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會是一場辯論賽
2024-10-02 06:06:13
作者: 劍眉枉凝
劉備不給孫權地盤是需要勇氣的,勇氣來源於底氣——成功占領益州,要兵有兵,要糧有糧,新政權蒸蒸日上,正要大幹特干。
外交從來都是靠實力說話的。有雄厚的實力做後盾,劉備自然可以底氣十足地對孫權說不。
劉備清楚孫權也不是任人欺負的軟柿子,送走諸葛瑾之後,就集結起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東下荊州。
果不其然,火氣正旺的年輕人孫權很快就動手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荊州的所謂「債務」問題,只有用武力才能清算徹底。
劉備率領五萬大軍很快到達公安,顧不上與久違的關羽兄弟噓寒問暖,立即派遣他率領荊州軍團南下益陽,阻止呂蒙搶錢搶糧搶地盤的強盜行徑。
關羽的三萬大軍早就蓄勢待發,得到劉備命令後,馬上開赴益陽。
面對劉備的八萬大軍,這下輪到孫權緊張了。孫權本人駐軍陸口(今湖北嘉魚境內),連忙命令魯肅尾隨到益陽,以便牽制關羽。但魯肅手下只有區區一萬軍隊,哪裡是關羽三萬人馬的對手?因此孫權急忙寫信給呂蒙,讓他放棄零陵,火速回援魯肅。就在此時,呂蒙設計誘降零陵太守郝普後,立即奔赴益陽。
雙方大軍雲集,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從雙方的實際表現來看,都是按兵不動——不到最後關頭,誰都不放第一槍,誰都不想徹底撕破臉,誰都不想承擔破壞統一戰線的責任。
尤其是魯肅,實在不想開打。主張聯合劉備的是他,主張借荊州的更是他,如果鬧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就意味著他以前的努力全部泡湯,一貫的策略全部錯誤,實在沒法向老闆孫權交代,也無臉面對江東父老。
魯肅費盡心思謀求和平解決,便邀請關羽前來和平談判。
自從青年時代追隨劉備,關羽就死心塌地為劉備的事業奮鬥。創業艱難百戰多。三十多年一路走來,關羽已是幾番出生入死,身經大小數百戰。尤其是劉備、張飛、趙雲、諸葛亮相繼入蜀之後,偌大一個荊州就全部擔在了關羽的肩上。北有曹魏,東有孫吳,關羽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所幸汗水沒有白流,努力總有收穫。眼看著劉備的事業大踏步前進,關羽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更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兄弟仍須努力。
率兵下益陽,奪取南部三郡,在關羽的軍事生涯中算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任務。
此時的關羽,已經不是百萬軍中取顏良首級的那個猛將階段了,而是一位大踏步走上名將之路的統帥,已經被許多人稱作是萬人敵!他手下能夠機動作戰的就有三萬人馬,還有劉備的五萬大軍做後盾,士氣十分旺盛,又在自己的地盤主場作戰,優勢非常明顯。而對方魯肅加上呂蒙,合起來才不過三萬軍隊。
關羽信心十足,躊躇滿志。只要劉備決心開打,他就第一個動手。在沒有接到動手的命令之前,他部署軍隊蓄勢待發,嚴陣以待,震懾敵軍。
就在此時,關羽收到了魯肅的約會邀請。魯肅的條件是: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
大戰在即,此時安排一場約會,自然不是把酒話桑麻一醉方休、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那麼簡單,說不好又是一場鴻門宴。
去還是不去?關羽決定,去。
出來混,就不怕死。何況關羽個人武藝十分了得,是罕有匹敵的蓋世勇將,敢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有何懼哉!
約會的氣氛不大融洽。打過招呼之後,雙方就直奔主題——討論荊州的歸屬。
單刀會成了辯論賽。
孫權辯論隊一辯魯肅的中心觀點是借了東西就要還,何況只要三個郡。
劉備辯論隊一辯關羽的中心觀點是分地不能說「借」,荊州土地是劉備應得的。
兩位一辯保持著最大的克制,遵守辯論賽規則,講文明講道理,決不無理取鬧,絕不進行人身攻擊。
客觀來講,不管劉備一方當初是不是心甘情願,既然接受了「借」荊州的條件,如今賴著不還總是有些理虧的。因此,孫權隊一辯魯肅越辯越勇,漸漸占了上風。
在魯肅咄咄逼人的質問下,關羽一方有人坐不住了,噌地跳出來,扔下一句狠話:「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這句話透露出劉備集團的真實立場,自認為仁德所在,天下土地都應該歸劉備!言外之意是荊州就是劉備的,不可能給你,你不服,就開打,打到你服為止。
魯肅一直在遵守辯論賽規則苦口婆心地講道理,講了半天口乾舌燥沒有一點效果,正窩著一肚子火,被這人強詞奪理一攪和,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厲聲呵之,辭色甚切」——史書中也沒有記載魯肅到底說了什麼,估計是忍無可忍破口大罵了。修養再好,也怕胡鬧。
對方一辯被氣得暴跳如雷,關羽自然要給個交代。他手按刀鞘站起來呵斥:「這是國家大事,你小子知道什麼!」將犯規的辯手轟了出去。
此後辯論賽繼續正常進行,但辯論雙方最終沒有討論出個結果。因為這是一場沒有裁判的辯論賽,再辯上幾天也不可能有什麼結果。即使劉備隊一辯關羽有些理虧,他也不可能把三郡土地讓給魯肅。
何況亂世有亂世的潛規則——靠槍桿子說話。天下諸侯弱肉強食,搶錢搶糧搶地盤的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怎麼可能按照法理有借有還?如果遵守法理,那天下土地都是大漢天子劉協的,孫權、劉備、曹操還爭個什麼?
單刀會與辯論賽的結局註定只能是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