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旁的聖母》

2024-10-02 06:29:22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約1491—1492年

  大理石

  57.1厘米×40.5厘米

  佛羅倫斯米開朗琪羅故居博物館

  浮雕作品《樓梯旁的聖母》既精美,同時技巧又有些笨拙,這種組合十分奇特。這件雕刻作品尺寸不大,場面卻十分宏偉;它的高度僅為61厘米左右。整個畫面為聖母所填充,從大理石的頂部開始,一直延伸到底部邊緣。米開朗琪羅雕刻作品的一大特徵就是讓畫面儘量在有限的邊界內最大限度地延伸開去。

  馬利亞坐在一個方形的底座上,與其說是寶座,不如說是一塊裝飾得十分美麗的石料。她有著符合理想的、經典的美人輪廓,整張臉被頭上的光籠罩,從鷹鉤形鼻子延伸出的線條與衣料褶皺相交,將她的臉部烘托得更加突出。衣裙瀑布般垂下,柔軟而豐盈地搭在肩膀、手臂和腿上,以及雕花邊框的凸起邊緣上。

  儘管聖母與浮雕中的其他人物離得很近,但感覺非常遙遠,與我們和她的孩子遠遠地隔離開來。她與子女們在身體和心理上的距離非常遙遠,特別是她仍然處於哺乳期。但事實上,孩子已經不再吃奶了。雖然孩子躺在母親懷裡,卻睡得很沉。他的頭垂在胸前,肌肉發達的手臂向內翻轉(從古典時期開始,這種姿態一直與睡眠或死亡有關)夾在母親衣裙的一條較大的褶皺中。

  這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啊!從身體上看,這孩子已經有好幾歲了,並不是剛脫離子宮的新生兒。一個小小的大力神。緊緻、肌肉發達的身體仍包裹在厚重的衣裙褶皺中,衣裙的輪廓構成了一個狀如子宮的空間,保護著嬰兒。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沉睡中的幼年基督常常暗示著他的命運。保護著嬰兒的衣裙寓意亞麻裹屍布:安睡著的嬰孩即將死亡。也許這個預兆有助於解釋母親心煩意亂的表情。從襁褓布到孩子身上裹著的衣裙,只有她預見到了兒子的命運。

  即使隔著母親衣裙上的凸起部分,仍然可以辨認出孩子的頭部。同樣,儘管衣料遮住了聖母身下座椅的上緣,我們仍能感受到那張座椅的大概形狀。這些部分是錯覺主義在雕刻藝術中的絕妙運用。類似的運用還有按照近大遠小的原理繪製的聖母右腳(鉤在左腳下方)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胖乎乎的小天使。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藝術家高超的技巧,同時藝術家用這種「不聽話的介質」創作的尷尬也可見一斑。

  《樓梯旁的聖母》是米開朗琪羅運用前輩巨匠多納泰羅的傳統方法製作的淺浮雕。可是,這件雕塑是為誰而作的呢?是為米開朗琪羅自己嗎?製作它的目的是什麼?它的尺寸太小,沒法用在教會儀式中,而當作小件藝術品收藏又太大了。儘管它並不太大,但也難以搬動或輕鬆攜帶。因此,對於這件作品為美第奇家族而創作的假設,我們必須表示懷疑,或者至少要提出疑問,是不是後來有一位藝術家為了給米開朗琪羅作傳,並刻意表現他的早熟天才而對這件作品進行了再加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