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善敗者劉備> 忠義留千古

忠義留千古

2024-10-02 06:05:53 作者: 劍眉枉凝

  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入蜀後,一路攻城下郡,招降納叛,很快就順利到達重鎮江州(今重慶)。

  鎮守江州的是巴郡太守嚴顏。嚴顏是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算是土生土長的益州將軍。

  當初劉璋迎接劉備入益州時,嚴顏就十分痛心地嘆息這是「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三國志》注引《華陽國志》),後患無窮。可見,雖然老闆劉璋為人不咋地,嚴顏還是我自將心向劉璋。

  這樣一個忠心的人,當然是不會輕易投降的,毅然率軍抵抗。但打仗不是有決心就能打贏的,通常情況下都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嚴顏雖然勇氣可嘉,怎奈實力不濟,最終吃了敗仗,當了張飛的俘虜。

  一路上大多郡縣都是主動開門投降,偏偏嚴顏敢陳兵抵抗,給了一個閉門羹,張飛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以勝利者的姿態,呵斥階下囚嚴顏:「大軍到來,你為什麼不投降?」

  嚴顏回答:「你們做得不對,搶奪我們的地盤,我只有抵抗而死,不會投降(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劉備進軍益州,的確是搶劫。張飛不是一個伶牙俐齒信口雌黃能把歪理說得頭頭是道的人,他無言以對,惱羞成怒,氣沖沖地喝令手下把嚴顏拉出去砍頭,成全他做一個斷頭將軍。

  一般人聽說要砍頭,要麼面如土色說不出話來,要麼罵罵咧咧喋喋不休(比如呂布),嚴顏卻是面不改色心平氣和,看見張飛氣得面紅耳赤青筋暴突,還勸說道:「砍頭就砍頭嘛,有什麼大不了!」

  什麼叫大義凜然,什麼叫視死如歸!惺惺相惜,這正是張飛敬重的人。他連忙收回斬首令,不再把嚴顏當作戰俘,而是當作貴賓給予很高的禮遇。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張飛義釋嚴顏之後,嚴顏感動之下就投降了劉備,還前後多次參加戰鬥,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與黃忠、廖化一起被稱為「蜀漢三老將」。

  

  歷史上的嚴顏其實沒有投降,只是賦閒在家。一年之後,劉璋在成都投降劉備,嚴顏得到消息後,在自己曾經灑過血汗盡心守衛的土地上,自刎而死,做了真正的斷頭將軍。

  古人的這種忠義精神,今天的人也許很難理解,但不應拿一句「愚忠」來貶斥他們。

  不論任何時候,不論任何國家,為了世間的正氣,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獻出寶貴生命的人,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

  嚴顏的精神,感動了許多古人。

  四百多年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宣揚忠義,將嚴顏追諡為「壯烈將軍」,將他的故鄉改名為「忠州」,並追封他為忠州刺史。

  一千多年後,文天祥在獄中寫下著名的《正氣歌》,表露心跡,以古人自勉,其中寫道:「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顏常山,是指唐朝安史之亂時的常山太守顏杲卿(另一忠義之士、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堂弟),戰敗後罵敵不屈,先被割去舌頭後被殘忍地殺死。張睢陽,是指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的名將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裂血面,嚼齒皆碎」(《新唐書·忠義傳》),力盡被俘後同樣罵敵不屈,被打掉牙齒慘遭殺害。嵇侍中,是指嵇康之子嵇紹,西晉「八王之亂」時,身為侍中的嵇紹拼死保護傻子皇帝——晉惠帝,被殺後血濺皇袍。

  位於四大忠臣之首的嚴將軍,就是指斷頭將軍嚴顏。

  留下《正氣歌》一年後,文天祥英勇就義,不愧古人!

  攻克江州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遵循劉備指示,分軍出擊,攻城略地,意圖將成都孤立包圍,最後迫使劉璋早日投降。

  張飛率軍自江州北上進攻巴西郡,占領郡治閬中後留兵鎮守,同時防禦漢中張魯。

  諸葛亮走中路,取道德陽(治今四川遂寧東南),以最短路程儘快趕到成都附近。

  趙雲攻取重鎮江陽(治今四川瀘州),過犍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從南面迂迴包圍成都。幾路軍隊進展順利,一路所向披靡。

  唯獨劉備,在雒城城下寸步難行。

  攻克涪城後,劉備進攻綿竹。綿竹城中的守軍不少,加上從涪城敗退下來的軍隊,堅守城池不成問題。但守將李嚴、費觀學習吳懿好榜樣,二話不說直接率軍投降,兩人都被封為裨將軍。

  此時劉備手中的軍隊至少有三四萬人,下一個目標就是雒城。雒城是成都最後一道屏障,拿下雒城,成都就處在包圍之中。

  守衛雒城的是劉璋的長子劉循,輔助他的將軍是一路敗退下來的劉璝和張任。劉循作為劉璋的合法接班人,自然無比關心自己家族的事業興衰,決定堅守雒城。

  劉備率軍逼近雒城,開始圍城,在雁橋擒獲名將張任。劉備久聞張任是員猛將,想勸說他投降,卻被嚴詞拒絕,只好下令處斬。

  圍城之後,開始強攻。就在攻城時,劉備遭受了入蜀以來的最大損失——第一謀士龐統中流矢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龐統陣亡,劉備十分痛惜。陳壽在《三國志》中,喜歡用四個來形容領導在重要員工去世後的傷心場面——言則流涕。比如荀攸死後,曹操就是「言則流涕」。對龐統的死,劉備也是「言則流涕」。為寄託深切的哀思,告慰死去的功臣,並激勵活著的員工,劉備追封龐統為關內侯,對他的家人做了妥善安排。

  龐統投效劉備帳下,僅僅三年時間,但他的才幹謀略,一直廣為世人稱道。《三國志·蜀書》中,龐統與法正合成一傳,在大臣中僅次於諸葛亮單人單傳,其他人大多是五六個人擠在一起,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員大將就是扎堆的。可見陳壽對龐統的重視,將他比作曹魏的荀彧,稱讚他們才德並重。

  後世有人甚至將龐統之死作為劉備事業未竟的一大原因,為之扼腕痛惜。但歷史終究是歷史,所有的假設都是徒勞的。

  龐統已逝,擺在劉備面前的,依舊是堅固的雒城。

  鑑於合圍成都、雒城的局勢已經形成,劉備認為益州若能和平解放,善莫大焉。

  於是,法正受命給原來的老闆劉璋寫去一封勸降信。信很長,中心思想是讓劉璋明白兩件事:一是劉備已經占領戰略要地,並取得益州三分之二的土地,劉璋大勢已去;二是只有投降才是劉璋唯一的出路,劉備不會為難他。

  任何既得利益者,不到最後時刻都不會主動讓出自己的利益。劉璋同樣不願意。

  那就只好繼續在戰場上說話了。

  劉備在前方攻城奪郡屢屢得手的時候,他留守葭萌關的將軍霍峻,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先是張魯的部將楊帛請求進關一起守城,當然進來後是不是守城、為誰守城就說不清道不明了。霍峻的回答是:「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楊帛比較識趣,只好乖乖走人。

  不久,劉璋的將領扶禁、向存等人率軍圍攻葭萌關。霍峻部下只有幾百人,敵軍卻有一萬多人。面對敵眾我寡、孤軍作戰的形勢,霍峻毫不畏懼,憑險固守,守了將近一年,硬是沒讓敵軍進來。更牛的是,霍峻乘敵軍不備,還挑選精銳主動出擊,大破敵軍,陣斬副帥向存。霍峻有效地守衛後方,拖住敵軍大批有生力量,為劉備奪取益州立下了卓越功勳。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劉備終於攻克圍攻將近一年的雒城,劉循突圍逃回成都。

  在此前後,諸葛亮、張飛、趙雲也進兵到成都、雒城附近。劉備指揮幾路大軍進逼成都,完成了對成都的戰略包圍。

  正當圍城雙方最後決戰之際,一位歷史風流人物不遠千里向劉備請降,他的到來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劉備得到他請降的消息,當即滿懷信心地說了一句:「我得益州矣。」(《三國志》注引《典略》)

  來人就是馬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