素,那就是他們其實缺少一種思想上的觀照和啟迪,這種精神上的力量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可能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我是從事中國古代哲學研究的,在燦若星辰的中國古代思想大家那裡,有著極為豐富的思想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非常直接地給今天的人們帶來一種精神的效用。由此,就有了這本以《出世還是入世:孔子莊子們的人生選擇》為題的小書。之所以取這一題目,重點有二。一則,在中國傳統中,孔子和莊子等思想家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尤其是孔子,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人物,他的思想既是對之前禮樂文明的繼承,也是對後世思想傳統的開啟。可以說,孔子就是中國思想的標誌性符號,沒有孔子就沒有中國傳統思想。二則,所謂的出世入世,實際上更多強調的是哲學觀念對於現實生活的意義,尤其是在中國傳統中,我們通常都會把中國哲學稱為實踐的哲學,而所謂實踐的哲學,所關注的當然就是現實生命。如何在現實中安身立命是中國傳統思想關注的重點,也是古代中國哲學家身體力行的核心,這些寶貴的思想資源,自然可以為生活於今日的我們提供一種生活的指引。為了便於理解和接受,本書將以講演錄的形式展開。因此,這本小書也是一本關於中國哲學史的講演錄。
「哲學史講演錄」的說法,出自黑格爾的四卷本名著《哲學史講演錄》。1816年10月28日,著名哲學家黑格爾開始在海岱山大學(海德堡大學)講授哲學史,其所講後來彙編為《哲學史講演錄》。這部被恩格斯稱為「黑格爾最天才的著作之一」的作品,不僅在學術史上影響深遠,而且對於學習哲學的人來說,大概也是必讀書目。
在《哲學史講演錄》的「開講辭」中,黑格爾的說法,同樣適用於我們今天:
我所講授的對象既是哲學史,而今天我又是初次來到本大學,所以請諸位讓我首先說幾句話,就是我特別感到愉快,恰好在這個時候我能夠在大學裡面重新恢復我講授哲學的生涯。因為這樣的時機似乎業已到來,即可以期望哲學重新受到注意和愛好,這門幾乎消沉的科學可以重新揚起它的呼聲,並且可以希望這個對哲學久已不聞不問的世界又將傾聽它的聲音。時代的艱苦使人對於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而作的鬥爭,曾經大大地占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生活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以致許多較優秀的人才都為這種艱苦環境所束縛,並且部分地被犧牲在裡面。因為世界精神太忙碌於現實,所以它不能轉向內心,回復到自身。[1]
如果把目光放到今天,我們或許也會發現,今日對於精神傳統的重視,也逐漸明顯起來。自近代社會轉型以來,對於經濟發展的追求是過往社會發展歷程之中的重要任務。但是,無論對於個人來說,還是對於社會來說,精神的力量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人是有思想的動物,而社會,當然也是一個有文化內涵的、有精神價值的共同體。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思想乃是一個人、一個社會的底色。
我曾經看到一句標語,說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最哲學」的時代。這個提法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今天好像更像是個最不哲學的時代,科學和技術突飛猛進,哲學已經從學科之王的地位跌落,別說社會上,就連大學校園裡也越來越缺乏探討哲學的聲音。但是,我想最哲學的時代,其實恰恰是指這是一個最需要哲學的時代。正如黑格爾所言,「時代的艱苦使人對於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而作的鬥爭,曾經大大地占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生活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從這個意義來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也是我們生命中最亮麗的色彩,經久而不衰。
我一向認為哲學的講授對於當前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通過講授,哲學才能更為便捷地進入大眾的視野,才能成為這個社會的精神價值。在我看來,當前的社會,恰恰也最需要哲學,經濟突飛猛進的背後,必須有哲學的強力維繫,這可能是一個健康社會應該有的形象吧。可能恰如黑格爾所說的,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因為主要關注的是經濟的增長、經濟的利益,而忘記了給哲學(或者說給自己的內心)一種必要的關注。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返回到自己,回歸到精神生活,在今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人是有思想的動物,人類的心靈需要哲學來滋潤。
我從2007年開始,在浙江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相關的內容,所涉及課程有十餘門,從課時數來說,一直是極為飽和的狀態,每個禮拜總有十餘節課,這可能是一般人所難以想像的。不過,對於我來說,上課著實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因為通過授課,我可以把更多的思想傳遞給學生,這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可能也是因為如此,這些年上我課的學生還是極多的,評價總體上也是非常不錯的。說到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分享。前幾年,有一個機械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在他的本科畢業設計(當然是機械方向)的致謝中,特別提到了我,說上我的課對他的大學生涯有很重要的影響。恰好他的指導老師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就很詫異地跟我說,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機械專業畢業生在畢業設計致謝里首先感謝的居然是一個哲學老師!準確地說,這種類似的情形還是不少的,很多理工科的學生對中國傳統、中國思想,有著非常真誠的興趣。這也是我這些年在浙大講授中國思想、中國哲學時感到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講課不比寫文章,要把一門課程,尤其是哲學思想類的課程講好,其實也是一種挑戰。這些年我對自己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在保持思想內容正確的前提之下,儘量用比較生動和直接的語言來傳遞思想。因為,講課的目的就是要讓聽者能夠聽得懂。而要讓聽者聽得懂,就必須更多地觀察受眾的語言、生活習慣等,這些都是授課者必須考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把傳統的、略顯艱深的思想,有效地轉換成現代的語言,從而能夠讓聽者接受。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這些年的實踐還是相對成功的,至少學生們非常喜歡聽我的課,而且也確實從課堂中獲益了。作為一個老師,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幸福。孟子在談君子有三種快樂的時候,就曾經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為其中之一,我想這也是老師的作用和意義所在。
當然,我也很想把這些思想傳遞給更多的人,讓他們能夠由此而進入中國傳統思想的殿堂,能夠在中國自身的哲學傳統中,獲得精神價值的確認和提升。因此,我也非常樂意嘗試以這種演講的形式,來陳述我對於中國哲學的基本理解。我的這本小書跟黑格爾作品的相似之處也就在於,我們談論的都是哲學的話題,都是用演講的方式來呈現哲學的歷史。
而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中國人自己的哲學思想,能夠在這個非常特殊的時代——一個科學和技術昌明、經濟迅速騰飛,而思想卻相對來說比較落後又略顯混亂的時代——讓中國自身的哲學思想挺立出來,成為中國人自身的精神支柱,這大概也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現代價值所在。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的導言中有一段話,我覺得也非常重要,他是這樣說的:
但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乃是由於我們有歷史,或者說得更確切些,正如在思想史的領域裡,過去的東西只是一方面,所以構成我們現在的,那個有共同性和永久性的成分,與我們的歷史性也是不可分離地結合著的。我們在現世界所具有的自覺的理性,並不是一下子得來的,也不只是從現在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而是本質上原來就具有的一種遺產,確切點說,乃是一種工作的成果,——人類所有過去各時代工作的成果。一如外在生活的技術、技巧與發明的積累,社會團結和政治生活的組織與習慣,乃是思想、發明、需要、困難、不幸、聰明、意志的成果,和過去歷史上走在我們前面的先驅者所創穫的成果,所以同樣在科學裡,特別在哲學裡,我們必須感謝過去的傳統,這傳統有如赫爾德所說,通過一切變化的因而過去了的東西,結成一條神聖的鏈子,把前代的創穫給我們保存下來,並傳給我們。
但這種傳統並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受過來的忠實地保存著,然後毫不改變地保持著並傳給後代。它也不像自然的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里,仍然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這種傳統並不是一尊不動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離開它的源頭愈遠,它就膨脹得愈大。[2]
這也就是歷史,或者說傳統,對於我們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了解中國傳統思想就具有了極為特殊和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是和我們生命的價值直接聯繫在一起的。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之下,我們需要哲學;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需要中國哲學。而哲學能夠給我們的是什麼呢?
哲學史所昭示給我們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靈,是許多理性思維的英雄們的展覽,他們憑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靈的本質——深入上帝的本質,並且為我們贏得最高的珍寶,理性知識的珍寶。[3]
我們在哲學的歷史中,看到的是一種理性的精神和由此而來的高尚的心靈。因為這種哲學的傳統,我們的生命得到滋養,我們的精神茁壯成長。在《出世還是入世:孔子莊子們的人生選擇》中,我希望呈現給諸位的,是中國傳統精神的波瀾壯闊以及個體在這種精神資源中所可能達到的生命境界。
傳統就像是一條不斷流淌著的河流,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我們的生命將因為傳統的滋養而更加具有活力,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將因為傳統的支撐而更加豐富多彩。
[1]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頁。
[2]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0頁。
[3]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