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2 06:27:10 作者: (清)王國維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①「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②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④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注釋】

  ①本句出自馮延巳的《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②本句出自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③本句出自陶潛的《飲酒》第五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本句出自元好問的《穎亭留別》:「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賞析】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是王國維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由於在境界創造上有「觀我」與「觀物」的差別,便產生了「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分,在「顯我」的境界中「物皆著我之色彩」,在「隱我」的境界中「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有我之境」,即我的感情在境界中占主位,並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在境界創造中「以我觀物」包含兩層意思:其一,詩人在認識外物時,「我」是主動的,在沉吟視聽之間,以「我」的感情來統率物,此時物的屬性已帶上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花不語」已不是自然屬性的物和花,而是詩人感情上的花;其二,物已不是作為獨立的客體而被描繪,它成為直接表達詩人的主觀感情的材料,情溢於物,直接抒情的比重大於寫景狀物,給人一種強烈的主觀抒情的感覺。由上述兩點,故形成「物皆著我之色彩」的「顯我」的藝術境界。

  王國維的「無我」是指在境界中隱蔽地表現我,屬於表現方法。「無我之境,以物觀物」,強調境界描繪重在狀物之形,表現事物本來的特性,屬於客觀的理智的觀察、認識與表現,即「著身靜處觀人事」,在靜觀中洞察事物,方可免除主觀的直接抒情。因為主觀感情是隱蔽在景物之中,「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形成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這裡說的是「不知」,而不是沒有詩人的主觀感情存在。可見「以物觀物」的「無我之境」還是有詩人的主觀感情,只是感情被融合在景物之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