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的冥想法·讓痛苦靠邊站 學冥想第2課
2024-10-02 06:23:20
作者: 里克·漢森
「定」的冥想法
你是否經常默默抱怨,總覺得很多事情都不公平,他們的做法都不正確?
你是否明知道自己憤怒過頭,卻控制不了自己,壓不下怒火?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你是否因他人的混亂而變得混亂,因他人的不安而感到不安,因他人的不滿而感到不滿?
你我生活在一個不得不抱怨的世界裡,太多的負面情緒包圍著我們,一點點小事情就能引爆我們的憤怒神經。儘管經常告誡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動怒,結果我們還是被怒火所控制。另外,這些負面情緒還會傳染,就像病毒感冒一樣讓周圍的人感到難受,卻無能為力。
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們現在可以花點時間一起來品嘗一下「定」的味道。「定」的感覺和那種處於深度冥想狀態里包容一切的感覺又不一樣,它是一種平等、通透、安寧的意識狀態。當你體會了「定」,你就不會再被情緒所劫持,也會擁有更健康、更自如的心理狀態。
試著按下面步驟練習「定」的冥想法。
1.閉上眼睛,花幾分鐘做幾個深呼吸,放鬆,穩定一下你的情緒。隨後,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肚子上、胸口,或者嘴唇上,感受它們隨著呼吸一起一伏。
2.集中注意力,靜觀你以往經歷的感情色彩,看看它們是愉快的,不愉快的,還是中性的。要帶著一種公正無私、不偏不倚的心態,去體驗心頭升起的各種想法和感覺,並讓這種公正無私不斷壯大。
3.體會一下此時內心的自在、輕鬆和安寧,平靜地查看這些想法和感覺。讓你的意識變得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安詳,越來越冷靜。
4.傾聽周遭的各種聲音,但是不要讓聽到的東西影響你的心緒;體會各種感覺,同樣也不要讓這些感覺影響你的心緒;體會各種想法,同樣也不要陷入這些想法而不能自拔。
5.在自己傾聽、體會和思考的時候,注意各種想法和感覺附帶的感情色彩,看它們是愉快的,不愉快的,還是中性的。
你是一個旁觀者,體會它們來來去去,變來變去,它們和真正的幸福感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要認同它們,也不要和它們混在一起。事實上,人們需要使用它們,但是沒人需要擁有它們。
6.體會這些想法和感覺來來去去,但不要對它們有所反應。體會自己和它們逐漸脫離,讓自己既不會去試圖捕捉歡樂,也不會拼命抗拒痛苦。
在歡愉中,只有歡愉,沒有其他任何東西,也沒有你對歡愉感覺的反應。在不歡愉中,也只有不歡愉,同樣也沒有其他東西,沒有你對不歡愉感覺的反應。
在中性的感覺里,也只有中性感覺本身,沒有其他東西,沒有你對中性感覺的反應。這是一個不偏不倚的精神狀態,沒有任何的傾向性。讓你的意識休息,不做任何對外反應。
這種狀態就是佛教修行中的「定」,一呼一吸之間,自由自在,不斷地進入更深層次的「定」,盡你最大可能去體驗那種自由、滿足和寧靜的極致。
7.此時,你可以睜開眼睛,把你眼睛看到的都帶進「定」之中,無論看到什麼,都不帶任何偏好地將其帶進你的意識空間裡,不管它是愉悅的也好,不愉悅的也好,中性的也好,不做任何反應。
8.冥想結束的時候,活動活動身體,體驗一下身體各部分的感覺,同樣不要帶任何偏好,不管種種感覺愉悅的也好,不愉悅的也好,中性的也好,都不去評價。
在接下來的一整天裡,你可以仔細體會,你內心這種「定」的狀態會給你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些什麼。
生命中有很多美好,但也有很多艱難。看看你周圍的人吧——可能每張面孔都帶著不少疲倦、失望和憂慮。恐怕你也有自己才知道的挫折和悲痛。從微小的孤獨和沮喪,到沉重的壓力、傷痛和憤怒,再到感覺強烈的肉體創傷和精神傷害,我們都得承受,為了生計,別無選擇。我們把所有這些綜合起來,統稱為痛苦。很多痛苦都溫和而綿長,例如焦慮、暴躁、缺乏滿足感等,我們本不想要這些情緒,總是希望用滿足、關愛和安寧來替代它們。
不論要解決什麼問題,你都必須先去了解它的根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解決。那些偉大的內科醫師、心理醫生和靈魂導師,都是他們各自領域內判斷疾病成因的行家裡手。比如說,佛陀在他的四聖諦理論里,就確認了痛苦(苦諦),診斷出了痛苦的成因(集諦,對外物的拼命攫取),並指出了解決辦法(滅諦,從「集」中解放出來),給出了具體的治療方案(道諦,也就是八正道)。
這一章我們將從進化論的角度對痛苦進行分析,並找出它在大腦中的源頭。一旦你理解了自己為什麼感到緊張、厭煩、激憤、失落、憂鬱或者不平,這些負面情緒對你就沒有那麼大的威脅了。毫無疑問,這樣做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你的痛苦,而且只有理解了這一部分,你對本書後面開出的「處方」才能更具體地理解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