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信件往來——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家人與好友1
2024-10-02 05:39:28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1849年4月23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牽涉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被判執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亞。
這封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拘禁期間寫給他兄弟的,描述了他被執行死刑那一情形。
致哥哥米哈伊爾
(彼得保羅要塞)1849年12月22日
今天,12月22日,我們被押送到謝苗諾夫校場。當場對我們宣讀了死刑判決,讓我們吻過十字架後,在我們頭上折斷了佩劍,並讓我們套上殮衣(白襯衣)。我們三個犯人並排站在刑柱前等待行刑。我是第六個,因為每次叫三個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第二批,只有不到一分鐘可活了。我想到了你,我的哥哥,還有你的家人;最後那一刻,我唯一想的就是你,我第一次發覺我是多麼愛你,我摯愛的哥哥!我擁抱了站在我身邊的普列謝耶夫和杜羅夫,和他們訣別。最後,停刑的信號響了,綁在刑柱上的犯人又被帶回原處,接著對我們宣讀了皇帝陛下的寬恕令。之後又宣布了最終判決。只有帕利姆得到赦免,按原軍銜回到部隊2。
費·陀思妥耶夫斯基
185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結束四年拘禁,開始西伯利亞服刑生活。1849—1859年這十年時間的拘禁與流放生活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他開始反省自己,篤信宗教。
在這一年給哥哥的信中,剛開始流放的陀氏已有思想轉變的苗頭。以下內容為信件節選。
致哥哥米哈伊爾
(鄂木斯克)1854年2月22日
至於這四年裡我的靈魂、信仰、思想和內心發生了多少變化,我還是不和你訴說了。說來話長。總之,我藉助自省來逃避痛苦現實的這一辦法結出了果實。如今我抱有許多新的渴求和希望,都是昔日從未想過的。
費·陀思妥耶夫斯基
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給好友邁科夫的信中,抨擊了屠格涅夫的無神論調,表達自己相信基督是人類永恆追求的觀點,充分證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宗教的虔誠。
以下內容為信件節選。
致阿波隆·尼古拉耶維奇·邁科夫3
日內瓦,1867年8月16日
坦白說,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竟會有人像屠格涅夫那樣,如此天真又笨拙地展示受傷的虛榮心;這些人還到處吹噓自己是無神論者。他對我說過他是堅定不移的無神論者。上帝啊!正是自然神論為我們帶來了救世主,創造了這樣一個高尚的人格,不懷有敬畏之心就無法理解它,它代表人類
不朽的理想,這一點也不容置疑。
費·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向好友評論他人文章時,表達了自己認為東正教是俄羅斯的正統信仰、俄羅斯的未來在於對它的堅定信仰上的觀點。
以下內容為信件節選。
致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斯特拉霍夫4
佛羅倫斯,1869年3月18日
我不大肯定丹尼列夫斯基5會充分地強調俄羅斯民族的根本實質和最終使命,俄羅斯必須向世界展示俄羅斯的基督,世人尚不知道他,但他根植於我們土生土長的正教信仰。我相信,我們即將對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的實質就在於此,我們將由此喚醒歐洲人民;我國熱烈而偉大的未來最根本的核心也在於此。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與其追隨者的書信中,探討了人類生命永恆性的問題,體現了他在晚年時期對上帝存在、人類的靈魂與救贖關係的思考。
以下內容為信件節選。
致尼·盧·奧茲米多夫6
彼得堡,1978年2月
親愛的、善良的尼古拉·盧基奇:
首先要請您原諒,因為生病和種種瑣事,我拖到現在才回信。其次,要我怎麼回答這個人類永恆的大問題呢?能用區區一封信來解答嗎?要是能和您暢談幾個小時,那就不同了,可即便那樣,我也未必能說出所以然。用言語和說理讓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皈依尤其困難。也許更好的辦法是您儘量認真地閱讀保羅的書信。其中有許多對信仰的闡述,而且說得再好不過了。我建議您通讀《聖經》俄文譯本,您一定會讚嘆不已。譬如,您會從此堅信人類沒有也不會有其他書籍能與之媲美,不論您是否信教。我無意暗示什麼。我只說這一點:地球上的每一種有機體都是為了生存,而不是消滅自己。對此科學說得一清二楚,並且為這一真理確立了準確的法則。人類整體而言當然也不過是一種有機體。這種有機體自然也有其存在的條件和規律。人的理性可以理解這些規律。好了,假設沒有上帝,沒有靈魂不朽(靈魂不朽和上帝是一回事、同一個概念),那麼請回答我:如果我死後一了百了,那我為何要本分地活著、要做善事?如果無所謂不朽,我只需要過完這一生,其餘全不理會。
假如確實是這樣(又假如我有本事逍遙法外),那我何不去殺人、搶劫、偷竊,去做損人利己的事?畢竟只要我一死,別的也一起死掉,不復存在!以此類推,最終的結論就是普遍規律不適用於人這種有機體,人活著是為了自我毀滅,而不是生存下去。
您的僕人和真誠的朋友,
費·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封寫給大學生的信中提到,如今的青年思想正在「歐化」,雖有理想抱負,卻與俄國人民大眾漸行漸遠。呼籲青年應該深入人民生活,向人民學習。表現了陀式對人民大眾、社會的關切與責任感,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新興思想和傳統主義的碰撞。
以下內容為信件節選。
致幾名莫斯科大學生7
彼得堡,1878年4月18日
青年渴求真理,可天知道他們跑到哪裡去找了!找遍了各種各樣的地方(這一點也類似產生他們的腐朽的歐化俄羅斯社會),唯獨不到人民中間,不到他們出生的土地。結果就是,在這個生死關頭,無論社會還是青年都不了解人民。這些年輕人根本不了解人民,極其蔑視人民的根本宗旨,例如信仰等,可他們非但不和人民同甘共苦,反而高高在上,指手畫腳、紆尊降貴,十足的貴族習氣!人民稱他們是「少爺」,恰如其分。說來奇怪,普天之下,民主人士一向站在人民一邊,唯獨在我們這兒,民主派知識分子和貴族沆瀣一氣,反對人民;他們到人民中間「為他們好」,卻蔑視人民所有的風俗和理想。蔑視他們,就不可能熱愛他們!
你們忠實的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給編輯伊·謝·阿克薩科夫的回信中表示,《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他珍視的重要作品,作品中蘊含著他自己。
以下內容為信件節選。
致伊·謝·阿克薩科夫8
舊魯薩,1880年8月18日
我在給「卡拉馬佐夫」收尾,也就是對整部作品進行總結,這部作品我個人非常珍視,因為其中包含了我許多的感情。我工作的時候總是非常焦躁,還要忍受身體的痛苦和靈魂的煎熬。我寫作時總要生病。現在我要把這三年來的所思、所見、所寫總結起來。我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把這部作品寫好,至少要盡力而為。
您忠誠的
費·陀思妥耶夫斯基
王林園9 譯
注釋
1 本附錄中的信件均節選自《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家人與朋友信件》(Letters of 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 to His Family and Friends),轉譯自英譯本,譯者王林園。若無特殊說明,本附錄注釋均為譯者注。——編者注
2 阿·尼·普列謝耶夫(1825—1893),詩人,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改判流放烏拉爾斯克十年。謝·杜羅夫(1815—1869),詩人、翻譯家,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同陀氏一同改判四年苦役。亞·帕利姆(1822—1885),作家,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
3 阿·尼·邁科夫(1821—1897),詩人,純藝術派代表人物。
4 尼·尼·斯特拉霍夫(1828—1896),文學批評家。
5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1822—1885),自然科學家、哲學家,主要著作《俄國與歐洲》。
6 奧茲米多夫(1844—1908),莫斯科附近的一位農場主,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後又追隨托爾斯泰。
7 1878年4月3日,莫斯科各大學的學生示威遊行,遭到攻擊,事後五名大學生致信陀氏。
8 伊·謝·阿克薩科夫(1823—1886),文學家,斯拉夫派代表人物。
9 王林園,畢業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CATTI一級筆譯。
[1] 修士和苦修士的軀體從修道室里抬到教堂里去,在誦經以後再從教堂抬到墳地的時候,唱誦雅歌「生活如何甜蜜……」;如死者為司祭,則唱誦贊詩「扶助者和保護者……」。
[2] 《新約·路加福音》中記載了一位被七個惡鬼附身的娼婦瑪利亞。(詳見福音第8章)
[3] 原文為義大利語:incognito。
[4] 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劇作《奧賽羅》中的主人公。
[5] 屠格涅夫(1818—1883), 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6] 普希金創辦的進步文學與政治雜誌,1866年被迫停刊。
[7] 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
[8]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主角。
[9] 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中的台詞。
[10] 法國詩人。
[11] 法國詩人、文學批評家,代表作《詩藝》。
[12] 原文為法文:Ci-glt Piron qui ne fut rien Pas même académicien.
[13] 即Punch,一種果汁雞尾酒的名字。
[14] 俄國檢察制度中,案件公判前進行預審的官員成為預審推事,而起訴後進行預審的是檢察官。
[15] 戴奧吉尼茲,古希臘哲學家,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每天白天打著燈籠在街上「尋找誠實的人」。
[16] 原文為法語:passons。
[17] 原文為法語:c』est ini。
[18] 原文為拉丁文:sine qua。
[19] 別林斯基(1811—1848),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評論家。
[20] 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男女主人公:奧涅金和塔季雅娜。
[21] 原文為法語:Les femmes tricottent。
[22] 又稱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局,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於1826年設立的特種間諜機構。
[23] 俄國革命報紙,1857至1867年由赫爾岑和奧加遼夫合辦。
[24] 原文為法語:Cette charmante personne.
[25] 按這個虛構的地名隱含有「畜欄」的意思。
[26] 原文為法文:Vaus comprenez, cette affaire et la mort terrible de Votre papa.
[27] 原文為拉丁文:de ideabus non est disputandum.
[28] 原文為法語:qui frisait la cinquantaine。
[29] 多馬,《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對主耶穌的復活持著「非見不信」的態度,被稱作「多疑的多馬」。
[30] 原文為法語:C'est charmant.
[31] 原文為法語:C'est noble, C'est charmant.
[32] 原文為法語:C'est chevaleresque.
[33] 原文為拉丁文諺語:sum et nihil humanum a me alienum puto.
[34] 原文為法語:C'est du nouveau, n'est ce pas?
[35] 原文為法語:Quelle id'e!
[36] 原文為法語:le diable n'existe point.
[37] 果戈理代表作《欽差大臣》中的主人公,故事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在窮困潦倒之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而鬧出一系列笑話。
[38] 《聖經》中的讚美詞(原意為「上帝是可讚頌的」)。
[39] 原文為法國哲學家笛卡兒(1596—1650)的名句:Je pense, donc je suis.
[40] 原文為拉丁文:O, Sancta Maria。
[41] 原文為法語:Ah, mon père。
[42] 原文為法語:Ca luisait tant de plaisir et à moi si peu de peine!
[43] 歌德創作詩劇《浮士德》中的兩個角色:主角浮士德與魔鬼靡非斯脫斐利。
[44] 希臘神話中曾統治世界的古老的神族,後被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推翻並取代。
[45] 原文為法語:Ah, mais c』est bête enin!
[46] 原文為法語:Monsieur, sait-il le temps Qu'il fait? c'est à ne pas mettre un chien dehors!
[47] 原文為法語:c'est à ne pas mettre un chien dehors.
[48] 原文為法語:Le mot de l』enigme。
[49] 原文為拉丁文:Nota bene。
[50] 原文為德語:Spagiren。
[51] 原文為德語:Gott der Vater。
[52] 原文為德語:Gott der Vater, Gott der Sohn。
[53] 原文為德語:Gott der Sohn, Gott der heilige Geist。
[54] 原文為法語:à décharge。
[55] 出自古羅馬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的詩,比喻專制統治對羅馬民眾的愚民和腐蝕。
[56] 原文為法語:Le diable n』existe point!
[57] 原文為法語:chef d'oeuvre。
[58] 果戈理小說《死魂靈》中的三個人物。
[59] 原文為法王路易十五的話:aprés moi le d'luge.
[60] 原文為拉丁文:Nota bene。
[61] 英國小說家安·拉德克利夫所著小說《奧多芙的神秘》中,女主人公被困的一座黑暗城堡。
[62] 原文為拉丁文:vivos voco!
[63] 出自奧斯特羅夫斯基的諷刺喜劇《艱難時世》。
[64] 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對宙斯說:「裘必特,你發怒,可見你無理。」後世用這句話代指在論戰中發怒,實際上是自認理虧的表現。