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善敗者劉備> 承諾的分量

承諾的分量

2024-10-02 06:04:12 作者: 劍眉枉凝

  劉備加入袁紹集團的時候,官渡之戰即將打響。

  

  袁紹、曹操兩大集團劍拔弩張、摩拳擦掌,即將進行一場大決戰。這一場決戰不只決定袁紹、曹操的生死存亡,還將決定當時的政治格局,決定天下向何處去。

  袁紹和曹操都在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投入決戰。他們如同兩個超級賭徒,拿著所有的籌碼,一舉定輸贏。輸的人將失去所有的一切,包括他們的生命。贏的人將贏得更多的地盤,甚至贏得整個帝國。

  這一場決戰不分正義邪惡,只為了簡單的四個字——成王敗寇。

  劉備此時在袁紹陣營,也在召集流亡將士備戰。一個多月時間,劉備憑藉強大的感召力,陸續召回失散的將士。讓劉備最為高興的,是一個人的到來。

  這個人便是趙雲。

  趙雲在平原辭別劉備後,兩人分別已經有六個年頭。劉備不清楚趙雲在老家做什麼,趙雲卻能打聽到劉備在哪兒。當時的新聞傳播行業雖然遠遠沒有今天這麼發達,但劉備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要打探他的行蹤並不難。

  趙雲就是得知劉備流落到袁紹軍中後,特地趕來加盟的。

  趙雲選擇在這個時間前來加盟,除了鄴城離他的家鄉常山路途不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公孫瓚在一年前死了。趙雲雖然早就離開了公孫瓚,選中了劉備做老闆,但為了使自己「不事二主」,也為了使劉備免去挖人牆腳的嫌疑,直到公孫瓚兵敗身死之後,他才投奔劉備。

  可見,趙雲是一個深受忠義思想薰陶的人,也是一個思慮周詳有大局觀的人。

  趙雲踐行了六年前對劉備的承諾——終不背德也。從此趙雲一生追隨劉備,多次出生入死,在青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

  剛剛遭受殘酷打擊的劉備缺兵少將,連關羽也投降了曹操,見到趙雲時的驚喜可想而知。

  趙雲到來後,做的第一項工作是招兵買馬。劉備讓趙雲招聘了幾百個新兵回到鄴城,對外說是被打散的老部下回來找組織。

  劉備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嫡系部隊,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他早已不甘心寄人籬下給別人打工。

  經過十多年打拼,劉備已經心懷天下,剪滅群雄、一統河山,才是他此時的抱負。

  不久,劉備隨同袁紹進軍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曹操親自率軍救援遭到袁紹軍隊圍攻的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戰爭進一步升級。

  袁紹大將顏良在白馬迎戰曹操。曹操派遣新近投降的關羽和張遼二將帶頭衝鋒。用剛剛收降的將領作戰,是曹操慣用的方法,用意主要是鑑定他們的成色,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反正死了也不可惜,誰讓你是新來的。

  關羽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成色是足赤的。擒賊先擒王,關羽看準了敵軍主帥顏良的位置,立即策馬衝鋒,直取顏良。可憐河北名將顏良,還沒有看清楚來人是帥哥還是醜男,頭顱已被關羽取走。

  關羽襲殺顏良後,策馬返回,所向披靡,如出入無人之境。

  關羽此舉成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教科書式的戰例,令無數人拍手叫絕。

  曹操就帶頭拍手叫絕。關羽的表現實在太精彩了!擒賊先擒王,殺死主將後,戰鬥很快取得勝利。大戰在即,初戰告捷,對于振奮軍心士氣意義重大。曹操非常開心,立即上表加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關羽終於從一介草民博取封侯拜爵,登上了人生新的高峰。

  榮獲封侯的關羽,卻絲毫沒有功成名就的喜悅。在離開劉備的日子裡,他更加明白自己這麼多年的漂泊與奮戰,並不是為了得到榮華富貴,只是為了實現劉備的理想,而劉備的理想也早已是他關羽的理想。曹操雖然對他很有感覺,他卻在曹操身上找不到絲毫的感覺,找不到與劉備在一起時無話不說、親密無間,如同兄弟的感覺。

  道不同,不相為謀。一定要找到劉備,回到他的身邊。

  不過,關羽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劉備是生是死?如果活著,又在何處?

  關羽沒有等太久,答案很快揭曉了。

  斬殺顏良白馬解圍後,曹操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將白馬一帶的百姓強行遷徙到黃河南岸,所有能帶走的財物也全部帶回。

  為報這一箭之仇,袁紹揮軍渡過黃河進擊曹操軍隊,派遣大將文丑與劉備兩人帶領五六千軍隊前去追趕。曹操將大批輜重財物作為誘餌,引誘文丑軍隊上鉤四散掠奪,乘機縱兵出擊,又大破袁軍,陣斬文丑。劉備的逃跑技術實在是沒得說,又在敗軍之際成功逃跑。

  史書沒有記載文丑究竟死在了誰的手裡,雖然關羽此時正在曹操軍中,但由關羽或者其他大將斬殺文丑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是大將斬殺了文丑,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在他們的傳記或是別人的談話中,往往會有一些蛛絲馬跡留下來。而文丑之死沒有任何記載,所以十之八九,河北名將文丑是死在幾個無名小卒手裡的。

  即使關羽沒有陣斬文丑,他在這一仗中仍然收穫很大——知道了劉備的確切下落。

  關羽一心想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這已經不是秘密。早在上白馬前線之前,曹操發現關羽並不想安心為他打工,就派與關羽私交不錯的張遼前去試探。

  關羽對朋友一向坦誠,對張遼毫不隱瞞地說出了真心話:「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絕對不會背叛他。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不過要在立功報答曹公之後才會離開。」

  聽了關羽的真心話,輪到張遼為難了:如果將實情告訴曹操,怕曹操會殺了關羽,是對朋友不義;如果不告訴曹操實情,又是對老闆不忠。張遼左思右想,還是認為忠義二字忠字在先,於是向曹操報告了實情。

  得知一切之後,曹操的做法顯示出一個成大事者的寬廣胸懷。他不但沒有殺關羽,反而更加敬重關羽,他給予關羽高度評價:「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三國志》注引《傅子》)

  襲殺顏良之後,曹操意識到關羽離開的時間不遠了,於是賞賜更加豐厚。換作別人,若是感受到曹操如此廣闊的胸懷,受到曹操如此盛情的厚待,再對比一下寄人籬下的劉備的莫測前途,與代表中央政府的曹操的美好前景,忘掉劉備歸順曹操,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關羽,之所以被世人傳頌了一千八百多年,正因為他此時的選擇——決定離開曹操,前去尋找劉備。

  雖然跟隨曹操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博取功名如拾草芥,我卻毅然離去,因為這些不是我最看重的。

  雖然追隨劉備前途莫測,要成就一番事業希望渺茫,我卻毅然前往,因為我最看重的是兄弟情義,是道義之所在,即便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生命誠可貴,功名價更高。若為道義故,二者皆可拋。當年曾誓以共死,說到就要做到。這一句承諾,力重千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